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消费成本公共政策范文

消费成本公共政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消费成本公共政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消费成本公共政策

一、消费成本的涵义和构成

(一)消费成本的涵义

广义的消费成本是指消费者为实现消费品或服务的效用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包括购买和消费的整个过程有关的一切支出,是消费动机产生、搜索、寻找、了解、比较、购买、使用、损坏报废及配套支出等各方面的总和。包括消费价格成本、消费交易成本和消费附带成本。其中消费价格成本是消费者向厂商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形成厂商的成本和利润;消费交易成本是消费者利用市场制度的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订立合约成本、监督执行合约成本等;消费附带成本是消费者在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必须连带支付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狭义的消费成本就是指消费者支付的消费交易成本和附带成本,在理论和实践中论述较少,在这里进行重点论述。

(二)消费成本的构成

从消费过程区分,狭义的消费成本由消费者承担的交易成本和附带成本构成。从表现形态区分,狭义的消费成本可分为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

1、消费者承担的交易成本至少包括信息成本、谈判和订立合约成本、合约监督执行成本等。(1)信息成本。主要指消费者为获取消费品有关信息时所发生的成本,是在与人打交道时所花费的与潜在的交易对手相关的各种信息成本。包括进行市场调查,获取关于各类产品或服务等价格分布和质量的信息;寻找潜在的销售者,获得与他们的行为有关的各种信息等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2)谈判、订立合约成本。主要包括为确定产品品种、数量、价格、质量标准、交货时间、方式、地点以及其他事项所进行的谈判以及合约的起草、讨论所花费的成本。(3)监督执行合约成本。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消费者可能在合约的执行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需要付出一定的监督成本。

2、消费附带成本包括互补品及保养、维修、税费、学习使用的培训支出等。(1)为实现对购入品或公共产品的消费,消费者另外需支付的具有配套或辅助功能的互补品及保养、维修等费用。如购车后需再购燃油和维修,收听免费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购置接受设备,等等。(2)为实现对购入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消费,消费者需支付的各种税费支出。如购房后用房的物业管理费,购车船后定期交纳的车船使用税,高校学费等。它主要产生于消费的环境,属于具体消费的外在需要,由消费对象的社会属性决定,很多是制度性及政策性的。(3)为实现对购入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消费,消费者需支付的时间机会成本、精神压力、消费知识学习培训等成本。绝大多数由消费者与消费对象及消费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对不同的消费者是不同的,对同一消费者也是变动的。

消费者承担的交易成本大多以时间成本等非货币成本形态存在,但其中交通费、信息费等以货币成本的形态存在。消费附带成本中,互补品、维修、税费、交通费、信息费、学习使用的培训支出等主要以货币成本的形态存在,心理负担、占用时间的机会成本等小部分消费附带成本以非货币成本形态存在。

二、消费成本对消费需求及公共福利的影响

消费成本是制约消费需求和公共产品实际消费量的重要因素,对消费总量、结构以及人们实际得到的福利具有重大影响。具体体现在:

(一)消费成本对人们的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所谓“挤出效应”即对既有消费成本的支付,将可能挤占对其他消费品的购买支出,从而挤出其现期或未来的消费。消费成本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现期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与其成反方向变化。“替代效应”即人们会在同类消费品中,以对消费成本更低的消费品的购买或加倍购买,来替换或拒绝消费成本更高的消费。如当单向收费的小灵通上市后,人们纷纷购买或将手机改换为小灵通;而一旦手机使用费降低后,小灵通将被淘汰。许多新产品能占领市场,并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很大程度上,就是其获得了消费成本更低的替代优势。在货币消费成本与非货币消费成本之间,也存在替代效应或关系。“收入效应”指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一方面,除了消费品价格本身以外,消费者对货币消费成本的重视会逐渐减轻,更舍得花钱;另一方面,由此而带来的消费扩大,又造成同一时间、同一消费者面临自身的消费能力与多种消费选择的冲突,于是,对非货币消费成本的重视不断加强,更讲究消费的质量、功能、档次、品位、权益,以求得消费最优化。

(二)消费成本是社会消费发展水平的一种指示器。

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消费成本的变化,既反映人们的消费范围、消费结构、消费层次、消费阶段和消费能力的特点,也反映人们消费知识、能力、技术、效率及环境的新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消费成本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在整个社会消费发展中,人们消费对象最初主要是生存型消费品,然后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品的逐步出现与扩大。而消费成本主要存在于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品之中。从我国近些年来逐渐形成的消费热点看,城镇居民集中在住宅、汽车、通信、教育、旅游和文化娱乐等方面,农村居民集中在耐用消费品和子女教育等方面,这些消费对象大都是为了发展与享受,消费成本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另外,非货币消费成本有不断上升趋势。相对于人们有限的生命时间、谋取收入时间、消费时间与消费能力等,人们面临消费对象的数量、质量、种类、范围等,都有无限增加、扩大、提高的趋势,于是,人们消费的选择难度越来越大,机会成本越来越高。

(三)消费成本对不同收入层次的消费者的影响不同。

首先,货币消费成本,构成了人们消费的货币或价格门槛。即使人们现时能购买所需消费品,但其消费成本数额超出了未来可能或意愿的支出,这种消费品就不会被购买。从社会总消费需求来看,消费成本的存在,会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下降。消费成本越大,对消费需求的抑制就越严重。对高收入者来说,货币消费成本影响小。高收入者更重视对于消费本身的满意度,货币消费成本这一门槛若有若无;低收入者现期收入不足,预期新增收入不乐观,对新增货币消费成本支付有困难,存在长期性、不变性或终身性门槛。在公共产品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低收入阶层由于货币消费成本的制约,会减少甚至无法从公共产品中获益,使可能的公共产品事实上成为富人的俱乐部产品。其次,非货币消费成本构成人们消费的非货币或偏好门槛。这个门槛一般伴随货币门槛产生,但也可能独立存在,且有较强的主观性。一般地看,高收入者更关心如何能进行更多更好的消费,更注重非货币消费成本。低收入者在购买消费品时,首先考虑的是货币一一价格门槛,他们还不会注重非货币消费成本这个门槛。

三、将消费成本作为公共政策关注对象的意义

消费成本是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外,影响社会消费需求量的关键因素。在公共产品消费中,消费成本的差异的弥补情况,决定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能否实现。消费成本的变化,既反映消费者的消费水平,还反映社会消费环境的优劣,以及政府公共治理的水平。因而,消费成本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政府调节消费需求、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一个关注对象。

(一)消费成本可以作为调节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和结构的重要指标。

1997年后,国内需求不足,消费不旺,刺激消费是政府发展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当前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的形势下,节能减排,改善消费结构是政府努力引导全社会实现的目标。无论调节社会消费需求总量,还是改善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成本都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从促进具体消费看,从减免购车的有关税费、取消电话月租费、城乡电费价格并轨等,都是降低消费成本的政策措施;从扩大整个消费看,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增加对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投入的财政政策支持、打击坑蒙拐骗和假冒伪劣等,都是节约社会消费成本的措施。从调节消费结构看,缩短能源和原材料的市场距离,降低节能环保产品进入市场的信息成本,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消费附带成本,如限制抽烟的场合、规定高排量汽车的使用范围等,都是通过调整消费成本,提高社会福利的政策。在城乡社区规划中,缩短消费距离,力求消费环境的集约化,有利于节约消费成本,从消费中得到更多的效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消费成本可以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中介目标。

在公共财政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使所有公民都能享受到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以及公民所掌握的公共产品使用知识的差别,公民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在消费成本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从而使其实际从公共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也不一样。如公共图书馆、公园,虽然名义上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消费,实际上往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边远地区的公民可能永远也不曾消费过。对于社会弱势群体包括各种低收入者,他们承受货币形式消费成本的能力很差,对公共产品的信息缺乏,消费水平较低,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受益会较少。要实现公共产品受益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变他们的消费处境,除增加绝对收入外,提高消费知识,提升消费能力,从多方面降低其消费成本,是切实可行的。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时,不仅要解决公共产品或服务本身的问题,还应考虑不同消费对象消费成本的差异,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对于无处不在的消费成本现象,以及消费成本在调节社会消费需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意义,至今尚没有明确、深入、集中地从消费成本问题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并以此进一步探讨调节消费和完善公共财政的措施。因此,加强对消费成本及其理论研究,为有关消费政策及措施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了一个直接、明确、有效的作用对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无论调节消费还是提供公共产品,从消费品的消费成本的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根据消费者、消费对象、消费环境的差异,以及消费者对消费成本的认识、反应与承受力及其区别等,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与措施,对于实现政府的调控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消费是商品生产的目的和最终审判台。消费者要实现商品效用,除了支付购买价格外,还需支付其他的消费成本。社会消费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决定于消费者对可能得到的消费者剩余量的评价。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时,虽然不需直接支付公共产品的价格,但也需要付出消费成本。消费成本的高低,是决定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和对公共产品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具有重大影响。消费成本的高低,对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不同,制约着社会公平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共政策调控,应对消费成本给予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