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关于城市公路环卫缺陷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污染与建设生态城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在面临经济腾飞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设良好的城市道路交通生态环境已经不容忽视。
1困扰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问肠
1.1机动车增长速度过快,交通污染日益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产量年均增长13%,摩托车年均增长40%。1994年我国汽车产量138万辆(其中轿车25万辆),摩托车产量522万辆,社会保有量已分别达954万辆和1500万辆。预计200。年汽车和摩托车产量将为270万辆和860万辆,保有量将分别为2000万辆和4500万辆。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近年进步不小,1978一1993年,城市道路面积和长度分别增加3.7倍和2.9倍,但相对同时期城市机动车增长仍过于缓慢,使得交通更加拥挤、机动车行驶速度普遍下降,污染物排放更多。一般城市干道机动车运行速度只有15~20km/h,大城市中心区的车速已降至10~15km/h,交通不畅加剧了道路环境质量的下降。
城市道路环境间题集中表现为机动车废气和噪声污染。许多城市大气CO和NO二通常总体不超标,但交通干线的CO超标、NO二在某些城市长期超标,一些城市还观测到高浓度的03.北京市1988年三环路内30条街道的CO全部超标,O,最高浓度达3.94雌/耐;天津市CO日均值全年超标;深圳市NO二已成为重要大气污染物。城市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机动车,以北京为例,大气污染物中CO的韶%、HC的73%、NO二的22%皆来自汽车污染。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严重,多年居高不下。近10年城市道路噪声平均在72dB(A)左右,是城市各类噪声中污染强度最大的;80%的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超过70dB(A)。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如广州、上海、大连、深圳、厦门)和某些基础设施不足的城市(如南昌、长沙、重庆、开封、宁波等)的交通干线噪声在73dB(A)以上,温州市1992年交通干线的噪声达82dB(A)。
1.2城市人口、交通、建筑密集,加剧交通污染危害
我国许多大城市人口、交通、建筑愈来愈密集,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密度过大、人车混杂、缺少绿地,不仅造成交通困难,而且由于人口密集使低空排放的机动车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不尽合理,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城市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合理用地更加快了这种聚集效应。另一方面,交通流的混杂和相互干扰严重,道路交通环境意识不强。城市交通工具种类萦多、差异很大,不同性能和不同功能的交通流在统一平面上混杂并互相干扰,结果是性能好的服从性能差的、快速的服从低速的,特别是自行车干扰使机动车交通流速度降低、交通效率降低,加剧了废气、噪声对城市居民的危害。
1.3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大,技术落后
我国汽车技术性能尚未达到较高水平,能耗较高。汽车单车污染物排放量大,国产轿车排气控制仅相当于国外70年代末水平,比日本生产的轿车排放量高10一20倍,大部分汽车燃用含铅汽油使单车污染更为严重。另外,对超载车和设备不良车辆的管理不严也是造成道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对策与趁议
2.1把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
国外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向题十分重视.美国联邦政府把道路交通环境作为评审联邦资助城市开发项目的重要方面,法国道路交通设施投资的12%用于改善道路周围的环境质量。世界银行从1989年10月起对贷款申请的审查制度做了重大调整,环境评估已成为一项强制性政策,并把市镇道路建设列为首要的A类评估范围。我国虽将城市交通污染和城市噪声的防治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但执行结果不如人意,现有城市交通规划也未能有效分析预测今后若干年道路交通造成的大气环境恶化程度。随着许多大城市机动车交通量逐年增加,道路交通污染将成为城市主要污染,若不及时控制将难以遏制,势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确立我国生态城市交通规划的观念,由面向交通对象改为面向生态环境,改变单一中心发展模式,科学处理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减轻交通压力,以最佳环境效益决定城市用地形态、交通网络布局及交通方式。
2.2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完善各级道路交通系统
为了防治城市道路交通的废气和噪声污染,必须加快城市绿化步伐,在城市道路两旁建造植物带。资料表明,绿色植物对环境有极大的保护作用,防护绿色植物带高为6tn、宽为10tn或高为12m、宽为25m可使大气灰尘徽粒和有毒物质的含量降低65%或75%。建议凡是可以绿化的地方都种上树木花草以形成生态系统循环。与此同时,实行交通分离措施,完善各级道路交通系统,将各种交通形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离,并结合对古建筑、旧城区的保护以及城市居民购物、社交、游憩等活动的需要系统规划生活性道路,主要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2.3加强污染撅的调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强化汽车工业科研,提高机动车性能,减少有害物的排放,必须加快汽车技术的改进,研制低污染或无污染的新型汽车一同时,根据城市道路文通环境的承受力对机动车交通实行总量调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分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