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能有效服务学校教科研事业发展,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存在不能结合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特点进行管理的问题。创新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科研成果管理部门要紧抓高职院校科研以应用性成果为主的特点,从项目初选到项目过程管理、再到科研成果转化诸环节完善体制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创新
2021年4月13日,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1]高职院校迎来换挡提速高速发展期,纷纷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打造高层次人才教师队伍,科研队伍也日益壮大。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的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多套用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机制或沿袭中专时期的旧机制,缺乏创新,不能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高职院校创新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机制,不但重要而且十分必要。
一、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创新的意义
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对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但有利于科研兴校,而且是科研强校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创新,不但能为高职院校稳健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而且能助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一)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由教学质量、就业率、人均师生比等各类指标来衡量,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是重要指标。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如统计、分析、验收、奖励和推广等可为高职院校发展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参考意见。[2]高职院校将科研成果总结归纳成典型经验,精准把控科研成果的发展状况以及各专业教师科研实力,可以使决策层及时、准确掌握一手资料,科学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
(二)助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高质量发展
科研成果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可持续发展是科研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职责和职能,决定了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具有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化等特点。因此,一方面,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全面科学的激励措施和机制,让科研人员有动力、有信心、有积极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应从科研项目的立项、过程管理、结项、成果推广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良好的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能够对立项、结项等环节进行归纳性凝练,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为教师申请科研项目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助力高职院校科研成果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旨在为实体经济培养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应用色彩都非常明显。从高职院校自身的科研条件看,基础性研究是基于数学、物理、化学、材料、通信、电子等基础学科进行高层次、高水平研究,对师资水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有很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大多不具备进行基础研究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的科研项目中应用性的研究项目居多。基于此,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应当从立项项目初选、项目研究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但实践中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在这些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项目初选时对应用性项目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在申报项目时,受制于专业自身、科研团队、研究设备和创新理念等因素,很难选择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多选择应用性研究。这本无可非议,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偏向于传统的技术修改或者完善,创新不够、应用性不强,找不到应用性研究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点,无法助力解决市场亟须解决的产业发展重点和难点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对新材料、新突破的需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不能针对这种情况在项目初选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辅导,导致申报的项目应用性不强、特色不鲜明。也有个别院校为了凸显所谓的科研实力,单纯规定取得专利的数量而未要求申请的专利必须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关,出现教师申请的专利和教师的专业、工作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科研导向出现偏差,造成很坏的影响。
(二)科研项目过程管理不规范
应用性研究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否则,等到结项时再介入,可能会导致成果不能结项或者效果不好的情形。高职院校创办时间较短,职业教育观念、授课知识、技能培养、就业路径等方面不足,再加上科研项目日益增多、科研管理人员较少,日常性事务集中在项目申报、立项、结项、鉴定、成果申报等一般性流程,无法有效对科研项目进行过程性管理,出现科研项目无法如期结项,甚至被撤销的现象,浪费了国家科研经费支出和优质科研资源,降低了学校科研人员的热情和激情。[3]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申请项目是为了评职称,并不重视研究。如果科研管理部门不能对研究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结项时仅重点关注结项报告或发表的论文,就可能导致重立项、轻研究的情况发生。
(三)科研成果转化不足
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既然以应用性成果为主,那么科研成果转化就应当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明显不足,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科研工作人员对能够获得何种“成果等级”十分重视,通过等级评比后往往就束之高阁。就学校而言,科研成果应用、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员等投入,学校经费多数支出在培养学生、技能训练和就业等方面,在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存在短板。另外,缺乏高效的市场手段转化合作机制,科研人员自身没有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推广,而对借助市场调节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又缺乏成熟的经验。[4]大部分科研成果转化囿于小规模项目或者单一技术改进的转让或合作,无法实现大规模或者批量化生产。科研管理部门对成果转化工作不重视、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这些都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这就要求必须完善科研成果管理机制,改革科研成果转化市场激励机制。
三、高职院校科研成果管理机制创新建议
(一)明确申报科研项目方向,重视应用性研究
弗罗姆期望理论认为,激励产生的力量大小是从被激励者对目标价值的认识和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两个方面来决定的。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制定科研管理相关制度时,要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激励的价值和功能。在科研项目初选时要重视应用性研究项目,鼓励教师选择重大应用性科研项目,对市场上亟须解决的重大产业、行业问题进行深度研究。鼓励创新应用性研究,实施科研成果价值激励机制,形成高职院校进行应用性研究的激励导向。
(二)加强项目过程管理,重视研究过程规范化考核
科研项目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项目,都要加强对科研过程的管理。加强科研管理,必须完善科研成果管理奖惩规章制度,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使科研人员能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严格依照科研规律开展工作:必须禁止科研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特别是只重视课题立项而忽视课题研究过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立项后没有按进度、按计划去开展科研活动,没有按照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程序支出,无理由变更主持人、成员等问题。[5]加强科研管理,必须完善评价机制,明确科研成果评价指标,对科研成果具有的创新性、可行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评价结果体现出权、责、利的有机统一。评价导向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评价结果必须能够引导科研人员深入持续开展科研活动。
(三)加大成果转化支持力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管理工作是服务性的工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制度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渠道服务,为教学工作提供补充服务,是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立身之本。[6]科研成果转化是科研成果管理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科研与市场主体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健全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拓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转化通道,围绕区域内重点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完善产学研一体的创新融合方式,实现“科研先行、产学融合”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最佳目标。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要经过长期的技术与服务积累,形成较强的科研管理能力;要利用好科研成果管理创新工作来优化科研发展方向,展现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创新水平。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要采取积极、科学的方式,确保科研工作走上系统化、科学化、全面化的发展轨道,促进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王运召 单位: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