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佛教旅游业近况评析与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吴霞岳钧向丽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四川佛教旅游资源概述
悠久的历史使佛教对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生活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厚影响。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放宽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徒前往寺院礼佛祈福,作为佛教载体的名山大川和寺院也成为普通民众旅游的热点。四川既有“震旦第一丛林”美誉的大慈寺,又有供奉玄奘顶骨的文殊院,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还有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名山、寺庙、宝塔、石刻及其浓厚的人文沉淀构成了四川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寺庙:目前在四川省境内保存较好的上千座寺庙中,绝大部分为佛教庙宇,经历代培修,许多庙宇至今保存完好。汉语系佛教寺院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盆边地区,以禅宗净土宗丛林最为著名。峨眉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山上寺庙林立,其中以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华藏寺等寺庙最为著名。此外,四川还有成都大慈寺、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新都宝光寺,遂宁广德寺、灵泉寺,绵阳圣水寺,乐山乌尤寺,广元皇泽寺,平武报恩寺等著名佛教寺院。四川庙宇大多雕柱飞檐,金碧辉煌,寺庙内众多的匾额楹联、古碑石刻吸引了文人墨客和普通旅游者前往游览观赏,考察和研究我国古化文化不可多得的史料。
藏传佛教包括大乘佛教的显宗与密宗,神秘色彩浓厚,民族特色突出,主要分布于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四川的藏传佛教不仅包括了藏传佛教五大教派,还有在西藏和其他藏区已绝迹的觉囊派等教派。各教派寺庙建筑奇特、风格各异、文物众多,不少寺院为省、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德格八邦寺、乡城桑披寺、长青春科尔寺等寺庙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德格印经院被称为“藏文化宝库”,现存藏文献雕版3”万块,内容包括藏传佛教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和各教派文库及木刻画,是现今藏族文化和佛教经典最多、最完整、规模最大之所在。石刻:佛教摩崖石刻雕塑是四川极其宝贵的旅游资源。四川石刻规模宏大,有的摩崖造像上万尊,大多为佛教造像。人物摩崖造像以唐宋时期的石刻规模最为巨大、最为完整,分布广泛。影响较大的有唐宋时期的乐山石刻、荣县石刻,唐代的夹江千佛岩,南北朝和唐代的广元千佛崖以及新近开发的唐宋时期的安岳石窟等。此外,四川石刻造像的又一大特色是佛像高大,依山而凿。如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始建于唐,高71m;四川第二大佛为荣县大佛,始建于北宋,高36.67m;还有潼南大佛,始建于明代,高27m。安岳石窟以石刻文字为主,称为“经窟”(指经文石刻),是全国石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此外,四川还有7”余处摩岩石刻造像和题记,如广元千佛崖、巴中的摩岩石刻等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四川石刻之精湛完整,集我国石刻艺术之大成。
壁画:寺观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画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的墙壁上,内容一般有佛道造像和故事等。四川佛教盛行,寺院众多,壁画数量也不在少数。创建于唐的成都大慈寺,古称“震旦第一丛林”,唐扩建后壁上有各种如来佛像1215幅,天王、明王、大神将像262幅,佛经变像114幅。所有画像“皆一时绝艺”,是一座极其珍贵的艺术宝库,宋苏轼誉为“精妙冠世”。宋李之纯5大圣慈寺画记6称:“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大圣慈寺之盛。”此外,剑阁昭觉寺和创建于宋的蓬溪宝梵寺还保存有不少古代壁画。
塔林:塔林是寺院中历代高僧和尚们的墓塔,寺院的历史越久,规模越大,塔林也越大,塔的数量也越多。四川较为著名的塔林有:被民间誉为佛界“八宝山”的隆兴地下塔林、峨眉山高僧大德长眠之地的萝峰庵塔林和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红原瓦切塔林,等等。
四川佛教旅游资源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其作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扶持。据四川省旅游局统计,2”12年4月该省旅行社共接待国内游客近68万人次,位于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省份列表第一位。其中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功不可没,仅峨眉山4月接待总人数就近74万人次,门票收入增长了53.4%;乐山大佛风景区4月总接待人数23.56万人次,门票收入增长11%。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以前埋没于深山或偏远地区的名山古刹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现在日本出现了不少到中国来寻根探宗的宗教旅行团,四川省现在也出现了初一、十五必来礼佛的港澳台地区“拜拜团”,而除夕夜成都抢烧新年第一炷香挤破寺庙山门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不言而喻,宗教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旅游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但人数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管理上的缺失等也使佛教文化旅游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开发方式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目前对佛教文化旅游来说,最普遍的现象就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到寺庙旅游无非就是烧香拜佛,旅游方式单一。极少无良僧人联合导游,把“进香”、“捐功德”等原本是日常佛事修行的活动变为敛财的手段。我们经常能在新闻报导中看到,某某地又出现几百上千的高香,或以讲经为名,行强制买卖之实此类事件屡见不鲜。景区管理多头现象严重:佛教因自己教义因素,寺庙一般都修在名山大川中,尤其是有名的寺庙更是与当地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如峨眉山,它既是世界自然遗产,又是世界文化遗产,两者相辅相成。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寺庙由宗教界自行管理,而风景区则专设管理委员会管理。这种政出多头的体制虽然在风景区建设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管理上却会造成景区管理混乱、责权不清、办事程序复杂化等问题,甚至会出现遇事互相推诿的现象。
旅游商品缺乏特色:现在各旅游区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完全体现不了佛教文化旅游所特有的艺术性和独特性。大部分手工艺品一味宣传高僧开光,其逼真度差、品质低劣,缺乏精品;菌类和药材真伪难辨,价格虚高。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对策
多元化开发佛教文化旅游:四川既有禅宗寺庙,又有藏传佛教寺院,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应结合佛教自身的教义和当地的特点,创造有特色的旅游套餐。寺院也可与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将寺院所处的自然环境与寺庙本身结合起来开发生态旅游。同时,还可将旅游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纳入疗养、修行等佛教活动中,多元化地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购”是旅游六大要素之一,它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对旅游商品的需求,一方面又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生产、销售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既能增加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收入,又能进一步宣传当地的旅游资源。精美的佛教商品也能更好地阐释佛教教义,增进人们对佛教的了解,促进当地宗教可持续发展。
培养专业的导游和佛教讲解员:佛教文化旅游有其特殊性,对导游要求颇高。导游人员因专业知识和素质欠缺等因素,在进行景区介绍和佛教讲解,可能会引起游客的不满甚至是投诉,还会影响当地佛教景区的经济收益和声誉,所以培养一批专业的高素质导游从业人员刻不容缓。此外,寺院方也可指定一部分僧人在修行之余向游客讲解寺院历史、佛教教义,传经布道,帮助游客进一步了解佛教。
制定政策规范景区管理: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是佛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风景区管理机构应立足自身优势,根据佛教文化旅游的特点,与寺院一起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景区各级管理机构和寺院方之间也应加强联系,互尊互信,坚持在党的宗教政策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规范佛教景区管理。
四川是旅游大省,随着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走出家门,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大力挖掘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开发,不仅能使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能使佛教文化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推动四川省宗教旅游的快速有序发展,实现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