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而在教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教学的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网络也逐渐被运用,甚至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建构。互联网同旅游管理教学越来越紧密。传统的沉闷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尤其是针对具备特色的与社会接轨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更是如此。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的教学模式进行简要探讨。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学科融合,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当前,“互联网+”已经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学科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各所高职院校也在不断扩招,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显得比较匮乏,更加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鉴于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了关于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出自2016教育部最新修订《课程教学改革》),所以本文针对“互联网+”模式下的高职旅游管理教学展开了分析。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随着旅游业和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旅游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扩张,现在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体系。但当前的旅游管理显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人才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旅游专业管理人才,一直是旅游学术界不断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的专业文献少之又少。尤其是在“互联网+”这个新兴的背景下,就更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正在追求更好、更高质量的享受,高端服务业正在兴起,旅游管理是以后进入社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技术,社会对大学生的旅游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似乎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急需解决。学生在校学习,所学习到的知识肯定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很多管理知识都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是独立生成的知识,所以学校进行教学,应该将学生的实践放在中心位置,再加上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化差异,实践能力也不一样,对互联网的接受度也不一样,如何有效地促使其发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效果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是实时共享的,同时可以随时随进行知识和资源的传递和交流,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正是因为网络的这种特性,所以在网络下进行的教学是开放的、自主的、交互式的教学。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想要的资源进行学习,那些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就会选择难度较大的,反之会选择知识相对简单的。当然,在进行互联网教学的前期,我们应该先让学生预先进行相应的信息采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预习。在进行网络教学的进程中,教师也要进行适时的监测,以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监控到的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辅导。虽然我们倡导“互联网+”教学模式,但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没有作用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讲解是十分必要的。而且网络上各种资源参差不齐,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可能无法适应,教师的功能就应该适时展现,推选出适合学生学习的相关资源。旅游管理教学本身就是有点难度的,再加上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就更加需要教师和研究者好好研究。我们要知道旅游管理的特色,将网络和专业有机结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还应不断整合国外优秀资源,有目的地在互联网上搜寻英文信息、素材。聘请国外相关专家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指导,了解更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他们各方面能力才可以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互联网+旅游”实践教学中要抓好设施建设
首先,一个专门培养旅游实用型人才的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甚至是实训基地建设设备不完善,那这样的学校是无法存活的。我们要加强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也要联系校外的实训基地,建立稳定的校企结合模式。其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那些观念落后、传统教学、不善于创新、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应该被淘汰。我们应大量注入新鲜的血液,既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也让自己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教出优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四、结语
“互联网+”模式教学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高校教育的必备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传统的师生之间面对面进行授课的模式正在被世界淘汰。新兴的网络辅助教学,远程教育等教学模式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要注重教学的时效性,注重教学的有用性。我们应清晰定位学生以后的规划,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也要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专业能力。
作者:张凤 单位:江西青年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分析
实践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详细探讨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旅游行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长。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强化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然而,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体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学校和教师要予以高度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不断完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促进高职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为其将来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资金投入匮乏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也是评价一所高职院校综合办学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然而,就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对实践应用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充分,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以致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水平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甚至有的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面临诸多困境。
(二)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不高
从师资构成来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其他学科的教师转专业而来。这部分教师既缺乏系统化的专业基础知识,也不具备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由他们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很难完成旅游管理专业高标准要求的实践教学任务。二是行业相关人员转行进入学校。这些教师虽然有十分丰富的旅游管理实践经验,但欠缺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培训,在实际教学中很难与学生进行高效的沟通交流,从而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三是从旅游管理专业直接毕业的学生。尽管这部分教师人员经过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拥有十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方面经验不足,故而在指导学生实践训练时无法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
(三)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相脱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专业化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就现阶段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学内容与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不利于促进高职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
二、完善高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对旅游管理实践
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高职院校有必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长效稳定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及时撤换老旧的设备,使其符合校内实训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申请财政支持,或者争取相关企业的赞助,建设校内外联合实训基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场景,加深他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自身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水平,对最终的实训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改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身兼数职的现状,使其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二,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参加挂职培训,使其掌握行业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旅游市场对专业化管理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落实到实践教学工作中。第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水平,使其能够培养出更加优质的旅游管理专业化人才。
(三)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应当和校外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推行“校企合作”的全新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分批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结合当前旅游市场发展对专业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完善实训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不断强化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水平,从而培养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作者:安敏杰 单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
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培育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开展有专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三个方面,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途径。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培育的目的和意义
人的心理和谐是指,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内心活动处于自然、协调一致的状态,并对外界事物抱有平静适度、热情友善的态度。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肌体内部和外部的和谐,是对内协调和对外适应的集中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旅游行业生产、服务、管理等需要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等基本知识,同时熟悉旅游行业现状并具备基本旅游服务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培育正是对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足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重视,但在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和谐的培育还存在片面性理解。通常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矫治功能,轻视其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服务功能;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与学生人数比例相差悬殊,教育的形式单一,甚至把心理和谐的培育与心理咨询划等号。
(二)重视专业教学,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职业岗位多、专业知识面广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思维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根本变化。许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生活能力差,面对实践、实习等新的工作环境而心理失衡,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在专业实践适应过程中,由于缺乏社交阅历及经验,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容易引发与服务对象的矛盾和冲突。
(三)就业和工作压力增大带来的心理不和谐
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旅游市场的成熟度越来越高,对学生专业程度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面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环境的挑战,学生出现了种种不正常的择业就业心态,如盲目攀比、急功近利,期望值过高,没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一味地在岗位和单位的选择上过分功利化和经济化;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实际环境的压力,容易出现心态失衡。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途径
(一)加强入学教育和持续的专业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应当注重入学教育和持续的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应当熟练的职业技能,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良好的服务礼仪技能,也要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质,更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二)加强师资建设,开展有专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心理和谐培育的关键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应打造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队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传授适当的心理保健知识,将相关的心理科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可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专业程度较高的心理品质。鉴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建立开放的自我心理结构。社会环境是千变万化的,如果以固定方式对待复杂多变的环境,必然引起个体心理不适,导致心理不和谐。要学会从专业角度理解和接纳,还要在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和服务过程中综合运用以往的经验。罗杰斯认为:“健康人对一切经验均是敞开的。”学生个体心理和谐的培育,不仅需要对社会环境的良好接受和灵活应变,还要对自身内心世界进行把握和及时调整。这就要求学生要构建灵活、开放的心理结构,而不是固定、封闭的心理结构。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谐的培育过程中,要借助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的和谐文明建设,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充实自己的文化内涵,提高职业能力。同时,不断致力于实践基地建设,在学生参加工作之前,多提供机会进入实践基地,以加深学生对旅游学科的理解和认知,熟悉工作内容和环境,坚定其从事旅游事业的信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炼,对本专业前景确立全面了解,更有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提升,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
心理和谐的培育,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内在心理保障,也是形成诚信、友善的旅游市场的重要保障。培养合格、实用的旅游专业人才,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全员化、全程化教育和引导,将心理和谐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校内外的全面引导和教育,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为建设和谐的旅游市场贡献力量。
作者:张秋贺 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