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构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提高企业规范运营水平,强化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是我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深入和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完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已经成为国企一个突出而又迫切的问题。文章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入手,深入剖析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模式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体制、模式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因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分企业出现了重大风险,如中海油新加坡事件、巨人集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从某种方面来说是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防控风险发生是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和出路。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系存在设计缺陷。内部控制制度虚而不实,完全按照内部控制理论制定制度,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指导性差。同时内部控制范围上略显狭窄,针对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内部信息传递等方面缺乏内部控制要求,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的内容与成熟的内部控制要求不符。
(二)风险评估缺乏系统性管理。内部风险识别工作并没有全面开展,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事项及重大事项的风险点,虽也进行了风险的识别,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识别工作体系。特别是企业在操作业务过程中,涵盖了部分风险点,但并没有形成企业自身的风险识别成果。
(三)内部控制活动过程管理不到位。国有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规章管理制度,但因制度设计缺陷及制度条款粗放,执行弹性很大,造成公司某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只重视工作结果,忽略过程中带来的遗留风险及过程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发生。
(四)审计部门独立性及业务能力不强。通常国企的审计部实际隶属于公司管理层,从而缺乏一定的中立性,进行内部审计时,会受到管理层影响,从而导致监管不利。国企业务未成体系化,重要业务集中在集团内部的财务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素质相对较弱,且企业流程,制度,风险识别存在缺陷,造成审计工作开展的局限性较强,最终无法形成有效的审计结果。
(五)信息传递存在障碍。信息管理职能缺失,造成信息传递受阻,横向纵向的信息沟通都没有有效的流转路径,因受企业文化及管理方式影响,存在很强的信息壁垒,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本位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了企业生产经营因信息不畅而推进缓慢。部分信息存在失真,可能造成经营障碍及决策失误,存在重大经营风险。
(六)缺乏内部控制自评价。内部控制的自评价体系缺失,没有内部控制自评价体系,造成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缺乏监管体系及后评价,如企业并没有形成内部控制手册,且尚未建立内部控制矩阵及风险矩阵,企业无法根据内部控制手册对内部控制问题进行及时汇总,进而进行自我检验,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应对风险能力较差。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构建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互动机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风险管理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其出发点都是保证企业能够平稳有效的进行运转,都是为企业目标体系服务的[1]。风险管理突出了风险过程管理的应用,内部控制突出规范管理的应用[2]。相对于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管理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3]。对应风险管理的需要,企业应该有一个独立负责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比起来,在包括的主要内容的深度,涉及企业管理的领域上,都有所扩大风险管理的发展,是基于内部控制衍生出来的,本身就是建立于原先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原有内部控制框架的延伸。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模式设计。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构建基础,针对这五方面,要在目前基础上予以改善。在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将风险管理内容融入到五要素当中,其中扩展内部环境的范围,加入风险管理的机构及功能设置,此外将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扩展为风险管理,将风险事项识别、评估、预警及风险事项的应对统一纳入到风险管理的理念当中。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要突出风险管理职能机构的作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在整体内部控制中的布置与延伸,内部控制环境中的组织机构设置,风险管理中的风险识别,评估,建立风险矩阵及风险地图,控制活动中的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监督过程中的风险自评价等,都需要有落地操作执行机构,新的模式中,风险管理机构的独立与职能定位清晰,是风险管理开展的核心所在,目前根据设计,已经将该部门的职能进行了准确定位,发挥其作用,将对内部控制的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要逐渐将企业的流程管理体系作为重点进行建设,流程清晰,就能保证有良好的工作方向与执行监督,并可通过流程体系管理,识别各项业务的流程风险点,从而进行有效控制。在风险发生时如何处理风险,归根到底是要有风险意识,预防意识,企业只有具备了风险管理意识,才能够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评价风险,解决风险,这同时还要求管理层及员工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具备洞察力与判断力,才能将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具备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
三、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保障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进行核心业务模式优化;其次,制度体系查缺补漏;再次,建立风险管理职能机构;最后,建立评价与奖惩机制。
(二)强化控制活动。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全程化管理,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通过流程管理,来完善内部控制的应用;通过信息化固化流程,来规避流程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通过信息化的操作设计,来降低人为产生的不确定风险。
(三)监督与自评价。要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外在因素或管理层的干涉,确保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实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双重监管,审计监察部,可对风险管理的执行进行监控,检查并加以反馈,提示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风险矩阵,风险地图及内部控制手册为基础,从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流程风险点和外部监管等四方面建立评价内部控制机制。
参考文献:
[1]金权,唐丽茹.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品牌,2015.7.
[2]王及源.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6.
[3]赵国粮.关于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J].商,2014.8.
作者:陈虹 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