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在当前政府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民营经济更将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去年上海百强榜单数据与前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读上海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一、上海民营企业百强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
上海百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研发费用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35家企业2013年的研发费用平均值为0.9446亿元(15家企业没有数据)。而民营服务业50强中仅14家企业填报了该项指标,其平均值为0.1373亿元。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6.88倍,服务业整体研发投入远低于制造业。
(二)专利发明民民营制造业50强2013年的专利总量为3975项(37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107.4项;发明专利共1298项(35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38.17项。制造业50强中的上市公司拥有的专利,平均每家企业为114.67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专利0.36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专利1.75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专利0.28项;制造业50强中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平均每家企业47.38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发明专利5.35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31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06项.民营服务业50强拥有专利总量仅76项(28家企业数据),发明专利仅13项,2项指标都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反映由于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模式、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拥有专利及发明专利数量远大于服务业。
(三)人才质量及规模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柱。2014上海民企百强有不少上市公司,我们通过查阅民企百强中的上市公司年报,计算整理得出以下相关数据: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20家上市公司拥有技术人员平均为523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0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民营服务业50强中的11家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平均为321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同样可以看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人才质量及数量规模都要大大优于民营服务业企业。
(四)民营制造业与民营服务业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优于服务业企业,2013年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14.73倍,制造业50强企业拥有专利数是服务业企业52.3倍,同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专业人才的规模也要大于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整体研发费用投入较少且高度集中,服务业也较少拥有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而且服务业企业自身拥有人才数量、质量及规模的限制也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广大服务业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利于其转型升级与良性发展。
二、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比较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国有企业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目前在资产规模、技术基础与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实力雄厚,与民营企业相比仍具有较大优势。同样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我们将国企50强与民企50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一)研发费用与专利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20亿元,与上年相比的增幅为270.91%,增幅巨大;而民企50强投入研发费用26亿元,同比下降3.70%。国有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要远远大于民营企业,且有较大增幅;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6526项,同比增长20.35%,其中发明专利3153项,同比下跌19.38%;民企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258项,同比增长38.78%,其中发明专利1084项,同比增长613.16%。国有企业拥有专利与发明专利的数量也都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发明专利的年增长率达到613.16%,而国有企业的这一指标却下降了19.38%,说明民营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已经显露了更好的发展势头。
(二)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的占比情况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民营企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我们通过对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和服务业50强以及国企50强中的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得出以下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民营制造业企业(2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52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为22.26%,民营服务业企业(11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321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18.42%;而国有企业(1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888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3.52%。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拥有技术人员的规模远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优势略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实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专利发明的创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企业效益实现的途径。另外从反映企业职工素质的学历状况来看,20家制造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9.35%,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2%;11家服务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7.54%,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9%;而10家国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84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45.16%,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9.6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高学历人才的规模和比例优势都远高于民营企业。这种局面的形成可能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实力的局限有关,民营企业对于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励制度的关注度不够,而人才实力的不足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导致其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较少,研发投入较低,拥有专利和发明专利都远低于国有企业;其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有不小差距。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较为依赖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的人才质量和规模也显不足,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现代科技知识吸收缓慢,从而影响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竞争力下降又会造成人才流失。因此总体上来说,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一)维护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企业都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因此要积极维护企业的主体地位,保证企业始终能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而高等院校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科技发明资源和创新基础设施,要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高校的教学科技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衔接,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一般并不是自己办企业,而是将技术发明转让给企业来实现商业化。如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和商标许可办公室”模式,就是高校通过专利保护和许可方式,把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从而使得高校、发明者、创业企业、国家各方面都能从科技创新中实现“共赢”。随着当前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复杂度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要有效利用外生资源,积极寻求技术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应用水平,加快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就要做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要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还要有效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企业的智力和人力资本。而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吸收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到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去。健全的企业激励机制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进程。
(三)加强民营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育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首先依赖于企业家,企业家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具备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强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养,使其树立积极学习的目标,不断学习并掌握当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与时俱进,顺应企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把握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并充分认识到人才吸收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适应企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创新要素投入是指企业拥有能够投入到创新过程中的各类生产技术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创新要素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保障,充足的资金人才资源和设备供应可以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智力支持。资金技术资源不足的民营企业,可以争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教学资源,先进仪器等进行创新研究与发展。
(五)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要求是迫切的。针对当前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创新需求,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设立和实施相应的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同时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公平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科技市场行为,在维护民营企业利益的同时有效保护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政府自身还可以加大科技创新的研究深度和投入力度,加强国家实验室、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采购,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并为企业研发应用高新技术的产品提供激励和引导。政府可以集中力量重点投资与建设一批研究型高校,加大财政投入,适当减轻高校学费负担,促进高校不断培养出各类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
作者:常奕舸 杭爱明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