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内民营企业状况及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发展现状
1、数量和规模方面: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为8.8万亿元,增长16.5%: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67万亿元,同比增长36.3%;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5%。
2、利润和税收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私营工业利润总为4000亿元,同比增长50.9%。同时,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大幅度增加。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07年私营企业税收总额4771.5亿元,同比增长36.5%;个体户税收总额为1484.2亿元,同比增长24.2%。
3、吸收就业方面: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据统计,2006年全国城镇和乡镇企业就业总数约4.3亿人,除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及劳务工9000多万人外,其余均在民营经济就业。到2007年9月,全国注册私营企业538.7万家,雇工5696万人,个体户2678万家,从业人员5429万人,私营个体就业共1.1亿多人。如果考虑私营企业普遍低报人数,大量个体户并未注册(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921万,从业人数9422万,比注册数高近一倍)等情况,私营个体实际从业人员可能达2亿。
4、自身素质方面: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大多数私营企业首选的组织形式,股份公司增长尤为迅速;党建与工会建设进一步发展,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民营科技企业融资上市加快;劳资关系也有了较大改观,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劳动者工资收入明显增长,拖欠现象减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6年末全国民营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约4500万人,比2005年新增近610万人。
二、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和束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民营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还是自有资金较多,其次是利用银行贷款。由于受到中央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受到控制,使本来贷款环境就相对较差的民营企业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融资更加困难,有限的自有资金又很难使民营企业实现高速度的发展,民营企业投资者只能转向非正规金融机构或个人,融资规模小,成本高,风险大,使融资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问题。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行业主要是那些进入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性强、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在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度高、市场准入壁垒高、利润率高的行业,民营企业的数量则较少。据全国工商联调查,我国民营企业以纺织、服装鞋帽和机械设备电子等传统制造业,以及商业、房地产、建筑等传统服务业较多,重工业、装备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等行业,民营企业较少。
3、产权问题。一是公司原始产权模糊,所有者界定不清,产权纠纷时有发生;或是公司股本没有量化给股东,企业有了效益后无法按股分红,股东意见大。产生这类产权问题的主要原因,多数是在公司创业伊始,对产权怎样量化和归谁所有等问题重视不够。二是公司股权单一,甚至一股独占,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在技术、专利、营销和管理等方面投入很大的元老级员工,在心理上便产生了不平衡,甚至发生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这种情况是民营企业做大了以后普遍出现的问题,也是一些民营企业骨干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公司股权平均化、分散化,搞人人有份,在股权结构上具有平均主义“大锅饭”特点,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公司决策权集中不起来,“三会一层”的作用无从发挥,导致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这类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些改制企业,通过职工工龄补偿金置换国有资产时,将工龄视为决定职工股权多少的惟一因素,结果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畸形。
4、人才问题。一是排挤外来人才,在一些重职要职上往往用人唯亲,对外来人才特别是社会化、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形成了排他性的格局。二是不能有效利用现有人才,对非家族人员不信任,不授权或授权不足,使外来技术人员的新思想、新方案得不到理解和实施。三是缺乏人才培养机制,民营企业往往只是利用社会现有人力资源,而不注重人才的培养,这一方面归因于企业资金有限,另一方面反映出民营企业的人才意识淡薄,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5、劳资关系问题。劳动合同方面: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很低,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较少,许多合同不规范。据总工会调查,50%以上的私营企业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企业建立集体合同的比例只有15.7%。工资收入方面:部分企业仍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欠薪问题仍然困扰一些农民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面不大,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现象仍较普遍,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过大,尚未形成普通员工工资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据总工会调查,民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只有14.2%。社会保障方面: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社会保险水平低。据工商联2007年调查,仍有一半的企业职工未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近60%未参加失业保险,38%未参加工伤保险。
三、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改善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解决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问题。一方面,加速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转变传统观念,以效益为导向,设定统一的贷款发放标准,改变信贷政策对民营企业的不平等倾向;另一方面,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允许地方性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尤其是民间银行的成立和发展。其次,应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具体可采取以下解决措施:建立中小企业基金或民营企业发展基金;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出资设立担保机构的做法,组建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进一步解除民营企业上市的制度约束,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融资。
2、消除体制歧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再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宽松的思想文化环境,逐步消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尤其是市场准入方面的障碍。真正落实《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使国企、外企、民企在全面公平的环境中竞争,逐步消除一些行政性垄断行业的寡头垄断格局。积极地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走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道路。
3、完善企业的产权结构。民营企业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改革和完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在产权结构问题上,不能盲目生搬硬套,一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目前的现实问题,找到症结所在,最终目标是要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形成有效率的企业产权结构,既要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又要保证企业决策的高效性。
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首先,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其次,要尊重人才,平等待人,推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观,合理确定人才的薪酬结构,使薪酬激励与绩效挂钩,提高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第三,注重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5、分类别、分步骤地改善劳资关系。对于新成立的中小民营企业,应重在劳动法等方面的知识宣传,提高企业主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引导企业建立起合理的劳资关系,再根据企业的经营年限的不同,制定具体的政策性指标,比如达到一定年限的企业,其员工的合同签订率,参保率等应达到哪一指标限度,对于完成较好的企业实施一些奖励,比如在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一些优惠,制造榜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