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预科教学评估现状调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教学评估是教学模式各个环节能够良性循环的保证。文章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以新疆五所高校的师生为被试对象,从评估主体、评估方式、评估结果反馈等几方面入手,调查分析了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模式中的评估现状,发现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正处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实现了评估的科学化、定期化和规范化。但是,也存在评估形式单一、重终结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估、重教师评估轻学生评估、重评估形式轻评估结果反馈等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促进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预科汉语;教学评估;调查分析
一、引言
一个好的或者说成熟的教学模式自然需要经过规模性的、反复的教学实验验证后形成。①教学模式五大要素之一的教学评估正是确保整个教学模式系统科学的重要环节之一。②教学评估理念最早是由弗里德里希•泰勒(FrederichTaylor)提出,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有关教学评估的目的、理论根基、内容、方法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学评估理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在其不断的发展完善过程中逐渐达成共识:一是评估不仅要关注评价对象的外显行为,更要关注对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评价;二是评估的功能不仅是为了改进教育行为,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三是实现评估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强调主体之间对评价结果及其价值的认同,把评价对象的自我反思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四是强调评估的多元化,即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多元化、评估方式多元化、评估结果多元化。③客观、科学、成熟的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推进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评估是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决策者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变换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教学评估像一面镜子,它能使教师和学生看到教与学的成绩和不足,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并对教与学及时加以改进。④文章借鉴国内外第二语言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已有成果,以新疆五所本科院校为被试对象,从评估主体、评估方式、评估效果等几方面入手,调查分析了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模式中的评估现状,发现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正处于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实现了评估的科学化、定期化和规范化,但也存在评估形式单一、重终结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估、重教师评估轻学生评估、重评估形式轻评估结果反馈等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能为新疆预科汉语教学的良性发展尽微薄之力。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访谈和随堂听课的被试对象为新疆5所本科院校,即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和喀什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及授课教师。被试学生473人;被试教师95人,其中汉族教师77人、少数民族教师18人。
(二)调查手段本调查采取随堂听课、访谈、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内容均围绕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展开。问卷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部分。学生问卷发放485份,回收有效问卷473份;教师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三、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现状调查分析
通过对新疆五所高校的预科汉语教学评估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目前各高校的评估正处于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中,评估工作主要在每个学期末进行,评估数据也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评估的参与者不仅有教学的管理者,还有各任课教师、专家教授和学生的参与,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在评估体系现状调查分析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评估形式单一,专门针对听力、口语、写作等某一门课的评估几乎没有。各高校普遍采用的评估做法是期中、期末发放调查表,而且调查内容大同小异,评估形式多以终结性评估为主。
(一)有关评估主体的调查教学评估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是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在一个完整的评估体系中,关系评估效果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仅有教师、学生,还有学校的管理层面,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督导者都应作为评估的参与主体,它们之间是责任共同体,只有参与评估的各主体之间相互监督、相互作用,才能保证评估体系的良性运转,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评估体系的激励、导向、反馈和改进功能。对被试学校师生访谈情况和收集的部分教学资料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五所学校对教师的评估形式丰富多样,“督导、专家、同行、学生”多方参与,评估内容涉及“学生成绩、学历背景、学术科研、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听课记录表、课时量”等等;教学管理者在评估支撑资料管理上也相当完备,有关课程设计的计划、规定、听课记录、会议记录、各种统计表资料,比如学生的课程考试情况、MHK水平考试成绩、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学术科研统计表等等。然而,针对教学评估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者———学生的评估,仅有终结性评估形式,即以“单元、期中、期末成绩以及作业和课堂表现”的综合评定为辅并占很少比列,多以与学生预科毕业证挂钩的MHK水平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内容。相对于评估主体中的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对学生的评估,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参与评估者等方面的情况就相对单一,缺乏科学性。这些都反映出目前预科汉语教学中对教学主体的评估存在“重教师、轻学生”的现象。对教师的评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参与者多元,而对学生主体的评估仅仅集中在考试成绩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自我学习情况的评估以及同班同学之间互相评估、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估,反映出对教学评估主体评估方式的不均衡性。在师生访谈中,个别汉语教师表述了自己对学生互评的观点:“互评干嘛,各学各的呗!”从这些言论中反映出,目前预科汉语教学评估中师生对评估主体、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缺乏正确、客观的理解和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取得不但需要课堂传授,更需要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和反复练习,以实现自身语言知识向言语交际能力的转化。⑤形成性评估中学生自评和互评,正是激发学生作为评估主体积极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在自我评估中能够对自身学习起点、学习目标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能力发展和情感价值变化有一个纵向的评估;在同学互评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创设出语言交际的环境,并能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对自身的发展变化形成更客观的认识,更有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有关评估方式的调查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要注重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的结合,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效结合。终结性评估的优点是效度很高,其不足之处:一是很难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变化,比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策略、学生进步过程等,而这些却是真正影响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二是它是一个阶段结束后的评估活动,即便反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也只能对下一轮的教学改进发挥作用,不能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情况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而形成性评估却能为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供教学活动中动态的、持续的信息,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问卷访谈中有关评估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这几所高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是以终结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为主,对教师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分析教师问卷题“您所在的学校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的答案,选“学生分数”占60.5%;选“学术科研”占44.2%;“课时量”占34.7%;选“课堂教学过程”占30.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反映出的问题有:一是现实的评估方式中“学生的分数”,包括学生的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成绩是以最大比例作为对教师业绩评估的标准,其次是“学术科研”,而教学中最能体现教与学动态过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位居第四。很显然,目前的评估方式是以注重学生成绩结果的终结性评估为主,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估;二是针对“您认为对课程进行评价应考虑的因素排序”这一问题的作答可以看出,我们的预科汉语教师已经强烈地意识到教学评估更应注重“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和“课堂教学过程”,而非“考试分数定终身、单凭成绩论英雄”;三是在对“您在教学中是否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这一问题的作答可以看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被调查教师选择“经常进行自我评价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占62.3%;选择“按学校要求课程结束写评价分析报告”占17.7%;选择“偶尔进行自我评价”占12.6%;选择“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占7.4%。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汉语课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并能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但没有形成规范性、长期性的文字储备资料。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学校针对教师教学的评估有“督导、同行、专家、学生”多方参与,有的学校是在学期末定期进行,有的学校“专家和督导”评估是不定期进行;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估主要是终结性评估,即单元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最能产生师生信息沟通的形成性评估形式———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最多占学生综合评定的20%。这些都反映出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工作主要关注的是以学生成绩为评定标准的终结性评估,即便是有“督导、同行、专家、学生”多方参与的形成性评估,也有针对教师的评估,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估,即“日常学习活动的记录、考察、评价和分析”也多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并未纳入规范性的、硬性的评估体系的标准中。终结性评估侧重结果,而形成性评估则更注重反映教学的发展和变化过程。近年来大量的评估研究证明,形成性评估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并且比减少班级人数和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因此,科学、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不仅应该注重终结性评估,更要突出形成性评估作用,注重与终结性评估的有效结合。
(三)有关评估结果反馈的调查完整的评估体系一般包括评估准备、评估实施、数据收集与处理、分数与等级评定、评估反馈等环节。反馈是评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反馈环节的评估是不完整、不科学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监控有很重要的意义。教师得到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发展情况,可以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需求,并能适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师生彼此融合、信任的学习氛围中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据我们在几所高校随堂听课、访谈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主动与学生聊天、谈心,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及时改进。但是这种形成性评估的形式多为教师个人思考行为,并未形成书面的、规范的系统总结,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随意性,缺乏目标。而作为教学管理者,如能及时获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就能使教学评估更充分发挥导向、发展、监督、激励作用。从收集的几所高校的教学资料和对任课教师的访谈,我们获知:目前几所学校的教学管理层面有关评估的支撑资料相当丰富,有与汉语教学相关的各种文件、规章、教师职称结构和学术科研统计表、听查课记录表、同行专家督导听查课表、会议记录表、学生课程成绩统计、水平考试成绩统计等资料。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资料多是倾向以终结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为主,而且被访谈教师均反映:同行、专家、督导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结果是绝对保密的,教师没有办法获知具体被评估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进教学,要使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应该把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然而,现实的教学评估结果教师是很难获取的。那么,教学管理者手中掌握再丰富的评估资料,对教与学的反馈过程也发挥不了太大现实意义,只能流于“表面化、形式化”。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如果认为评估对他们的行为变化有帮助,就会激发出改变教学的热情。反之,则会引起教师对评估的反感心理,这应该对我们目前评估体系发挥的反馈作用有启示意义。教学评估的反馈功能对学生来说,既可以使学生从教师那里及时获知自己目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掌握自己学习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的反思学习和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几所高校的被访谈学生认为,参与教师评估就是参与教学评估,可见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自己在教学评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知道如何对评估的进程和质量真正负起责任,那么就更不必说学生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有效利用了。另外学生反映,一般对教师的评估在每个学期末举行,这时学生学期学业、预科毕业结束在即,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评估中缺乏认真思考,对评估敷衍了事,也就不能提供有效评估信息了。从调查分析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新疆预科汉语教学评估工作在教、学、管理的导向、监督功能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还应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估结果的有效反馈、激励和促进功能,不要让评估结果流于形式,而是有结果更要有效果。要让现有的评估结果充分被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有效利用,最大化实现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的统一。
四、结语
评估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⑥评估是通过导向、监督、激励和反馈功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管理活动的良性循环。当然评估也有副作用,即使是相当健全的评估体系,其实施的结果也避免不了评估参与者的焦虑、怀疑,甚至在评估结果与评估期望值之间存在心理落差。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完全清除评估的副作用,而是应该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评估的积极作用,控制评估副作用的扩大。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疆主要几所高校预科汉语教学模式中的评估工作正在朝着科学化、多元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我们目前应该做的,就是要对新疆所有高校预科汉语教学评估现状作客观描述分析,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第二语言教学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结合新疆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构拟出适合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模式的更为科学的评估体系,并在反复实验验证中不断完善成熟。
作者:张玲 张玉萍 单位: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