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论文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数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某些方面认识还不够深入。侧重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忽视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与岗位之间的关系;侧重于控制生产经营管理程序各个环节,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性;侧重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忽视了提高制度执行人综合素质;侧重于控制货币资金和实物资产,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控制目标设定不合理。企业的大多数内部控制的目标,大多局限于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合理遵循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低端方面,而忽视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和风险的管理,导致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使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脱节。
2.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完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大多数企业不注重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治理层和管理层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制约着企业监事会,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企业文化缺失等。上述现象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紊乱,会造成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
3.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外汇管制风险等。营运风险在众多风险中,居于首位。企业应当建立一个风险识别、评价和反应机制,确定高风险领域,以便加强该类风险管理。我国企业对于风险意识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企业对抗风险的能力薄弱,主要体现为:一是缺乏风险事项识别机制。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风险识别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通盘考虑,大多数企业成为风险被动接受者。二是缺乏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现在依然处于只解决眼前的问题,不超前的考虑各种方法,处于被动阶段。
4.内部控制活动管理不到位。管理层为了确保其指令被贯彻执行而制定的各种措施和程序称为控制活动。我国大多数企业设计和执行的内部控制活动往往是偏重事后控制,部分企业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发挥出其应发挥的作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内部控制制度,目标是风险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措施才能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内部控制问题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隐患,监管层不注重过程的控制,只注重最终披露的财务信息结果,这无疑成为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最终披露的虚假财务信息,误导了广大的投资者,导致投资者可能将资金投给那些看似经营很好实际内部控制紊乱的公司,最终形成了较高的投资风险。
5.缺乏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我国还未有完整的要求与标准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引起形式化问题,导致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严重缺陷。部分企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即使有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也不能很好的运用,没有考虑到企业人员能否熟练运用的问题。内部审计往往无法实现客观性与权威性。一是由于企业内部审计业务以财务审计为主,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较少,业务狭窄、职能单一等问题,缺乏自身主观能动性,极大的限制内部审计的作用;二是部分企业还未能把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体系,使得各职能部门与各岗位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牵制,让他们缺乏有效和必要的监督,使内部审计仅仅流于形式、缺乏权威性。
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策略
1.明确风险管理的控制目标。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风险管理的控制目标,企业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条件就是明确风险管理的控制目标。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型内部控制的本质特征要求的基础,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是风险管理流程的首要步骤是,企业应当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以及管理要求,依据企业发展战略,由管理者制定内部控制目标,制定的目标应当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具有前瞻性。为了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使之转变为科学的目标体系,易于理解、可操作性强的科学风险管理政策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还应确定会影响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潜在事项,使企业的风险偏好与制定的目标相适应。
2.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是内部环境。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有管理职能和治理职能,以及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态度和措施。控制环境还会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认识。企业内部控制应加强控制环境建设:①内部控制活动应由多方同时参与,尤其是治理层;②管理层应营造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治理层加大监督力度;③建立行为守则;④高度重视和评价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执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⑤善于分配经营模式、权限和职责;⑥加强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哲学观,便于内部的风险沟通和交流,建立企业风险文化时,要注意建立统一的风险语言。企业文化往往是现存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具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影响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于在企业文化中提升了风险敏感程度,风险管理成了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贯穿了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使内部控制成为全民普遍性认知和行为模式。企业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让全体员工自觉地将风险管理的各种规定、方法、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通过倡导和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使风险控制的文化氛围贯穿于整个企业。企业应高度重视培育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管理层应主动担起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责任,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管理人员要主动起表率作用。当然,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企业应当长期坚持不懈,不能掉以轻心。
3.加强内部管制的风险评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特别是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有些风险可以避免,有些风险可以消除,而有些风险只能将其控制在合理低水平。尽管很多风险的产生并不能完全被控制,但管理层首先要确定可以承受风险,然后鉴别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容忍度之内。加强风险评估意味着为了控制风险可以主动地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进行预防。风险源头可能是:①有新成员的加入;②快速发展的业务;③改变的经营环境;④新发展出来的业务品种。风险评估过程则包括识别各种风险,估计风险重大性,估计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管理这些风险。
4.完善内部的风险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有助于风险反应正确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是全方面的,会发生在整个企业的所有层面和所有职能中。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是要抓住重要控制点,在风险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以便提高控制活动的目的性,通常包括程序和政策两个要素。企业需要对重要的信息系统进行控制,由于企业普遍采用信息系统。会计控制的基础就是财务信息,控制过程也就是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处理的过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实时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决策、调节、约束和促进,使供应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地流动,实现零库存,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迅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提高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5.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监督。加强对内部的监督能够有效地缓解内部控制体系能运作的缓慢性,适当的监督整个内部控制的执行全过程,修正内部控制的某些薄弱环节,以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控制自我评估。企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便发现和解决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内部控制时出现的问题,努力加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达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会计系统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就是指利用财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财务人员(部门)通过相关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会计控制环节既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又要在内部控制时起到监督、稽核的作用。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会计监督制度一种方式,主要针对问题,监督管理人员责任的履行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要求,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主要包括审核企业会计账目、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效率,向企业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报告。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企业应当向按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相关资料。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提高了企业财务报告的公信力,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财政部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执业检查和监督。
作者:张世国单位:大连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第二篇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1.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通过分析银广厦、中航油等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可以得出,很多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导致的。这些企业并非没有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只是将内部控制制度“束之高阁”,并没有按部就班的去执行。国内很多企业也只是将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此外也并没有设置合理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或多局限于财务部门,并没有覆盖到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和经营系统,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形同虚设。
1.2内部控制系统监督不到位。要更好的执行企业内控制度,防范企业运行风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必不可少。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在董事会设立必要的监督机构,例如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评估委员会等,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互相监督、制约。但我国企业往往存在重形式、轻制度的问题,独立董事、股东大会、监事会的作用有限,甚至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互相监督、制约的体制。此外,外部监督(包括社会监督、司法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等)在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中至关重要,但当今我国外部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需要国家出台政策不断完善,致使企业失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所需的外在公平环境,直接遏制了企业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二、公司内部控制现状
1.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责任管控主体单一。通过对公司的调研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由经理层和风险管理部来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公司经理层指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全服务于自身利益,这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失去控制效力,形同虚设。同时,这种建立制度的方式也不符合职权分离的原则。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受到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内部缺乏能够发挥作用的监理部门,直接使得经理层成为了唯一的内部控制主体,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让企业全体员工以及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到其中,保证内控制度有效实施。
1.2企业风险意识、评估和管理的水平有待提高。风险在内部控制中的定义是指有可能影响到相关机构和组织实现其既定目标的各种可预见的、不可预见的因素和成本。目前各个公司面对的主要风险包括:(1)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导致工程建设的需求受到抑制,需求量下降。(2)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投资市场发展并不明显,引发投资风险;缺乏稳健的经营模式或盲目降价导致导向偏差。(3)公司过于重视收入,某些部门或者分公司的负责人可能为了追求业绩,弄虚作假。某些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资产、损害公司利益,存在舞弊风险。各种风险存在于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中,有普遍性特点,一旦风险发生就会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包括经济损失,声誉受损,诚信度下降等。这些从总体上反映了各个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不能将风险管理完全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系统和管理过程中去。
2.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制度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2.1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在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中,中层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是关键的一环。中层管理者能在学习型社会中更宽地扩展知识面,能更好地理解战略和执行战略,并可通过学习具备监督的职能。由于他们是风险管理控制的执行者,所以对一线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机会有更加直观的接触和理解。他们不是企业的所有者,主要是通过向上报告风险发挥监督职能,并起到对经理层做出的决策进行监督的作用。针对我国的现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机制,应将监事会的部分职能做适当调整将分离出来的只能赋予中层管理者。
2.2准确评估企业风险,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框架机制。在内部控制下进行的风险评估,可以对可预见的事件对于本企业既定目标影响与否、影响程度等进行分析。所以,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可以以影响性和可能性为标准对风险进行评估。可能性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性表示如果事件发生对于本公司造成的结果。一般可以利用企业已有的相关记录和资料,根据各个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对企业相关部门和岗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全员防范风险的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经营风险。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推进风险管理,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部门、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以提升公司总体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的防范风险,更好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3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中,必然会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因此完全的内部控制只是理想中的状态,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对企业内部完全发挥作用。因此,通常的内部控制设置,往往是通过抓住企业中几个重要的的风险控制点,并以此为支点建立起一个基本包含企业全部工作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中,要对这几个控制点加强控制。其中,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单位经济活动及业务流程中那些容易形成风险的环节。在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后,合理估计可能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的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的控制措施。这就要求公司要加强本公司相关员工的内控培训工作,强化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认识到内部控制不但是管理层和决策层的管理工具,更是基于到公司全体员工的控制体系,他们提供的任何信息和反馈将影响到企业决策,唯有加强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的意识,明确关键岗位的责任,才能使企业内部控制发挥效力。所以,在企业的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合理的绩效考核及问责机制,提高员工的整体风险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王立娜单位:唐山三友热电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