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煤矿安全管理中三类危险源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根据三类危险源理论模型,分析了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煤矿安全管理的方法,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
三类危险源理论;煤矿安全管理;事故;方法
目前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煤炭市场持续低迷,而煤矿事故屡有发生,对煤矿单位造成的损失无疑是雪上加霜。从三类危险源理论视角下分析煤矿事故,归结的主要原因就是危险源辨识不够充分,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投入不足,相应管控措施不到位。
1三类危险源理论概述
1.1三类危险源理论定义
根据西安科技大学田水承教授观点,危险源可分为三类[1]:把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为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温湿度、通风、照明等);第三类危险源是指煤矿自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1.2三类危险源间的关系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能量载体,或者是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事态严重与否跟第一类危险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故障、环境因素、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必要条件;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会影响到第一类物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强度、影响范围,同时对第二类危险源造成约束、限制能量和管控各种不安全因素。显而易见第三类的安全组织因素对事故发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安全组织的因素往往被忽视,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管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等因素是前两类危险源危险等级重大与否的深层原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充分条件。
2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监管力度不够
违法生产监控地带非常薄弱,管理滞后,非法违法生产现象严重,重特大事故[2]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暴露出的一些主要问题有:煤矿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相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对煤矿安全的监控力度不足,以至安全监控机构出现混乱的局面,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就要强化安全监管。
2.2缺少安全防护知识,个人安全意识不强
很多机构对安全事故进行了总结分析,根据杜邦的一项为期10年研究得出结论: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可归结于人为个体的因素,很少部分可归结于安全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伤害都是由于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煤矿单位负责人应对事故时错误指挥,在日常培训、工作中[3]、没有更好的灌输安全防护知识,以致于员工安全意识不强,保护意识薄弱,因为防护不当、位置不当、反应不当、工具缺陷、设备因素、程序错误等等导致事故发生和扩大事故影响。事故发生后煤矿单位不吸取教训,没有认真贯彻“四不放过”原则,这只能让悲剧重演。
2.3煤矿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安全生产法》中明确提出:生产经营单位应具有的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煤矿单位沿用多年前的老方法、旧设备、淘汰的技术工艺甚至挪用安全生产提取的专项资金等原因导致安全费用投入不足,间接导致冒顶、透水、火灾、瓦斯爆炸等煤矿事故发生和扩大事故影响。
3三类危险源理论视角下煤矿安全管理方法
3.1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监管力度
结合煤矿自身实际,在实行政企分开的基础上,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立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煤矿生产的各个部门需要分工明确,认真执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条款,建立健全本单位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认真完成危险源辨识工作,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到位,行动指挥正确、操作得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产力水平。
3.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个人自主管理积极性
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注重行为激励与校正,让人们意识到安全的工作行为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让煤矿员工认可这一安全行为,主动去做;提高煤矿员工在事故中的应对能力,努力消除个人因素对安全产生的伤害。重视精神的熏陶,全面实施人本管理,全面优化员工安全意识[4]。
3.3科教兴安、科学管理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
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善煤矿生产条件;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思想始终贯彻整个安全生产过程,提升员工主动要安全的意识。4结语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针对煤矿生产环境和自身实际情况,充分辨识危险源,强化安全监管,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重视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科教兴“安”,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田水承,李红霞.关于危险源及第三类危险源的几点浅见[C]//安全科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5:89.
[2]李石新,王文涛,肖石英.中国煤炭企业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4):254-256.
[3]陈红,祁慧,谭慧.基于特征源与环境特征的中国煤矿重大事故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15(9):33-38.
[4]刘海滨,李光荣,黄辉.煤矿本质安全特征及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2012,17(4):68-72.
作者:陈文政 单位: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