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研机构研究生能力培养机制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我国科研机构担负着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科研机构通过相应的渠道招收研究生,经过遴选和专业培养,为政府、高校、企业和自身输送大批高质量的科研后备人才,有利于确保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因此人才培养也是科研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师资水平逐年提高,为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分析了科研机构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内容、培养现状和主要途径,结合科研机构职能特点,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设提出建议,从而提升科研能力,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科研机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
我国科研机构在承担科研工作的同时,也担负着研究生培养的任务。科研机构通过相应的渠道招收研究生,经过遴选和专业培养,为政府、高校、企业和自身输送大批高质量的科研后备人才,有利于确保研究人员的稳定性,因此人才培养也是科研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科研机构研究生更应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科研后备军。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师资水平逐年提高,为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基础。然而,研究生中仍存在科研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如频频爆出的学位论文不合格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的特点,为科研机构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建设提出建议。
1研究生科研能力
训练的主要内容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2013年颁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其中提到,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统筹安排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促进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1]。有学者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是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素[2]。培养单位对科研能力的训练应当有的放矢,针对具体内容制定训练方式。在对科研能力主要内容的论述上,很多学者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大多数学者将科研能力细化,分为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良好的科研态度和探索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多个方面,特别强调创新能力,教学形式上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表现为科研实践活动[3]。由此可见,对科研能力的关注点主要在主动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上,同时也包括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团队合作等方面。综上所述,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文献综述能力。文献综述能力体现在,研究生能够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清楚界定所论述的研究问题,包括涉及的核心概念、研究起源、研究内容等。在论述过程中,对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进行必要的分析介绍,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突出研究重点,围绕研究问题,以合理的论据阐释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和自己的观点。文献综述能力是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功。第二,掌握并熟练应用研究方法的能力。方法论是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章法。各个学科有自己的研究路径,又互相交叉融合,研究生应学会针对研究问题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解释论点和论据过程。科研工作者应当接受系统的研究方法训练与指导,厘清方法论、一般方法、具体方法的系统关系和逻辑体系,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一般程序、操作技术与研究设计方法,有助于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研究生作为初级科研工作者,应从入学开始就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训练,为今后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第三,扎实、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即熟练掌握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等,这就要求研究生精读本学科的名家、名刊、名著等经典文献,追踪近三年到近五年的学科最新发展情况,对本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和重要理论文章有所了解,立足学科研究前沿,开拓研究视野。还要求研究生除了参加必要的课程学习,还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和热点问题文章。第四,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语言、引用、格式、文献等方面。学术道德更是对学者的底线要求,学者应有端正的学术态度和研究的学风。研究生作为未来的学者,应从细节做起,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保证学术质量。科研机构一方面要强调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通过导师、规章制度等各种途径讲解具体内容,规范的科学研究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五,学术创新能力。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是创新研究的初步尝试,从选题开始就要注重与同类研究的不同之处,关注选题的意义和可行性。另外,近年来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逐渐兴起,是创新思维方式的一种重要途径,研究生应当在精通某一学科的基础上,具备理解并运用其他学科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2科研机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特点
人才培养是科研机构的重要工作任务,但鉴于其与高校在职能、人员结构、开展活动上有所不同,因此科研机构更加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首先,科研机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一般为继续深造,提升科研能力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研究表明,研究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是后期科研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研究生入学前基本素质就已有明显差异[4]。在现今研究生扩招的形势下,很多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强烈的继续深造的意愿。另外,大多数科研机构没有本科生培养任务,招收的研究生多为跨学科学习,缺乏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因此,科研机构一方面加大对生源质量的把控,做好招生宣传和录取考核遴选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跨学科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出补修要求。其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而导师资源丰富,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比例较高,也有大量的优秀青年学者。有的科研机构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研究生配置两位导师,一位资深导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功底,另一位青年导师主要侧重于论文指导[5]。这样的精英式指导有助于研究生充分参与科研实践。较小的招生规模也有助于研究生获得更多的人均科研资源,包括资金资源、项目资源等。在一些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的项目中,也可以聘请校外导师进行指导。综合来看,较小规模的招生有利于集中训练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再次,科研机构的教学课程安排与高校有所不同。由于科研机构的职能以科研项目为主,教学氛围较弱,有些科研机构可以自主开设的课程较少,有时需要借助其他高校或学院的选修课程,或聘请其他单位部门教师兼职来院授课,因此课程内容和授课教师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不利于保证连贯的课程体系。另外,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主要工作任务为科学研究,教学任务比重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或经验组织开展高效的课程教学,这是科研机构开展传统课堂教学的一大挑战。最后,科研机构有条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科研活动比例,使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灵活弹性。例如,研究生可以通过课题团队、学术讲座等方式与科研机构专职和兼职研究员、特聘专家等高水平学者近距离接触,通过参加具体科研项目、参加讲座讨论和心得撰写获得科研活动学分。另外,科研机构每年主办、承办多次高水平学术会议,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学术会议信息,研究生可以旁听会议或提交会议论文,与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探讨热点问题或经典理论,通过科研实践检验课堂学习的成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互相补充。
3科研机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思考
综合考虑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内容和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科研机构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究适当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第一,政策制度上重视科研能力因素,将其作为重要激励和考核指标。激励制度方面,体现在鼓励研究生从事科研活动,特别是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中的核心研究工作,如撰写论文,甚至独立主持项目等。科研机构应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强化研究生自身提升科研能力的紧迫感,刺激自身意愿。例如,在制定评选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或单位自设奖学金等奖励或推举海内外交流学习资助项目人员的试行办法时,参照科研系统中普遍认可的标准,适当增加科研成果在评分中的参数比重,严格、公平、公正、公开地执行政策。导师制度方面,科研机构应当制定导师管理办法,对导师实行激励制度和问责制度,如将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等作为评选优秀导师的指标之一,同时也纳入导师资格考核依据。因此导师应当对研究生在学术上高标准、严要求,比如尽早确定指导关系,形成指导团队,分配学习和科研任务,提高对学生级别和数量上的要求,激发科研兴趣。培养规定方面,科研机构应加强研究生培养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培养流程和科研成果的要求。一是适当调整科研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与理论教学一样,需要明确学分规则,严格执行课堂考勤、课程成绩管理、教学评估等制度。二是加强对研究生学位申请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和考核,例如:为开题答辩、预答辩、答辩等培养流程设定提交研究计划、通过中期考核、提交资格论文或其他科研成果等考核措施,为学生学位论文做好把关。第二,教学过程中重视科研理论与实践训练。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课程,获得相应学分。对科研机构来说,鉴于本身开设课程的限制,应加大对课程设计方面的调研和研究,设计适合单位培养目标并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一方面,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体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求,例如:开设学科理论基础课程,开设研究方法、选题讨论、学位论文撰写程序和规范等课程或讲座,加强科研基础能力的训练,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在课程形式上,创新训练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积极性,注重与科研训练实现整合,用头脑风暴、问题式导入等方法,启发思维和创造灵感,适当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的科研课题研究,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第三,招生和培养环节重视跨学科能力素质。考取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很多为跨学科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录取遴选过程中,应加大对研究生科研基本素质的考核,笔试、面试中适当增加对理论基础、科研兴趣等方面的考察,尽量遴选具备较好研究基础和综合素质的学生。如果研究生在原专业中具备较强的基础,将有助于后续科研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加强跨学科角度研究上有希望取得创新成果。但如果本身原专业基础不够牢固,那么在培养过程中,应当要求跨学科学习的研究生必须补修现专业的本科基础课程,并在一定期限内进行考核,考核通过才能进入学位论文撰写的下一环节。
4结语
科研机构应进一步重视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对科研能力训练内容和方式的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例如:做好考核遴选工作、完善课程体系方案、制定针对导师和研究生的奖惩政策、从培养流程和成果管理上严格把控论文质量等,鼓励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和科研兴趣,从而提升科研能力,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闫晓珊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