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范文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拥有着许多优秀的自然资源,在民生视域下,合理制定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民生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出发,探究并寻找适合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

民生视域;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我国西部地区占我国领土的71%,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8%,拥有辽阔的土地,又与许多国家相邻,拥有者很好地地缘优势,但是自古以来,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差距,需要大力加强和优化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和实施,西部旅游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基础设施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取得较好的成绩。西部地区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阶段,将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相结合,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居住环境的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谐发展。因此,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遵循当地生态条件,并结合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适合的开发模式,才能打造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品牌。

一、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虽然拥有广大的土地,但是其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等较东部地区都要恶劣许多,进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近几年西部地区通过开发旅游资源项目,使西部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也打开了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大门,西部旅游资源得以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15年春节,四川成都旅游收入62亿元,成为西部地区旅游的领头羊,为西部地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2015年6月,第四界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上,主展区被分4个区域进行旅游项目展示,通过民族舞蹈、机器人舞蹈表演、冲浪游戏等精彩节目吸引了很多投资商的关注,因此促成了31个旅游招商投资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就获得了投资707.5亿元。2015年7月,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新疆大剧院推出大型实景民族歌舞节目《千回西域》,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朝气的西域形象,为西部地区旅游增添新元素和新活力,促进了西部旅游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主要以少数民族居多,因此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民族情怀,近几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造访,游客深入乡村,体会不一样的少数民族生活,如体会傣族泼水节的疯狂,体会丽江茶马古道的艰险等等。西部地区各少数民族都以极大的热情,热烈欢迎游客的来访,以淳朴的特质赢得了游客的喜爱。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二、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西部地区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西部地区乡村旅游毕竟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还是存在着一些开发不合理的地方,下面我们从民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带来的生态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多以山地高原为主,生态环境较东部地区差很多,且还存在着很多的生态问题。2015年4月,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的“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权益维护意识状态”报告显示,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畜禽养殖业带来的污染以及工业污染造成的。其中生活垃圾达到39%,要知道西部地区人口仅仅只有全国人口的28%,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么多的生活垃圾。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业起步较晚,但是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游玩,相应的就增加了当地生态环境压力。再加上游客素质参差不一,且当地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所以导致西部地区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西部地区公众环境权益维护意识状态”的调查表明,有54.6%和59.2%的公众不了解什么是环境权益和《环境保护法》,也仅仅有30%左右的公众主动寻求帮助,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的环境投诉办结率很低,将近一半的投诉都如泥牛入海一般,根本不能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这个调查也显示出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文化等失衡的表现。文化、教育是提高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根本措施,只有提高西部地区居民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也能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衣食住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在使西部地区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衣食住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作息。当前,西部旅游比较火热的地方有丽江、大理、四川、重庆等,这些地区还保留着历史悠久的古城,比如丽江古城还有大理古城。但是,当游客来到历史悠久且民族文化悠远的古城时,就会发现古城里很少有当地人居住。那些在古城中做生意开客栈的基本上都是跟游客一样的外地人。据了解到,这是由于这些年古城旅游的兴盛,导致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且古城里的房子都比较老旧,隔音效果差,游客一般要玩到很晚才休息,喝酒打牌泡吧等等活动制造出很大的噪音,干扰的当地居民的正常休息和生活。再有,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加重了当地交通压力,西部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就不够完善,道路交通建设还没有完全完成。乡村旅游的火热,带给当地本就不怎么好的交通环境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局面。乡村旅游加重了当地的交通压力,同时也造成了一些违法行为的发生,比如盗窃。小偷掺杂在茫茫人海中,伺机寻找被偷对象。也许一个转身忽然被人撞了一下,游客的钱就被偷了。在人群混杂且众多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混乱不可控制的状况。大理三月街民族节日期间,来自各处的商贩都云集在三月街和大理古城复兴路上,游客、商贩和当地居民等混在人群中,拥挤在来往的通道上,造成了交通不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三是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受商业化影响引发的不良状态。

乡村旅游带给当地商业繁荣的机会,商业也在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促进旅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是,也给乡村旅游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在旅游景点随处可见小商贩,这些小商贩充斥着旅游的全过程,在好山好水的背景下,本应该闲适地品味自然的魅力和旧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却被这些掺杂其中的商贩毁掉了散心游玩的兴致。发展当地经济是进行乡村旅游的目的之一,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就不光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还是为了传播当地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民族风采。但是在商业化利益的催使下,古城、小镇、乡村到处飘着一股利益之风。大的不说,就说吃饭这件小事,以往七八块钱的米线,在乡村旅游区就会卖到十几、二十几块钱,而且分量还要少很多,如果碰到更黑心的商家,吃饭碰到清汤寡水的现象也就不稀奇了。受到这种商业化的污染,使很多想旅游的人望而却步,或是极尽各种办法来节省旅游费用的支出。因此,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穷游。穷游,一开始是一种好的自食其力的旅行方式,通过徒步或是自驾游等方式,既能减少旅游费用的之出又能游玩活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化的不断深入,穷游开始变了味道。许多年轻人准备的旅行物资不够充分,又不想花太多的钱,就到处蹭吃蹭喝。据某份报道指出,一穷游者投宿到一个建筑工地,在建筑工地白吃白喝了十来天后,还带走了十几个鸡蛋,以及工人们都舍不得吃的西红柿。当地建筑工人生活条件极差,十几天才能送来一批新鲜的蔬菜,为此,工人们都舍不得吃。但是这名穷游者厚着脸皮拿走了很多的重要物资。商业化是增加了旅游成本,可是也不能为了节省旅游费用而干扰到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四是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贫富差距大,影响到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由于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贫富差距拉大。在这种贫富差距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现象。比如,交通道路建设方面,一些乡村旅游的区域道路上交通指示灯还没有全面建好,面对众多的来访游客,极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维护乡村旅游景点时,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就像2015年1月,大理巍山古城因为管理不善,造成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具有600年历史的古城就被火摧毁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缩小东西部地区贫富差距,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越来越完善。

三、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探究

在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还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使乡村旅游和民生需求相协调,共同发展。以下就是从民生角度出发,提出的乡村旅游的相关建议,希望对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一是采取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相协调的开发模式。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土质较差,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生态问题,乡村旅游在开发时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调查。查看当地水土流失情况,降雨排水情况以及环境污染等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开发该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事业。如果经过综合考虑后,应该再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以及民族文化设计乡村旅游开发方案。陇南地区在“433”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开展生态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并应用网络,走“陆路”和“网路”结合的道路,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荷包、枕套等绣品销往全国各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塑造了陇南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2015年6月,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过考察调研等一系列综合研究发现该地具备建设一流滑雪场的优秀自然条件,因此决定开工建设蓝雀山滑雪场。这是根据当地生态以及旅游特点,制定的该县冬季的旅游项目,相信在建成后一定会迎来大量的游客,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较差,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乡村旅游区域的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是规范乡村旅游项目避免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活。

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发展,但是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严重的民生问题。因此,西部地区各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乡村旅游的治安管理。严禁游客在旅游区域随便乱丢垃圾,污染居民生活环境;禁止游客乱涂乱画,因为西部地区有很多是佛教道教圣地,游客的乱涂乱画会使当地居民认为是对当地供奉的神明的侮辱,继而引发矛盾,制造混乱。同时,乡村旅游区域还应该加强基础设施,改善住宿环境,配置淋浴、卫生间以及隔音墙等设施,保障游客的个人隐私不被泄露,同时也是保障当地居民正常工作生活。其次,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还应该着重考虑,经过仔细研究确定不会干扰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后,在进行开发建设。总而言之,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应该全面考虑民生问题,努力保证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正常生活和游玩互不干扰,促进和谐小康社会的建设。

三是在乡村旅游中的贯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

为避免商业化进一步腐蚀民风淳朴的乡村旅游,应该在乡村旅游中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美丽,通过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舞蹈、音乐等形式,给游客带来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特色魅力。比如,纳顿庄园。纳顿庄园是及土族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歌舞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4A土族民俗体验景区。实际上也是一个以土族生活为主的主题公园。互助县始终以民族特色为发展定位,全力打造土族特色旅游景区。这种以民族特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为互助县经济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条件。2015年,在贯彻实行国家“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通过对该地自然环境的考察,决定发展高山滑雪项目,努力将互助县旅游建成集民族风情体验、生态观光以及高山滑雪等多为一体的旅游景区。这既是宣传了民族文化,又是发展经济的好方法。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优秀的中华文化,因为各民族文化的注入而勃发生机。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小数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优势,才能跟西部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区分开来,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造访。四是合理调整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加快乡村旅游建设。面对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展开“一带一路”等政策,积极完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文化以及建设民生工程,极力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各省各县也都积极响应国家支持西部的政策,积极展开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青海互助县遵循国家西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该县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旅游区域的厕所设施等,全面提升该县旅游档次。该县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发展定位,积极改善住宿环境及社区风貌等方面。使具有民族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到更高的高度上。据相关统计,该地区2015年旅游净收入达到483万元,接待游客达到13万人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通过合理调整分配制度,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方式,缩小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改善西部地区民生问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四、总结

当前,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如何改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劣势,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西部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合理开发一定能开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乡村旅游经济就是一种结合自然资源和民族特色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善。因此,在民生视域下,西部地区开展乡村旅游经济需要注意到基础设施问题,调整分配制度,改善区域生存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旅游质量,促进乡村旅游游客人数的增加。另外,还应该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片面发展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经济,造成本就具有一些生态问题的地区,因不注重生态保护而使生态问题越来越严重,最后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旅游景区治安管理也应该加强,不能因为游客众多顾暇不及就是游客和当地居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最后,还应该在乡村旅游中大力宣传民族文化,创造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达到宣传民族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杨春宇.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祸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3).

[2]郭丽娟,邓玲.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3,(08).

[3]王蓓.生态文明视域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实现机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4

作者:朱世蓉 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