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准则国际化范文

会计准则国际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准则国际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会计准则国际化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理论综述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原因

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法律、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至今仍没有一套能在世界范围普遍被所有国家都无条件接受并适用于所有国家的会计准则。随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制定全球会计准则的呼声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衡量价值的单位,在按汇率作相应调整后,会计被视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2)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以便有效的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汇编成统一口径的报表,以加强公司的决策控制;(3)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由于跨国公司上市公司的增多,跨国兼并的增多以及跨国交易所联盟,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会计准则,以消除国际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严重缺乏可比性的缺陷,并有效的降低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4)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要求各国在统计宏观经济数据时,必须采取统一的计算基础以增强不同国家数据的可比性,所以会计准则国际化是经济是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必然要求;(5)预防、消除金融危机的需要,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以全球统一会计准则代替缺乏透明度、会计师水平不高的国家会计准则是预防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6)解决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的需要。国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仲裁的焦点是对倾销进行界定,只有当采取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时,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二)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

(1)第一阶段(1973年-1989年):作为由各国会计职业团体组成的一种国际民间组织,由于其并无强有力的政治背景,1973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并制定了主体准则。由于IASC初期起步困难,其本阶段工作不尽如人意,并不能解决当时国际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的问题,。

(2)第二阶段(1989-1995年):这一阶段IASC致力于提高IAS的质量,特别是提高其可比性,使财务报表能反映资本的市场全球化信息。此时,IASC的地位以大大提高。

(3)第三阶段(1995-至今):随着核心准则的制定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的不断提高,即其他机构的大力支持,IASC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其规模和影响日益增强。国际会计准则成为许多国家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的基础,并得到了世界大多数证券交易所的承认。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会计准则国际化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很快,但不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入世迫切要求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加强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从宏观上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会计服务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加入WTO,会计服务国际化将成为必然,大量国际会计公司将进入我国会计市场。我国的会计服务与国际水平相比,在规模、资金、业务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且竞争力不强。要消除或缩小差距,我们将有很多工作要做,建立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会计准则是关键。

(三)利用借鉴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可以节约大量资源

将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一方面可以保证会计准则的质量并与国际准则接轨,另一方面,可节省为独立制定会计准则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加快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

我国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这个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从业准入制度、会计人才社会评价机制,尤其要建立和完善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使会计人员的培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现状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西方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1992年11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即基本准则,于1993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1998年5月我国正式加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8年10月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是对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的一大贡献。02、03年3项新的会计准则和一项修订的会计准则。2005年6月2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随后几个月里,委员会陆续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准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会计准则。

(二)我国会计准则工作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了会计准则建设的实际行动,一开始就提出了建立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一目标。随后还将对会计准则于会计制度、中国国情与国际惯例、会计准则制定主体乃至会计准则制定速度等问题进行过系统讨论。

介入国际准则制定过程,开拓了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空间。1997年承办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成员和理事会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理事会,自此之后我国代表几乎参加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每一次会议,对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正式文件表达了我们的主张和意见。

(三)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特点

(1)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岂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故我国的现有会计准则尚不完善,未形成完整的准则体系。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和国际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2)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上,我国是由政府主持,由财政部会计司制定的。而在国外,以美国为例,其会计准则是由民间机构FASB制定的,其准则的制定过程是会计理论和实务相结合的过程。制定过程具有开放性,体现了国际化趋势。

(3)我国的会计准则以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大同。从我国以的会计准则上看,其基本准则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已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在一些具体方法上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调整,使之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4)《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的现状。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起步晚,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会计准则并不能涵盖实际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用《企业会计制度》这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的方式来对实际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适合我国国情。

四、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因素

我国会计准则的体系框架基本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致,但少数准则在内容上还存在差异,未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相同。总之,我国的会计准则是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框架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的修订,目前尚不能完全照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足。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不成熟,企业间的交易不规范,公允价值难以形成,严重影响了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实施。

2、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尚浅。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处在有限度的对外开放阶段,离完全的直接开放阶段尚有较大的距离。少数对外开放的资本,如果需要对外披露会计信息,可以依据他国的会计准则进行调整。对于大多数资本来讲,与国际会计惯例完全接轨的紧迫性不是太强。

3、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性。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家必然要求通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来体现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政府行为对会计的影响巨大,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更多地为政府投资者服务的倾向。

4、法制环境的制约。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到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但现在还没有得到修订,会计准则不能脱离这些法律条款的约束。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法律空缺,或者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即使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出台,也难以认真执行。

5、会计人员的素质。我国企业中,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对于估计和判断较多、计算复杂、理解难度大的会计准则不太适应,致使会计准则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五、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建议

(一)我国会计准则应能适合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

首先,从政治、经济环境来看,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较强。所以,政府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我国的会计准则应体现国家对会计信息要求的需求。

其次,以法律环境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后颁布了包括《会计法》、《公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若干关于经济领域的相关法律。我国的会计准则工作不可避免的受到这些法律的影响,这正是在法律环境上区别于其它很多市场经济国家由民间社会团体管理会计之处。且我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这也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工作区别于许多西方国家的会计准则之处。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应结合我国的会计环境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环境还很不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环境的主要特征有:面对转型经济环境下的过渡性问题;政府是主要的信息使用者;法制化程度不高;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性差;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较低。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要完善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按先易后难的原则,积极地、稳妥地、逐步的消除或减少差异,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

(三)应辩证的看待国际会计准则

无论是改组前,还是改组后的IASB中,绝大多数成员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其所制定的和将制定的全球会计准则必然会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出发,更多地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同时也可能损害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对“全球会计准则”有清醒的认识,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分析和评价“全球会计准则”。我们要充分权衡利弊,在应对“全球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的国情的需要,做出趋力避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