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综述范文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综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综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综述

摘要:

相比国外日渐完善与成熟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通过阅读与整理大量的相关文献,笔者对国外以及国内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状态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绩效考核

1西方国家绩效管理理论发展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1.1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发展背景

关于绩效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的绩效管理普遍注重绩效评估,甚至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评估。直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国家为了提高政府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掀起了政府改革浪潮,开始着手进行政府形象重塑,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造。在这期间,绩效管理得到迅速的发展。毕争和邢传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西方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写道“绩效评估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为适应日渐复杂多变的行政环境,政府需要重新分析其职能结构,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测量;二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的信任危机要求政府必须提高行政能力,并通过改进绩效测量的技术和展示测量结果增加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性”。

1.2西方国家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了政府改革浪潮,开始应用市场的手段,借鉴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改造政府的组织结构、治理模式和管理技术。我国关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而国外日渐完善与成熟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例如:赵晖认为西方各国政府提出的“顾客至上、消费者导向”的理念所体现的以公众价值作为政策措施的重要基础,把公众需要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等精神无疑是极具借鉴意义的;毕争和邢传认为西方的绩效管理过程中应用的ABC和TOPS技术不仅为绩效评估奠定了基础,也使政府管理中更加注重效能。这些技术的引进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

2国内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态势

2.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内涵

目前,各学者对绩效管理的内涵莫衷一是。徐红琳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控制系统;徐中奇、顾卫俊认为绩效管理是一种战略过程,其目标是行为;周志忍则认为绩效评估就是绩效管理,强调外部责任和内部控制,其价值导向是公民。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绩效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绩效目标制定、实施,绩效结果考核,绩效信息反馈等活动。除了对绩效管理的内涵进行界定之外,众多学者也探讨了其他绩效管理概念工具。吴建南对绩效评估、绩效测量、绩效管理三者的概念进行了辨析,认为绩效测量是指对一段时间系统运行状态的测定,而绩效评估是对评估对象行为表现的价值判断;仲理峰和时勘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对绩效概念进行了分类,认为绩效就是结果或者是一种行为;胡淑晶给出了政府绩效的定义:“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的效率、效能等”;颜如春认为政府绩效指政府活动效果,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的能力。

2.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现状研究

我国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缺乏实施绩效管理的大环境,导致其发展缓慢。学者从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实施的障碍出发,着重论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学者着重分析了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学者则考查了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还有学者针对不同部门的绩效管理特性分析了问题的特殊性。祁光华和张定安对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绩效管理在我国公共部门的广泛使用中凸显着种种问题,如绩效目标设计与组织核心职能不符、对绩效指标的设定缺乏本质思考;刘昕提出我国绩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存在不少误区和不足,如缺乏全面的政府绩效管理思想体系和组织系统,过于追求绩效评估指标的标准化,并认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不能反映岗位要求,严重影响到政府绩效管理的发展;张向前等认为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多年,但真正通过绩效考核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较少,总结了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考核目不明确等问题;吴卫和张徽燕认为我国公务员考核中存在着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指标体系针对性等诸多问题。综合学者的观点,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管理者自身的问题,如领导者个人意识的左右、绩效管理者敷衍了事等;第二,绩效管理过程的复杂性,如对配套制度的要求、资源依赖等;第三,绩效管理体制障碍,如目标设定不科学,职位分析粗放等。学者们清晰地指出了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研究相应解决策略提供了依据。

2.3绩效管理方法论的论述

2.3.1绩效考核方法的归纳和创新

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决定着考核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因此对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此领域的重点内容。通过梳理目前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学者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建立绩效考核量化模型问题上,例如:李军和魏哲景借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绩效考核的量化模型;李林、肖牧等通过分析国外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的成功案例,结合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际环境,探讨了将平衡计分卡引入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认为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着眼于组织发展战略有效性的新型管理理念和系统管理方法,为组织及其成员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评价体系,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增长这4个维度全方位地评价组织过程,以此向组织内各层次的人员传递组织的战略构想和目标,最终促进组织的成长和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将平衡计分卡引入到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2.3.2绩效管理策略的研究

绩效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策略,更是一种发展理念。一些学者应用质量管理理论分析绩效管理的实施策略,也有的学者研究了绩效管理的沟通策略。党秀云认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为:组织成员参与、满足顾客需要、不断改进组织管理和服务、高层管理者的认同和支持、团队精神、策略性规划,因此,从全面质量管理角度定义的绩效管理应是组织成员广泛参与的、顾客导向的、关注组织文化构建的策略活动;丁岳枫,刘小平认为绩效管理应注重组织不同成员、层级之间的持续沟通,并针对绩效问题,不断地提高和改进执行技术和方法,以此指导绩效管理的实施,使组织采用一种积极的手段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

2.4绩效评估主体的研究

当今,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体系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既包含部门内部人员、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与政策研究部门等内部评估主体,也包括社会团体、社会舆论机构、公众等外部评估主体,各评估主体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各有优势,发挥作用的方式也各有不同。结合各评估主体的特点,推动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继续向前发展,促使内、外部评估主体积极参与绩效评估,既顺应时代潮流,又能保证绩效评估的效果。因此,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包括卓越、何植民、李彦娅、金竹青与王祖康等。他们对当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的结构、评估主体应具备的价值观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对构建我国绩效评估主体体系提出了许多针对性较强的对策和建议。

3结语

目前,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政府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各级公共部门中应用和创新越来越普遍,在学术界已然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这无疑标志着绩效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为绩效管理研究和应用打造声势已无必要,当务之急是对具体领域的难题进行针对性研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结合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实践,具体分析绩效管理实际应用价值,探讨如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等关键环节的问题,以此推进绩效管理研究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南.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践[J].中国科学基金,2009(3).

[2]胡淑晶.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J].甘肃社会科学,2005(6).

[3]李林,肖牧,王永宁.将平衡计分卡引入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6(4).

[4]丁岳枫,刘小平.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及策略[J].商业研究,2003(13).

作者:王立朴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