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目标差异化下的酒店管理教学实践改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高等教育实践性专业,在专业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传统的工商管理学科存在着较大差异,尤其是在新文科理念的推动下,酒店管理专业更应该结合当前行业人才市场需求及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教学实践环节,更加需要基于不同的差异化目标和内容,培养具有专业认同感和较强创新实践能力的优秀行业后备人才。
近几年来,我国酒店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酒店管理专业已成为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尤其是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导致我国酒店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顺应此趋势,国内诸多院校纷纷结合专业发展背景设置了与酒店管理相关的专业教育,其中既有专科教育层次,高职教育层次更有本科教育层次,为酒店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支持和储备。但是在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方面,却出现了在不同层次教育背景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与就业的相同模式,即同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去向和职业选择上无差别,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做同样的工作,获取同样的薪酬待遇。这就导致了高等院校该专业招生效果不佳、学生对专业困惑、就业迷茫等诸多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其本质就在于不同类型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没有在具体培养模式中凸显,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高素质酒店管理人才,而基础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是为我国酒店业培养专业优秀的一线服务人员,但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这一巨大的差异并没有得到彰显,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实习实践环节,综合各类院校的实践教育体系设置来看,实践教育的方式都以在酒店顶岗实践为主要模式,其实践内容和实践过程管理无较大差异,这既导致学生对于专业教育产生消极认知,同时也会对其职业前景与职业规划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高等教育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模式进行差异化的设置与改革。
一、国内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发展与实践
1.国外发展与实践旅游业与酒店业发展路径一致,欧美发达国家较早开展对于旅游和酒店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也开展相关的职业实践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研究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办学模式、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较大反差,使得我们与之难以在一个平台进行横向比较,差距较大,但国外一些办学理念和实习实践成功之道则可以借鉴。国外酒店管理相关专业实践教育中,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NVQ“国家职业资格”推动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为典型代表。其中,德国的“双元制”,顾名思义,就是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企业的广泛参与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在专业教育中更加注重专业的实践应用性,将职业经验理念融入教学中。此外,以加拿大为首的CBE模式,广泛流行于北美、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该模式同样是以职业综合能力学习与考核为基础,以岗位的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学生。从国外的专业教学体系来看,实践教学以课堂教学作为酒店相关专业的两大教学重点,备受重视,从实践课时的构成比例来看,德国的实践教学培训要求不能少于2个学期,北美等地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为3:7,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于酒店管理相关专业的重要性。
2.国内发展与实践相对于国外的酒店管理教育,我国的大学本科酒店管理教育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早期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由于刚刚起步,属于探索时期,因此更多地是在原有本科相关专业设置的基础之上吸收国际酒店专业教育经验兼收并蓄开始的,因而早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对实践的认知和应用并不完善。随着酒店行业的变化发展,对于具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大量增长,使得酒店管理高等教育开始重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国内诸多学者针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实践内容与方法提出了众多建议和见解。例如,专本硕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下实践教学一体化(刘建华、汪京强等2011)[1];我国高端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的课程中的实践问题(许慧卿,2018)[2];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平台(周景昱,2018)[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和实习学生、酒店及学校的矛盾,使实习效果最优化,使学生、酒店及高等学校三方实现共赢(吕江,2018)[4];围绕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从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导向、内容及条件三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方玲梅等,2017)[5]等等。可以说酒店管理教育领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提出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和具有实践借鉴意义的建议。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者对旅游管理教育中实践教学模式有着深入的研究,既有宏观层面的组织结构与机制研究,又有基础层面的专业建设与实习探讨,但对于实践模式差异化的实践教育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因此,从基于目标差异化的角度深入研究高等院校学生实践教育将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差异化培养的目标
在过去的10多年间,酒店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行业之间的渗透性使得酒店不再是简单提供住宿的空间,酒店的功能不断丰富,酒店管理者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同样也面临着困惑,一方面是大量的人才培养和输出,另一方面确实酒店业与高等教育体系之间的对接问题,酒店行业难以获得符合要求的管理人才。尤其是酒店业员工的高流动性和快速流失率使得人才培养体系与现有行业需求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专业培养中的培养目标与现实需求的差距,以及培养环节与就业体系的脱节。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是专业教学计划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实施效果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而长期以来学生实习实践教育无差异化的模式,一直影响着专业实习效果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结合学生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评价,对于酒店管理课程及实践教学计划进行有效地补充和完善,进行差异化的实践教育模式构建,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改变以往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无差异化传统模式,建立高等院校该类专业的实践新模式在现阶段的酒店管理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对实践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实习实践的态度并建立正确的专业认同感,消除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迷茫。学生在差异化的实践培养中能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发挥潜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实习工作。通过对实践目标、实践内容、实践基地、实践过程等差异化的设计为我国酒店业提供更多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
三、差异化培养的内容
随着人们旅游意愿和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升级延伸到旅游市场的各个领域,酒店业首当其冲。酒店类型、产品和客源市场等都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酒店的经营方式也受到了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消费方式变革的影响。酒店业不再是仅仅为住店客人提供简单的住宿和饮食服务。酒店的功能不断拓展,人们对酒店的消费诉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多样化。因此,酒店业的发展对具有复合型知识要素和基本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与此同时,酒店不同岗位对员工的教育层次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出现了分化和差别。酒店中既存在简单的对客服务劳动技能岗位,也存在着需要较高学历背景、语言技能娴熟、精通酒店整体运营的复合型管理岗位。因此,高等教育培养下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应该从行业发展与需求的角度,基于差异化的培养目标,设计符合高等教育层次及酒店岗位需求的教学实践培养内容,如图1所示。
1.培养目标差异化高等教育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学历背景和学习能力较优于其他专业层次,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之符合企业的需求,更需注重对其理论方面的教育,综合提升学生的实践与理论素养,为酒店行业培养具有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的后备力量,使之成为创新实践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人才。
2.实践目标差异化高等教育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目标是通过实践过程,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职业角色,为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最终成为酒店管理者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与较低学历层次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服务人才有较大差距。因此,应该在学生实践环节建立与实践企业的有效对接和沟通,不仅为学生提供一线的实践岗位,还要为学生创造实践中晋升与交流的平台,最终让学生对行业产生归属感。
3.实践内容差异化与其他学历教育的专业实践内容不同的是,高等教育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应以轮岗实践为主,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实践的内容不再是单一的某一岗位实习到底,而是通过贯穿整个实习过程的轮岗来提高学生对酒店的全方位综合认知,使其能够掌握酒店各部门实习实践的基础操作从而建立管理岗位有价值的全局观。作为未来的酒店管理者,对酒店整体运营与架构的全面了解是未来酒店管理的重要基础,在实践中,如果能够较早融入到酒店各部门的实践中,就能够迅速提升学生从业的适应能力。但轮岗就意味着需要较长的专业实习期,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创新和协调实践时间和周期,可以建立校企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累实践经验,在酒店各部门进行轮岗实践。
4.实践中的身份角色差异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身份角色也应与其它学历教育下的同专业学生有所不同,但在以往的实践中,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并无较大差别,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酒店行业人才需求对教育背景无差别对待,学生实践热情受到影响,职业定位受到打击,从而对实践产生抵触情绪。针对这类情况,应该在实习实践环节中,给学生一定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培养意识,如可以建立管理培训生培养实践模式,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能够认同和主动进行实践环节。
5.实践基地差异化作为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应结合当前酒店行业发展趋势和热点,与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让学生在实践的起点上区别于普通教育层次。尤其是通过在国际连锁酒店集团、外资品牌酒店的实习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和酒店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充分获得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是实习的前提条件。
结语
即使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也必须将实习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酒店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在本科教学中应该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服务意识、服务操作能力和高素质的酒店经营管理者。既强调学生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创新实践能力,又注重酒店业的服务性、操作性,重视学生一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只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差异化的培养与教育模式,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专业实践中,培养出符合高等教育理念与行业市场需求的新时代酒店管理专业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汪京强,吴贵华.酒店管理专业“专本硕”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201-202.
[2]许慧卿.我国高端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05):18-22.
[3]周景昱.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与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8(27):104-105.
[4]吕江.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的创新与实践探讨———以桂林旅游学院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的“洛桑模式”应用实践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35):39-40+51.
[5]方玲梅,沈菲飞,胡倩,等.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视角[J].巢湖学院学报,2017(06):104-109.
作者:李岩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