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管理教育建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旅游作为重要的休闲方式。但是,与旅游业如火如荼发展趋势相悖的是,旅游市场高素质管理人才比较欠缺,而且,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普遍较低,而且专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职业需求维度,探讨了当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建设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旅游管理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职业需求;旅游管理;教育建设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开始从原来的强调物质生活条件,逐渐转向为注重精神、文化生活品质。旅游作为一项休闲文化活动,得到了时下人们的普遍喜爱和青睐,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甚至国门,徜徉在各地美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中,以达到放松身心、开拓眼界、感受异域文化的目的。但是,在旅游业方兴未艾的繁荣态势下,旅游公司与客户、导游与游客之间的各类纠纷事件,例如,2015年云南的“恶导游”事件等,也不断见诸各类媒体首端,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见微知著,从这些事件中,看以看出,当前,我国旅游市场高素质专业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大多数旅游专业毕业生自身素质无法有效契合旅游市场的需求,整体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比较低,而且,现有的旅游专业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旅游业发展快速,人才培养速度未能紧跟而上;二是高校旅游管理教育与旅游市场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批准8所高校开设旅游本科教育,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已经有60%的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但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率刚刚超过一半,就业三年后,人才流失率达到90%。根据相关调查统计,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旅游本科教育呈现出萎缩的状态,不仅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师资建设、学生观念、市场需求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同时,还面临着学科地位低下、就业率不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失衡等问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成为高校和学术界重点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建设现状及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旅游管理为一级学科,下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不同的专业。但是,根据各高校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只有少数几所高校,例如,中山大学、华侨大学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院校,同时设置了这三个专业,大多数院校都只设置了两个专业,有个别高校甚至只笼统地将专业定位旅游管理类。这种“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定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旅游管理强烈的专业性和特色性,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初衷定位是培养旅游企业和行业管理型人才,但在实践中,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有的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有的是培养科研人才等等,而由于毕业生工作经验不足,旅游企业又希望毕业生从一线服务工作做起。这种分歧和差异,导致学生对于专业定位和自我职业认知也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理念与就业率。
2.旅游管理课程齐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综观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一般都分为公共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开设的课程一般有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旅游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会计学、酒店(饭店)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景观设计、项目管理、酒店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等课程,可谓是涵盖了旅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课程缺少明显的特色,学生对旅游业各链条上的知识都有接触,但都不深入和深刻。而且,从内容上来看,课程内容基本都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性、技能性、操作性的课程。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毕业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出现“高分低能”或“眼高手低”的现象,无法快速、高效地适应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甚至很多毕业生都得从基层服务岗位开始做起。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比较
根据各招聘网站及招聘会,以及旅游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契合旅游业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能够为行业和市场发展,提供专业对口知识人才。二者存在相互适应的关系。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而旅游企业和市场则需要实践技能更高的人才,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1.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不足,实践更需要专业对口人才由于旅游管理教育没有细分专业,课程设置又大而全,学生所学知识都是笼统的旅游管理知识,没有在具体某以专业上深入学习。但是,实际上,旅游产业包含很多门类,大多数专业性都比较强,例如,酒店前厅部经理,就必须要具备预定、接待、礼宾、处理宾客关系等相关专业知识,但是,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尽管也有涉及,但是内容和深度都不足,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2.旅游管理教育侧重理论知识,而实践更需要操作性技能旅游业的实践特色比较显著,几乎所有的岗位,都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灵活的思维。但是,在高校教育中,课堂学多都是纯理论学习,实习时间非常少。这种侧重理论的教育,使得学生尽管了解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在踏入工作岗位后,却感到无从适应,只能从新开始学习。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旅游业也不断地创新发展,例如,现在出现了智慧旅游、邮轮旅游、海岛旅游、旅游综合体等各种新的业态,但是,高校课程内容却没有及时更新,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旅行社+饭店”内容上,导致旅游教育与实践需求出现脱节,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有效策略
首先,高校应细分旅游管理专业,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涵盖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高校应当立足市场实际需求,明确教育目标,使专业设置细分化、多元化、差异化,以更好地契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成功率。另外,高校还应当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调研,掌握市场最新动态,根据市场风向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其次,在教学中增加实践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多实习机会。在当前效率出效益的时代,高校必须要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尤其是旅游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行业。与高职高专学生不同,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学生除了要有丰富而扎实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管理能力。为此,高校可以定期邀请旅游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精英人物,到学校开设讲座,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行业。另外,还要积极帮助学生开拓实习领域,加强产学研合作,寻找更多实习机会,以便为旅游教育和科研提供实践支撑,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旅游试验室,例如,餐饮、客房等课程教学可以转移到实验室进行。
再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转变观念,以服务为导向进行有效学习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技能,更需要在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转变传统的做管理人员的观念,树立服务社会大众的理念,着眼于个人的职业长期发展,切实重视基层实践,并从实践中汲取更多知识与经验,实现自我职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吕海龙.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5:51-52.
[2]淦凌霞.就业导向的旅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南方论刊,2016,01:78-80.
[3]沈丽霞.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方向探讨[J].河北企业,2016,02:105-106.
作者:蔡雨珊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