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难点和优化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一直以来,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都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难点和痛点。由于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融合度不够,缺乏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设计,和对预算绩效评价成果的运用与调整,无法与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相匹配。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作用,然后探究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难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科学设计绩效指标、健全绩效评估体系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难点;优化策略
我国事业单位数量众多,分布在科研、教育、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结合各行业的共性和特殊性,使预算绩效评价贯穿于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重点绩效评价的体系、方案和常态机制,对优化单位决策、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扩大绩效监控范围、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绩效意识理念树立不够、绩效管理广度、深度不足、体系不全、没有统一的“度量衡”、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成果运用不力等,是造成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在。所以,优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案是科学进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点,也是事业单位寻求发展、科学管理的内在需求。
一、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
首先,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科学管理与长效发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高质量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是对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执行效果进行科学化评价的基础,它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减少收支矛盾;有利于监控和校正各预算执行中的偏差;有利于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单位内部各部门、各项目的绩效完成情况的核定;通过结果反馈不断优化原有指标体系,以此来提高单位管理的科学性,实现事业单位长效、良好发展。其次,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的工作,有利于预算资金使用效益的发挥,实现运行成本最低、资金使用效率最高、绩效管理效果最佳的事业单位财政收支运行。根据各行业、各单位、各业务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资金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将项目实施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与目标进行比对,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再次,有利于考核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计划制订、落实完成情况。通过预算绩效指标的设置,有利于掌握计划完成度和优化调整工作进度与安排,发挥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建立健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机制。最后,有利于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阻止风险的扩大,减少风险的影响。预算绩效中重大项目要进行过程审核,实施动态监控机制,及时纠错、纠偏,确保财政资金支付的进度和支付效益,能有效防范项目风险、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的问题与难点
1.绩效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树立
目前事业单位中仍然存在“重项目轻管理、重预算轻绩效”的意识理念,尚未形成“重绩效、比绩效、用绩效”的氛围,没有意识到绩效管理对单位长效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追责问责机制的不健全,也造成了预算绩效管理中约束力不足和管理理念的树立不够。
2.缺乏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财政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对项目支出的立项决策——过程管理——产出——效益——满意度等五个环节,建立起了整体绩效的共性指标框架,设置了投入、产出、效益、满意度一级指标和数量、质量、时效、成本等二级指标体系。但分行业、分层次、分项目的符合各事业单位的个性化指标体系,尚存在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实操性等问题,严重影响到绩效评价的质量,弱化了科学决策的参考作用。
3.信息化程度不高缺乏动态监控
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完善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数据库系统。“事前”:没有完善健全的数据库系统,缺乏对历史、计划、行业、政策要求等方面信息和数据的涵盖共享;“事中”:缺乏动态信息化跟踪数据的对比,不利于管理的纠偏;“事后”: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到绩效评价与结果运用。
4.绩效评价体系实操性不强
单位的预算管理缺乏系统化的规划,单位内部各个部门没有实现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认为开展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没有树立起业财融合的发展管理理念,导致绩效目标和指标,或脱离业务谈财务,或立足财务脱离业务,致使指标没有立足于实际,操作性不强。
5.预算绩效评价运用机制尚未建立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什么挂钩、怎么挂钩,绩效问责中怎么问,问谁等问题还需要落实与明确。如何调动预算单位的积极性,避免预算评价流于形式,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运用机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6.预算绩效评价能力建设不足
一方面,事业单位自身自评能力建设方面的不足,缺乏前瞻性、科学性,未真正实现“预算”和“绩效”的深度融合,直接影响到预算绩效评价的质量和科学决策的参考作用;另一方面,外部第三方评审机构的实践专业程度不高,中介机构竞争市场仍需要培育。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优化策略
1.牢固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结果应用机制是落实重大决策实施终身责任追究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绩效管理工作中来;二是加强绩效管理理念的宣传工作,拓展绩效管理的广度与深度,让单位职工融入并参与绩效管理的工作,实现业务财务、预算绩效的有机融合。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队伍建设
一是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的业务水平;二是通过培训,积极鼓励项目业务人员参与到项目绩效管理工作中来,提出结合单位实际的指标评价建议,推进业财的深度融合;三是财务人员通过参与行业业务工作培训,学习行业业务知识等方式实现“预算”“业务”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3.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方面,各行业、各事业单位应在共性指标框架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行业,分层次、分项目建立与本行业、本单位实际契合的个性化指标体系。通过依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专家论证、同行业同类型单位的交流、学习、调研和本行业业务、财务的融合建立起能够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投入产出效果的绩效指标体系,从而促使各项支出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促进绩效评价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指标设置中,如成本、经济效益等应采用定量指标,便于清晰量化效果;对于生态、社会效益等指标,则应以定性定量相结合,客观反映成效。科学合理地设置绩效指标,有利于提升绩效评价的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同时,也使指标建立更具有实操性。
4.建立预算绩效的数据平台,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建立绩效档案信息平台,通过对历史、计划、行业、政策、成果等信息与数据的涵盖,反馈运用到指标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从而达到不断优化体系的目的;二是统筹考虑绩效预算编制和评价需求,将评价指标纳入指标库管理,实现一套指标满足“事前”绩效预算编制、“事中”执行监控和“事后”监督评价各环节的需求,确保绩效信息的一致性;三是及时、科学、有效地提供决策所需的预算绩效信息与数据,确保行业、单位的良性高效发展。
5.借助评价结果,强化预算绩效评价能力建设
一是通过财政监察、审计等行政机构对预算编制、支出、绩效等方面的核查与审计,以此来提升本行业、本单位的预算编制水平、预算执行规范化水平和预算绩效评价能力,不断调整、变更、完善、优化自身的绩效评价体系;二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可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公信力。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跨学科、专业、领域的知识叠加,所以,在第三方评价机构的选取上必须对其资质、专业技术水平、信誉进行评估,否则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
6.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的运用和反馈机制
一是以结果为导向,建立健全绩效问责制度,明确“花钱必问责、无效必问责”,通过制度的建设来规范单位行为,杜绝负责人的短视行为,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可运用到单位项目、人员工作效率的考核评价上。一方面,项目是否有交叉、预算是否合理精准、资金安排是否得当、预算执行是否合规,结果是否反馈等评价结果都可以作为单位考核管理的依据;另一方面,预算绩效评价也可以作为干部任用、人员考核的参考,以此充分调动部门干事履职的积极性。
四、结语
预算绩效评价实质是对部门工作整体的评价,它不仅解决公共资金利用效率、配置效率的问题,也实现了钱与事、权与责、决策与执行、监督与防控的有机融合。所以,深刻理解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绩效观念,有效把控预算绩效评价的难点,以此提出科学化的应对策略。通过人员队伍建设、能力提升、科学指标体系建设、信息化平台搭建、评价结果运用等举措,激发职工干事履职的积极性与责任心,发挥出制度激励与约束的效用,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水平,实现评价与管理的深度融合,促进事业单位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泽彩.政府预算绩效评价指南――基于绩效评价方法、工具和流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9.
2.王晓丽.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评价难点以及策略思考.统计与管理,2017(05).
3.张小荣.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财讯,2018(17).
作者:林颖 单位:四川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