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范文

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佛教文化特色旅游业的建构

作者:袁银枝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潜力巨大。

佛教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佛教因不断适应社会而长期存在。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魅力深厚、境界玄奇,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功能,生命周期较长,不易进入衰落期。广东的南华寺、光孝寺、庆云寺、开元寺等著名寺院自然不必多言,其宗教、历史、旅游功能与地位早已稳固。而且广东尚有许多寺院也历史悠久、地位颇高,需要并且值得大力开发,有持续开发的巨大潜力。比如:云浮新兴县国恩寺始建于唐代,与六祖祝发道场广州光孝寺、毕生弘法道场韶关南华寺鼎足而立,并称六祖三大“祖庭”。国恩寺既是六祖肉身菩萨的故居,又是六祖弘法、圆寂以及辑录《法宝坛经》的圣地。现有地位与知名度虽并非很大,却足见其可以开发的提升空间。再如:肇庆四会市六祖寺,虽重建于2000年,却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慧能得五祖弘忍衣钵后,遵师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指今怀集县,会指四会市),慧能隐藏于此16年。六祖寺于2011年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可见,六祖寺开发旅游的潜力不可小视。

佛教文化旅游具有客源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和国内旅游的兴起,广东佛教文化旅游也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旅游界和佛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开发佛教文化旅游项目,大批游客以赤诚的信仰参与了形式多样的佛教旅游活动。时至今日,佛教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国内外游客更加全面认识禅宗文化,让更多游客关注和向往广东,不断扩大客源市场。首先,广东本地居民多有到寺院还愿、上香、踏青、赴庙会等习惯,这是稳定的客源。其次,可以吸引省外、境外的游客。由于慧能创立的南禅后分为五派:河北临济、湖南伪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曹洞宗、临济宗盛行于日本;云门宗及临济宗更远播于欧美。信徒遍布世界各地,这是广东佛教文化旅游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优势条件。再次,广东的特殊区位也有利于形成广阔的客源市场。广东背靠祖国内陆,毗邻香港、澳门,面向东南亚,通往世界各地,随着粤港澳、珠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旅游区的建立,广东可以充分发挥“口岸、通道、窗口”的区位功能,必将为包括佛教文化旅游在内的广东旅游业建立广阔的客源市场。

佛教文化旅游具有良好保障。

一方面,广东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2009年,广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旅游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提出将广东建成“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同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试行国民休闲旅游计划的试点地区,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参与旅游休闲活动。为推动旅游业发展,2005年以来,广东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旅游文化节,逐步树立了“活力广东”的旅游形象;2008年以来,广东先后在国恩寺、南华寺、光孝寺、六祖寺成功举办了四届禅宗六祖文化节,禅宗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这些举措有利于广东旅游业登上新台阶,是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的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为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提供坚实的保障。广东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对外旅游交往最多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广东旅游业实现了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旅游活动的线路设计、观赏内容、休闲娱乐、吃住购物、交通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已经非常健全、完善,足以保障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广东的旅游交通能力很强,民用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轻轨、地铁等,极大地提升了主要城市、主要区域、全省范围、环珠三角、泛珠三角、粤港澳台以及境内外的交通能力,为发展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

(一)宏观规划开发战略。

有关部门应该充分结合地理区位优势、佛教文化地位、社会发展条件、自身实际情况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开发,构建有广东特色的佛教文化旅游体系。一方面,要规划建设世界性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广东佛教圣地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宗教地位和信仰地位。要根据全省佛教圣地的特点,整合优势,统一规划,避免各自竞争和重复建设,采取大区域、大策划、大营销的开发对策,有重点、有区别、有特色地开发。既要继续唱响广州光孝寺、韶关南华寺、肇庆庆云寺、潮州开元寺等重点寺院的品牌,又要加大对新兴国恩寺、四会六祖寺、梅州灵光寺等传统寺院的宣传营销,还要支持深圳弘法寺、顺德宝林寺等新兴寺院的开发建设,最终构建广东佛教文化旅游的大体系、大品牌、大产业。另一方面,要将佛教文化旅游纳入区域旅游整体规划。佛教文化旅游相对特殊,有其单调的一面,若过于依赖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恐怕难以吸引更大的旅游群体。因此,要将佛教圣地与其他旅游资源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互补、联动开发,打造更广阔的旅游发展空间。

如:韶关提出以大南华和大丹霞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战略,既要以南华寺为中心,打造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佛教圣地,更要高起点规划,将南华寺与丹霞山以及曹溪温泉、马坝人遗址、小坑森林公园、乳源县瑶乡风情等资源整合开发,把南华寺———丹霞山区域打造成为粤北旅游核心,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

(二)准确定位开发功能。

由于佛教文化资源自身具有特殊性,在旅游开发实践中,一定要正确定位佛教文化资源的宗教功能和旅游功能,实现佛教文化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一方面,保护宗教功能。佛教圣地是僧人修行弘法的殿堂,是信徒顶礼膜拜的圣地,如果失去了宗教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根本谈不上发展文化游。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寺院的宗教功能,严格遵守佛教修持仪轨,保护佛教的意境和风格,尊重佛教信众,避免过度商业化开发,防止因游客过多而损害文物和影响佛教文化传承。近年来,韶关南华寺改变了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六祖真身的做法,在六祖殿外设立隔栏,只让游客在殿门口观看,以此保护六祖真身和保持宗教神秘性。另一方面,发挥旅游功能。佛教圣地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宗教文化,不仅具有弘法传教的宗教作用,而且具有了可开发的、“优游”教化的旅游功能。佛教徒往往出于虔诚,不辞千里前来烧香拜佛、求法朝圣,一般游客也会前来领略佛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接受佛教文化的熏陶洗礼。开发佛教文化旅游,应全方位、多层次建立产品系统,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旅游开发,发挥佛教圣地的旅游功能。目前,广东一些著名寺院都已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充分体现了旅游功能与价值,但是,有些寺院(如:国恩寺)尚有待开发与营销。

(三)紧扣禅宗开发产品。

广东是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与兴盛地。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应该挖掘禅宗文化的特色,打好禅宗品牌,提高佛教文化旅游开发的价值品位。第一,开发圣迹游,设计禅宗文化旅游线路。一方面,整合广东省内佛教圣迹。如联结慧能出生和圆寂地新兴国恩寺、受戒地广州光孝寺、主要弘法地韶关南华寺、藏身地四会六祖寺以及其他地方,设计“六祖圣迹旅游”。另一方面,加强省际之间的协作。可以考虑与省外有关地方共同打造一条内容丰富、文化深厚、价值重大、可游性强的佛教旅游带,广泛招徕海内外佛教朝觐人士和文化旅游者。第二,开发体验游,注重特色鲜明的修禅旅游。禅宗思想注重心法,讲究在“优游”中顿悟,从走路、望水、听溪、观风、洗心、托钵等活动中,感悟人生真谛。这需要围绕禅宗文化主题,结合景区不同特点,开发一些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特色产品,注重体验性旅游。第三,开发专项游,设计“名山名寺组合游”、“宗教祈福朝圣游”和“禅悦禅修深度游”等一批经典禅宗文化专项旅游。2011年,为扩大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的影响,更广泛地弘扬六祖文化,组委会特别推出“禅宗祖庭参访学修体验之旅”,从四会六祖寺出发,途经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参访的袓庭有:南华寺、福严寺、南台寺、三祖寺、四祖寺、五祖寺,最后到达武汉灵泉寺,举行祈福活动。

(四)正确处理开发难题。

开发广东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团体、有关单位要加强沟通,及时增加投入、强化合作、协调利益,解决开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第一,增加投入。广东一些佛教寺院,特别是位于城区的寺院,由于各种原因曾遭到破坏,现今往往规模较小。如:广州六榕寺因苏轼题字“六榕”而得名,六株榕树是该寺的文化象征,但目前寺内仅存三株榕树,寺院一直希望补种三颗榕树,却因为空间有限,不知栽种何处。可见,开发佛教文化旅游,必须重建、扩建或改建佛教圣地,以及修复与维护文物古迹、建设相关旅游设施。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需要由政府牵头解决建设用地、建设资金等诸多实际问题,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予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切实支持。第二,加强合作。要制定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规范,打破文化资源条块管理现状,建立协调机构,加强旅游局、宗教局、文化局、文物局等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统筹协调佛教文化在内的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三,建立利益分享机制。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晶,开发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政府要在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考虑旅游企业、佛教场所和僧众的需求,建立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在机制框架内,应以佛教界为主导,以佛教事业为依托,以弘扬佛法为根本,避免各方主体的利益纷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长时间的吸引力,招徕更多客源,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收益。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