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问题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教学评估与教学环节结合不够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个系统主要涉及“教、学、考、管、研”等环节。毋庸置疑,这几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而实际上,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这几个环节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譬如,在教和学方面,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生师比过大的问题,采用了传统课堂授课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据笔者所在高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数据,首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2007级学生“四级”一次通过率达85.79%,较2006级学生通过率(81.20%)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进行的听力单项平均分由155.6提高到165.5,提高了将近10个百分点。学生们对于“根据自己的水平,按照自己的进度,弹性增减时间,菜单式选择内容”这一个性化学习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视听说课程的学习、读写译课程作业的提交等都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具有时代感和更贴近他们专业的语言素材。可以这样说,在整个体系中,教和学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使用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评估的内容和手段却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学校有关部门在教学管理上仍然沿用旧的制度,也没有进行综合研究,这就势必会造成教学评估与教学环节的脱节,最终降低课程改革的效果。
2.忽视学前评估
在《教学要求》的指导下,目前,国内高校普遍构建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体系。与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估相比,教学评估的内容丰富了很多,有助于跟踪教学的过程,有助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看到,这一评估体系也存在漏洞。漏洞之一就是,它忽略了学前评估,忽略了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策略和情感准备等方面的评估。Harlen&James认为,学前评估是实施教学评估的关键。它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便于以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水平与教学目标的差距,从而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进步成为可以检测、有据可循的过程。目前,部分高校正在试行的入学分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前评估缺失的漏洞。但是,很多高校的英语入学考试,其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分成一、二、三等多个层次,并规定哪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哪一个学期参加全国“四六级”考试,可以早一些结束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即公共英语)的学习,从而更早一些进入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或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阶段的学习。很明显,这与学前评估本来的目标要求是有很大出入的,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评估中亟待完善的环节之一。
3.形成性评估未能付诸实践
众所周知,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估,两者在评估的目的、评估的时间、评估者、评估工具和评估的影响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在业已建立的“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的体系中,终结性评估的总体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评估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等方面基本上达到了《教学要求》的标准。笔者尤其关心的是形成性评估的效果。各高校的形成性评估是怎样进行的,是否采用了《教学要求》提出的多种评估手段和形式,是否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主要环节。段竹英在其《“形成性”评估还是“终结性”评估?——云南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估现状研究》一文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得出结论:该校的“形成性评估”与教育部在《教学要求》中所强调的形成性评估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严格说来,它仍然属于终结性评估的范畴。有理由相信,云南大学绝非个案。很多高校,包括笔者所在高校,都是把形成性评估当作终结性评估来做的。形成性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依然由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统筹决定、统一设计,广大教师、学生未能真正成为形成性评估的参与者。教师一般只是把形成性评估作为评定学生平时成绩的手段;学生只知道自己的得分,无从获得任何具体的信息反馈,自身的不足得不到及时矫正。这说明,国内很多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仍然停留在客观测试和教育测量阶段,这和现代教育评估所提倡的“多元模式”和“行为表现评估”的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如王华、富长洪指出的那样,“到目前为止,国内对形成性评估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有限,基本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对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方法尚未有明确、系统的阐述”。
二、相应对策
1.提高认识,注重评估与教学过程的结合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们转变对传统评估理论与模式的认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内接受并认识评估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也不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人们在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各环节的定位、教学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等方面的认识和实践,客观上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大学英语课程的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都要提高认识,注重评估与教学过程的结合。管理部门要以战略的眼光从宏观的角度认真审视、统筹谋划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使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不可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各高校在政策的制定和经费的投入上要兼顾教学、考试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和研究部门要对相关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专项研究,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加强研究,不断完善学前评估
目前的《教学要求》没有能够将学前评估纳入评估体系,这不能不说是它的一个缺憾。有关部门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修订、丰富和完善《教学要求》的内容,探讨如何将教学评估有效地覆盖教学的全过程,使之更好地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和国际经贸文化交流服务。目前,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研究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展开相关研究。如笔者所在高校已经组建课题组,探讨基于自适应测试(Self-adaptiveTesting)理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科学、全面的学前评估、形成性评估和终结评估的问题。相信更多类似的研究,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当前的评估体系,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3.勇于实践,强化形成性评估
一些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依然较为繁重。教师除了按照常规应付教学之外,可能再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估”。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还没有真正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区别开来。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实践,而不是理论。现阶段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实践中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估之路,使形成性评估真正达到“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一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人们对教学评估改革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深度和广度,改革的阻力还存在,改革的进程较缓慢。如何将教学评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评估与大学英语课程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大学英语综合评估改革体系,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人们继续探讨的问题。
作者:陈爱平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外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