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的科研管理论文范文

高校的科研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的科研管理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的科研管理论文

一、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各级高校在对选拔和引进科研人才的任用上也存在重大的弊端重视人才”引进”,轻视科研队伍”稳定”[1]。一般高校引进科技人才时总是主观地把目标定成“双高”:高学历、高职称,并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学院不能根据自身的科研条件和软硬件条件来引进人才,不但不利于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科研队伍的稳定,甚至会引起由于本学院教师的心理失衡而造成的人才大量外流,使得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由此出现紧缺的人才外引不进,自身的高层次人才内留不住,人才总量与实际需要的矛盾日渐突出,对高校自身长远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二)用人评价和科研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因素项目组是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单元,是以项目负责人为领导,由为数不多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他们技能互补,相互信任,为了共同的科研目标一起奋斗。项目组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科研奖励机制等往往只认第一负责人或第一作者,项目组其他成员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鼓励,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队伍人心涣散,缺乏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科研评价中存在重量不重质的现象,使得科研人员各自作战,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研究方向纷繁杂乱,科研项目难以做大做强,很难真正实现创新学科的优势互补及形成交叉集成效应,限制了高科技联合科研攻关项目成果和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第三,用人评价及科研评价机制单一,制约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项目研究成果的验收总结不规范,重申报,轻验收在创新战略实施背景下,国家、部委等都提供了大量资金保证科学研究的开展,科研主力军集中的高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保证科研的顺利进行,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重申报、轻验收”、验收总结不规范等不良现象。在课题申报时,组织人员搜集材料、邀请专家反复评审论证等,然而在课题验收时,科研管理机构对课题的检查验收方式单一,思维模式和做法陈旧,验收工作者主要检查科研工作量而忽视实效验收结果。当前只有部分国家重大科研专项以及973等国家级的重大科研课题有着较为严格的中期检查和结题审计,其他大多数科研课题结题都是凭项目负责人的书面材料,缺乏进行实地验收和系统评估的标准,因此科研课题取得成果的真实性也就缺乏考证。

(四)科研成果多,专利少,转化率低高校在承担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高新技术的研发,将大量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实现生产力的转化。然而由于高校科研的环境相对封闭,科研人员自身科技成果转化意识淡薄,研究的课题与市场需求脱节。其次,高校根据论文评定职称和评价工作业绩,导致成果转化动力不足,因此“成果多、专利少”的事实普遍存在。企业对科研成果的需求疲软,高校的科研机构向企业提供的成果也显得乏力,造成科研成果向经济转化环节上的不通畅,使得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论文多而专利少,专利转化率低,75%的高校专利申请数几乎为零。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在科研成果的产出上,成果数量远远大于专利授权量,真正能够向经济转化的就更低,发展极不平衡。

二、提升高校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个民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高校科研体制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时展的瞬息万变,外部科研环境的错综复杂,为科研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科研管理机制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性循环,相互促进,使得科研管理工作有序发展,取得良好的成效[2]。合理规范的科研管理机制也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因此,各级高校应正确把握科研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思路,建立和健全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为高校科研工作创造有制度可依、有章可循、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工作的良好制度环境。

(一)建立和健全选拨和引进人才机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选拨和引进人才论资排辈,盲目重视学历而忽略科研能力,只看重人才的数量忽视学院自身的条件等问题,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学院特色的选拨和引进人才的制度,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现有条件,确定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领域,在引进高学历、高资历的科研人才的同时,积极培养、选拨和引进年青的科研人才,充分发挥年青人的聪明才智,在他们最具创造力的最佳年龄阶段,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完善科研队伍的梯队建设,增强学院科研力量,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选拨和引进人才的任用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在科研管理中必须引进一系列科学、完善的激励机制,结合本学院实际情况,从目标、管理、协作、竞争、团队等方面设置全面的激励措施。要根据科研项目、成果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奖励,特别对那些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研究风险性较大,需要更多投入,而研究成果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的科研项目,应该给予更大的奖励。同时对从事科研工作的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激励制度,生活上关心他们,尽力排解他们的后顾之忧,精神上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正确评价他们的工作成绩,激发科研人员的内在动力,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激励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另一方面,要营造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气氛。科学研究要想产出好的、高质量的成果,需要科研人员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心血,而非一蹴而就,科研人员应杜绝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培养甘于寂寞,潜心做学问的治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为高校建立一支高水平、稳定的科学研究队伍,科研工作必将有序开展、科研质量必将稳步提高。

(三)建立人性化和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随着科技体制的不断深入,当今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一些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克服现行的科研评价体系中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风气,结合各级高校中不同层次和定位的科技人员的特点,建立人性化多元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势在必行[3]。对高校科研进行科学评估是推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科研评价体系将引导科技健康发展,而不良的评价体系使科技处于低效而混乱的状态。只有建立有针对性的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科研单位才能依据评价标准,采用质量、绩效评价、专家评估的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科研工作进行评定,从而进行人、财、物的投入和分配,并定期对科研进度及成果进行考核,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顺利完成,真正起到科研管理的保障和评价作用。现行的科研激励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科研激励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原则,遵循科学技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客观发展规律,改革科研奖励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对不同级别的科研成果实行不同的奖励政策,打破原有的平均分配主义。科研管理工作的激励机制不能只局限于发放奖金等物质手段,同时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奖励,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得教师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广大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结题验收管理,完善课题结题验收流程科研成果是科研项目效益的最终体现,做好结题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衡量科研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各级高校管理机构要制定一套规范的结题验收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流程,加强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管理。科研项目结束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与课题负责人商讨结题工作,组织,聘请同行专家进行成果66鉴定和验收,做好研究计划的完成及成果的鉴定工作,确保科研成果真实有效。

(五)加强成果管理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及各级高校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科研体系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校在课题立项时就应该考虑到成果的转化问题,凡是今后难以转化为产品的和高能耗而含金量少的研究项目,在立项时要慎重,彻底改变过去立项与成果转化严重脱节的现象。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企业结合起来,政府部门引导,科研单位研发,科研成果推广部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加大宣传力度,最终由企业将成果投入生产,将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推进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力,真正实现科学研究的最高价值及最终目的。

作者:缪莉单位: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