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

摘要:新形势下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激发了旅游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本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路线。对自身专业的热爱和未来工作中的职业幸福感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职业道路。通过正确职业观的树立、专业技能的精准掌握,弘扬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以提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幸福感,激发学生爱岗敬业的服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职业幸福感;职业观

一、研究背景

与沿线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国家主席在2013年提出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中明确提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1]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利好,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中国游客旅游消费,同时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人次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约1100亿美元,这无疑加大了对高素质专业化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旅游行业的发展之基是旅游教育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一带一路新形势助力了旅游教育的前进步伐,而高水平专业化旅游人才的培养又为一带一路旅游产业的发展源源不断的输送专业人才。[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旅游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输送基地,承载着专业化基层旅游人才的培养重担,基层旅游行业工作人员是最贴近游客旅游活动的岗位人员,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职业素养积淀、精神风貌水平直接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近十年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情况由供不应求下降到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疲态初现,作为成熟的老牌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已大不如前。与此同时,频繁发生的黑导游宰客、零团费、负团费、旅游行业乱象等社会负面现象也令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的好感度极度下降。这就造成了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满意度不高,职业幸福感缺失,对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不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不断降低,未来在行业中能够提供的旅游服务水平也随之降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游客不断增长的服务品质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一)专业认知度不高笔者连续三年随机选取H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试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并调查学生选取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经过统计和分析,93%的学生在填报志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学什么、做什么的并不十分了解,75%的学生志愿填报时依从父母或者学校老师的意愿以及服从学校调剂而来,94%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仅有9%的学生对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就业岗位、岗位需求有所了解。 学生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让学生来到大学后的学习生活始终处于迷茫状态,极易产生学习的倦怠和逆反心理,对于专业的不了解更让学生无法真心的去喜爱这个专业以及未来将要从事的旅游行业。没有强烈喜好的支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没有了动力和源泉,缺少自我提升的驱使力,学生的学习始终是被动的,不自觉的,对于在本专业岗位上就业的热情也无法燃烧起来。

(二)职业认同感不高丽江旅游乱象、香格里拉黑导游、海南旅游饭馆天价菜、北京导游扇游客耳光事件、不购物就被导游赶下车……随着旅游行业的一些不良现象被频繁曝光,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社会负面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消极印象。旅行社、导游、景区、旅游区内的商店和餐馆以及他们的工作人员给游客的第一反应就是赚黑心钱、拿回扣、宰客、从游客身上搜刮费用。社会对于旅游行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认为旅游基层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缺乏服务意识。较低的职业认同感无法带来职业幸福感,反而带来对行业和游客的埋怨和不满,因而加重基层旅游服务人员在服务态度上的冷漠感,不能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机械化的服务质量又会增加游客对于基层旅游服务人员的投诉或不满,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声誉将不复存在,旅游行业的工作人员如何能从这样的行业中获得职业幸福感。[3]

(三)专业能力水平不高对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取得非常重要,是其日后从事旅游行业的一块垫脚石。尤其对于导游这一工作岗位,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相关旅游行业组织注册,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考取需要经过口试、笔试。口试内容包括导游词背诵、导游应变能力等,而笔试包括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四门,知识点繁杂、涉及面十分广博。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讲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意愿不够强烈,而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学生对于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并不重视,未能通过考试,这也为将来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对于专业知识的不精通、专业技巧的不熟练、专业证书的缺失,将会影响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工作的积极性,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自卑感,甚至对自己的职业和行业产生厌弃感,无法从内心喜爱自己的工作。[4]

(四)行业规范程度不高我国旅游业初期发展模式较为粗放,行业内竞相压价、恶意竞争的情况屡见不鲜,行业服务品质精细度不高,没有细致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法律制度规范行业发展。2013年《旅游法》的出台给旅游行业的乱象带来了一记重拳,但由于旅游行业的分散性和广泛性特征,对于旅游行业基层工作的监管始终无法做到全方位监控。学生毕业后走入社会,初入行业很容易被一些不正之风所影响,精神上的污染、物质上的诱惑,让很多一线的旅游从业人员一味的追逐利润,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工作成为了快速赚取利润的形式,而非享受拼搏进取精神的过程,不在意游客的旅游体验,不在意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宣扬,而将重点放在了驱使游客自费、购物、额外项目等。这样的工作无法带来内心对于职业的敬意和喜爱,而仅存被利益蒙蔽的内心。

三、提升学生职业幸福感的应对措施

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工作,才能激发自身学习的动力,有业、乐业才能做到敬业。如何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热爱,对于职业的幸福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职业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长期思想的渗透和环境中的耳濡目染一点点形成的。高职院校应从学生填报报考志愿之前的招生宣传工作开始着手,专业课教师应加入招生宣传工作,在填报志愿之初就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指导,甚至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加入宣传队伍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会学习哪些课程,掌握哪些技能,考取哪些证书,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就业渠道和岗位需求等等和专业有关的信息在报考之初就应该为学生和家长阐述清楚。学生进入大学后,应开设专门的行业认知课程和实地考察行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内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渗透行业榜样的正能量,弘扬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将职业观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课堂上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到学校为新生进行经验传授和答疑解惑,做好传帮带工作,将行业最新资讯和工作中最深刻的感悟分享给学校学生,激发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向往和迫切想学以致用的动力。同时多为学生普及职业不分等级,没有贵贱之分的正确职业观,人在不同岗位,创造不同的社会价值,为社会发展和行业革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凡是凭借自身劳动和努力获得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职业都是最高贵的职业。

(二)提升专业技能熟练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对于日后能够游刃有余的融入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以H学院为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两年半内应熟练掌握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法规、旅游地理、客源国概况、旅游市场营销、线路设计等专业核心知识和技能,后经过半年旅行社、星级酒店、旅游景区等相关旅游企业的实习,在未来的就业中能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程度。只有拥有纯熟业务能力水平,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快速的融入并迅速的脱颖而出,收获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更多晋升的机会。一份工作中收获的越多,热爱也会随之增长,不断的努力进取,争取更辉煌的成绩,职业幸福感也就越强烈。除此之外,导游技能大赛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展现行业风采的平台,无论结果如何,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不断练习,在比赛过程中的风采展示,以及赛后的经验反思,都会转化成扎实的专业技能令其受益终身。而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考试不仅仅让学生收获一张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将导游人员的基本功打牢打稳,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大多是在封闭式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完成的,实训室主要是练习导游词讲解、旅行社计调以及销售软件的使用,旅行社、景区等实训基地主要是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和游客接触的平台进行旅游讲解和产品销售等。相比实训室的教学,实训基地的教学过程相对较短,时间比较集中,无法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量身定做式的实训要求。如果尝试在学校的创业中心由学生自己经营半开放式旅行社,作为旅行社网点为旅行社揽客,学生在自己运营旅行社的过程中了解旅行社整个工作流程并为游客进行真实讲解,为学生从学校到完全真实的经营环境之间有一个缓和过渡,大大降低了学生日后在真实工作岗位中的工作难度,体现出学生在工作中的优越性,同时在轻松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职业幸福感。

四、总结

中华职教社的创办者、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中“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阐述一直指导培养学生的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未来就业方向并不十分明确,对于专业内容的不了解和专业技能的不精通以及社会上对于旅游基层服务岗位的认可度较低,这些现象造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职业幸福感,服务意识欠缺。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行业技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和对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时爱业、敬业,提升自身职业幸福感,将旅游专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为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打造行业服务至诚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中国一带一路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EB/OL]

[2] 沈世伟,PhilippeViolier.“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J].中国旅游发展笔谈,2017(6):11-13.

[3] 丁燕华,孙元元,毛春红.探析职业生涯发展幸福感[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10):57-60.

[4] 翁清雄,陈银龄.职业生涯幸福感概念介绍、理论框架构建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12):56-63.

作者:谢丹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