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就业能力研究范文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就业能力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就业能力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营企业人才需求视角下的就业能力研究

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人,加上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从长期来看,大学生就业难将进入常态化,因此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新建本科高校在知名度、就业渠道、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重点和老牌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加上毕业生在自身素质等方面缺乏竞争力,造成了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新建本科高校要从企业人才需求出发,注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

1.就业力。英国经济学院贝弗里奇于1909年提出了就业力的概念,即“可雇用性”,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随后美国学者对就业力的研究融入就业选择、就业市场和国家经济政策等内容,更全面地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2000年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能力定义为劳动者获得职业和保持职业的能力。

2.大学生就业能力。郑晓明在《“就业能力”论》中指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某一项技能、能力,而是学生多种能力的集合。本文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实现大学生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二、民营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潜力分析

1.民营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截止到2013年,我国企业总数中80%为民营企业。从2004-2013年,民营企业对税收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均超过了50%,对就业的贡献超过了80%,在解决新增就业方面的贡献超过了90%。《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和《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调查显示,2013届、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就是“民营企业/个体”,占到了本科毕业生当年总数的45%。十八之后,国家加快了国民经济的改革进程。随着国家在基础投资、能源环境等领域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民营企业在市场空间及竞争环境中获取了更多的机会,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正在被更好的激发。

2.新建本科高校所在地民营经济发展现状。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以营口某高校所在地为例,2014年,营口市民营企业增加值完成1285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79.8%。从业人员已达66.8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85%。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拉动营口市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营口市作为辽宁省非公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试点城市,将加快推动营口市民营经济的发展。

3.新建本科高校的自身特点。新建的本科院校成立时间较短,缺乏行业背景和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传统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院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以民营企业作为大学生求职的出发点,符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三、民营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研究

营口某高校于2014年11月在该校就业双选会组织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参加双选会的民营企业。调查结果如下。

1.民营企业选择员工的素质能力。调查企业更加关注员工的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成为大学生求职的基本能力。

2.民营企业关注员工的品质。本次调查中,70%的民营企业选择了敬业精神,较为反感毕业生缺乏自我认识,盲目的提条件、讲待遇的求职态度。

3.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民营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技术知识不扎实是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的突出问题。

4.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调查企业认为毕业生期望值高、求职目标不清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

四、新建本科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针对新建本科高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民营企业作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吸纳单位,培养符合民营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新建本科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明智之举。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把握民营企业对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人才培养计划上坚持加强实践教学比例、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校企合作”推动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企业需求对接。“校企合作”是新建本科高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高校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在促进大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有意识的培养个人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较早的了解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培养目标,与高校共同加强培养目标的教育,有利于企业找到合适的人才。

3.构建全程化、全员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毕业生期望值高、求职目标不清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关键症结。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引导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建立科学的就业价值观。第一,深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到大学时期的各个阶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认识自我,明确目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第二,积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就业指导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求职阶段的内容,更要注重毕业生职业发展过程与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成功转换角色,实现职业理想。第三,扎实开展创业教育。新建本科高校要构建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四方互动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大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动因还在于学生的自身努力。第一,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恰当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结合学校就业指导,通过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树立符合自己特点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第二,不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大学生必须培养多思考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善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接触更多领域的知识。第三,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对社会的了解。大学生加强社会实践,才能弥补自身实践能力不强、专业技能较弱的就业劣势。第四,调适心理状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杜绝浮躁的心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是毕业生走向职业成功必备的品质。

作者:马光波 单位:营口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