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审计范文

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审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审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部控制环境与内部审计

摘要: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下行,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内部控制作为保障金融企业顺利发展的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围绕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简要分析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等。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奠定坚实的内部控制环境基础,才能构筑坚固的内部控制防御工事,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和损失。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内容:管理者的观念、组织治理结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责权配制、员工素质、人力资源制度、外部影响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风险,笔者结合多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谈谈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审计的重大意义。

一、管理者的理念

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内部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之为“宰夫”,其职能是考核百官治绩,审查“财用之出入”、“宰夫考其出入,而定刑赏”。按照现代的说法而言,宰夫就是西周统治者实施内部控制的工具和手段。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理念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纵观各金融法人企业,均已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均能贯彻执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由一把手负责”的要求,由董事长分管,但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是否能深刻领会此项要求的深刻内涵,提升管理理念,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答案是各家金融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和经营风格水平不一,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不一。本人认为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几种观念要不得:

1.讳疾忌医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分别是保障企业合法、合规运行,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和其他信息真实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乍一看,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当美好,但仔细一回味,其实现的过程对于个别管理者而言却很痛苦甚至残忍,它需要通过揭示经营和管理的不足,找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并加以修正,方能向内部控制目标迈进。内控缺陷有的是设计缺陷,可能与管理者的决策有关,也有可能是运行缺陷,可能与管理者的指导有关。作为管理者,是冷静、理性地认定内控缺陷并痛定思痛、加以整改完善呢,还是维护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对内控缺陷避而不谈呢,这就取决于管理者的胸襟气魄和对企业的担当精神。个人认为,凡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能正视本人或本人带领的团队在经营管理决策或指导中的不足,及时商讨解决方案,保证整改措施有效落地,凡回避不足、讳疾忌医的管理者是对企业不负责任,也是不可取的。

2.业绩导向型作为金融法人企业,它首先是一家企业,其次才是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必然有其商业属性,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表面看来,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实施似乎有所偏离。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促企业生存发展还是将企业资源倾向于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方面,这几乎是困扰管理者的永恒话题。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投入道德优良、专业胜任的人才团队和合理的财力保障,管理者是否愿意按内部控制的要求将相关资源配置到位,体现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3.粗放开拓型粗放开拓型的管理者表现为好大喜功、发展冲动大于理性判断。粗放开拓的后果是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实施,有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营运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当下在多家金融企业发生的:因调查不实使不良贷款巨额反弹、因贷款未实行双签使债权无法落实、因投放冲动使借名贷款等违规事件频出…….当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屑一顾时,企业将会承担因管理粗放而酿造的苦酒。

二、组织治理结构

组织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在综合考虑其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规模、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与经营战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等。良好的组织结构,不仅具备适应性,同时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原则下协调高效地运行。所谓适应性即为企业组织架构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规模、战略等匹配,保障企业能顺利达成经营目标。所谓相互制衡,即为企业的岗位安排、部门设置应相互制约,如请购部门与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销售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离,资产保管人员与资产核算人员、出纳员与记账员、支票保管员与章印保管员的分离等。科学严谨的组织治理结构,是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内部审计在缺乏管理的组织治理结构中不能充分发挥效力,当然也不能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三会一层”中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董事会对企业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必须依赖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董事会和审计委员只有充分、坚定地行使职权,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董事会应平衡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资源配置。作为董事会,应在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之间寻到最佳平衡点,保证内部控制实施必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充足的保障。

2.董事会应提升管理者的理念,统一认识。运行优良的内部控制对业务的促进是无疑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即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者应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像西周的统计者一样,以金融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摈弃短期行为和面子工程,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胸襟对待内部控制揭示的不足,并从不足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企业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履行无障碍。通过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运转,增强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保障内部控制的各项测评和实质性测试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3、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不容小觑。审计委员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提点,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加强人员管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和道德操守;加强业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履职能力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责权配置

责权配置将影响到企业各部门员工对授予的权利和责任的理解与贯彻。如,若将企业中的有关的政策及规定以正式书面文件的形式落实下来,下发到有关人员,并督促大家严格遵守,就可以大大增强员工对规定的控制意识和履行规定的自觉性。责权是相对应的,员工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责任应界定清晰,明确要求。企业应制订内部控制奖罚办法,对内部审计和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对照制度加以处罚,对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有法可依、有奖有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维护和执行。

五、人力资源制度

为了保证员工素质能够不断适应内部控制的需要,企业必须在员工培训、考核、提升、奖励、处罚及定期职务轮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措施。生产力是企业劳动产出的能力,直接反映企业的产能水平,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应与企业现状相适应,才能促进企业产能增加,实现企业价值;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也应与内部控制情况相适应,对在内部审计中暴露的相关问题应严格问责,除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外,应与人力资源罚处措施相结合,以儆效尤,通过提高违规成本以保障内部控制得以规范、有序运行。

六、员工的素质

企业员工的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员工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强,即使企业缺乏相关的控制,企业也能编制出可靠的财务报表。反之,如果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不诚实、不可靠或者专业能力差,即使企业设置了许多的控制措施,也得不到效的执行。

企业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强制休假审计、离岗(职)审计的方式加强对员工尤其是关键员工的管理,通过内审活动及时捕捉员工信息,给予员工适当的审计结论,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方式,保障内部控制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同时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易;同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水平的“试金石”,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反映和发现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的不足,从而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徐洁 单位:江都农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