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营企业招工难情况探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招工难成因探析
“招工难”问题的产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深入分析民营企业招工难现象,不难发现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又有来自企业自身内部环境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因素
⒈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变化是造成“招工难”的根本原因。从劳动力供给方面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得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人口红利期”宣告结束。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不到1.2亿,而在10年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将近2.5亿。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回暖、国内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企业生产订单迅速增加,用工需求快速增大。伴随着社会劳动力供给量的逐渐减少和企业劳动力需求量的不断增多,劳动力供求总量的不平衡最终导致愈演愈烈的“招工难”现象。⒉国家对三农政策的投入力度加大以及农村环境的改善,形成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逆向吸引。加上由于经济发展物价持续上涨,大中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使得农民工不得不重新权衡进城打工的成本,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宁愿选择在家乡就业、创业。这使得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形成了“招工难”。⒊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价值观、择业观发生巨大变化。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员工的主要来源。和老一辈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等特点。他们除了对企业所提供的薪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有较高要求,更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在求职时往往更倾向有良好工作环境和较高薪酬待遇的企业,大都不愿做流水线上的普工。这也是造成民营企业难以留住年轻员工的主要原因之一。⒋法律在劳资关系上缺乏对企业利益的有效保护。目前,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宁愿去挖人而不愿意自己培养。企业往往花高价、长时间所培养出来的技术员工却经常被挖走,而企业对员工缺乏约束力。
(二)企业内部环境因素
⒈产业升级滞后,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经营模式。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我国产业层次过于低端,可供高层次人才选择的企业数量和岗位并不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还处于靠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经营。⒉职业教育的缺位导致结构性缺工。目前民营企业“招工难”主要是“技工荒”,即专业技术工人严重缺乏。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长期以来重高等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政策倾向所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急功近利,不愿意对职工进行技术培养。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缺陷。相对于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来讲,“招工难”问题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过于看重短期效益、而轻视长期收益,很多民营企业尽管设立了人力资源部,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能局限于人员招聘和档案管理,缺乏对劳动力供求的预见性。忽视了对劳动者的薪酬待遇、职业规划、权益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减弱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⒋劳动力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求职者与企业信息不对称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特别是民营企业,成本的约束限制了招聘区域的选择,使得企业自行组织的招聘活动的成效和社会影响力都会受到影响。
二、破解招工难,助推民营企业改革
“招工难”既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挑战,也是拖动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要解决“招工难”,不仅需要企业采取积极行动,也需要政府采取重大举措,形成政企合力。
(一)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2011年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加了22.8%。这表明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低成本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宣告结束。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当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丧失,民营企业要想取得长久的持续发展就必须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这就要求民营企业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走创新开发的新路,提升自动化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的模式,走资本、技术或人才密集型产业发展之路。
(二)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体系、改善用工来源。
为满足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劳动力培训新模式。一是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企业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资源市场培育来获取所需员工的方式,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员工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二是要以就业为导向,开拓思路、创新培训模式,通过走校企合作、社会办学等模式。以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型工人实训基地和职业学校为培养平台,扩大培训规模。有目标、有计划地储备适量的劳动力资源,对其边培训边使用。这样不仅保证了主要的人才储备,而且保证了人才技术对口,从而为企业培养一支技术人才梯队,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用工制度,提升企业的吸引力
⒈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民营企业要想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就必须在既定的劳动力中展开竞争。企业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制定一套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是关键。这不仅是指提高工资水平,也包括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例如“五险一金”、奖金津贴、住宿伙食和其他福利待遇等。⒉企业要完善聘用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机会。企业在选人、用人、留人时,应严格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来进行操作,减少各种劳务纠纷问的发生。⒊企业应针对员工自身的知识技能和性格特点为其规划职业生涯,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工作,帮助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既可以满足员工的自我发展需要也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⒋企业应创建和谐的就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融洽员工和企业的感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往往在薪资福利上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和外企比肩,但可以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人文环境吸引、留住员工,减少员工流失现象的发生。只有以人为本,建设好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到保证。
(四)搭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消除供需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企业应定期开展用工需求调查,建立用工和缺工登记制度,全面掌握企业现有员工基本资料及用工需求数量,建立企业需求信息库。以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另一方面,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应运用现代化的通讯信息服务手段,建立健全本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更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劳动力价格信息资源,加强用工监测,为企业科学制定招聘策略提供参考意见,保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
(五)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增强农民工进城后的归属感。
政府相关部门首先要因地制宜地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户口迁移限制,使农民工能尽快融入城市;其次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农民工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保待遇,解决好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再次,要深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作者:刘珺单位: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