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培养目标的再塑造
在《终身教育引论》中,终身教育思想的首倡者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是随着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8]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要主动改变原有的职业教育观念,高职教育的责任不仅仅是让毕业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能仅仅把职业教育停留在就业前教育的基本层次,而是在坚持就业导向的前提下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大体系之中,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改革高职教育,把高职教育作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一个加油站,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应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提升到教育本源的地位,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培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知识、能力、心理、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培养对象的再拓宽
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只要人们自己认为需要改善和提高个人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能从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教育环节或教育形式中获得满足。高职院校承担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责任,在未来的教育体系中,其教育对象必然也将发生重大改变。高职院校可能会承担越来越多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多种类型的教育任务,其教育对象除了现有的三年制高职招收的高中毕业生、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两年制高职招收的中职毕业生三种基本类型之外,还可能会有职场人士、失业人士,等等,在校生年龄的跨度将非常大。高职院校“学生”的类型将变得多样,社会人士的比重将逐渐增加,甚至可能会超过传统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比率。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对象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从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和工作经历的全日制学生转变为多种类型,培养对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将促使高职院系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
(三)培养内容的再延伸
1998年9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宣布我国将开展八项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9]。2010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在向全国推广的职业核心能力CVCC认证项目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3个模块11项能力,即基础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职业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拓展核心能力模块(包括解决问题、创新创业、信息处理)、延伸核心能力模块(包括礼仪训练、演讲与口才、营销能力、领导力、执行力)[10]。世界各国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不完全一样,都是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特点,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定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变化过程,终身教育本身也就具有这种动态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纵横整合的立体化教育体系。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动态变化的特征,负责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社会和行业企业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保证其内容是动态而全面的。而且终身教育又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强调尊重个人的独立选择[11]。所以,无论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提出的8项职业核心能力,还是教育部提出的3个模块11项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学校特点、学生特点、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特点来进行界定,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本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内容,既考虑本校全日制学生的需求,又考虑非全日制学生的需求;既提供整体性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又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由选择若干项内容。
(四)培养模式的再创新
根据终身教育教育过程的主体性特征,终身教育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自主权,重视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12]。学习什么内容,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哪里完成学习等等,都完全由学生自己来选择,学习效果的实现也取决于学生自己,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在终身教育理念中得到再一次强化。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传统的知识教育模式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关系,将学习的全部权利还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职业核心能力的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教学方式,甚至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老师不再是知识和价值的唯一权威,而是学生在能力提升过程中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在学生主动追求和自由探索过程中,随时为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帮助。在这种新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民主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与人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方式,对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五)培养途径的再探索
终身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一方面学校要向社会开放,学校社会化和社会学校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另一方面,要求建立开放大学,实行开放办学[13]。终身教育的开放性特征对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提供了新的视角,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时,不能将眼光局限于校内,而是应放眼社会,充分利用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将社会纳入培养途径,改变以往只是在校内、在课堂的传统培养途径,更多的是到企业、社区、商会组织、公益组织、社团组织开展真实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项目,还可利用网络大学、开放性大学等远程教育方式建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资源库,通过学生的自学完成职业核心能力的部分培养环节。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各种教育层次的教育方式和途径非常灵活,可以跨越学校和社会,跨越时间和空间,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时,也应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满足不同类型学习的不同学习需求。
(六)评价体系的再厘定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目标、对象、内容、模式和途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评价时也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应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标准,每一种能力都应该明确其能力要点、能力层次、实现途径和检测要点,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明确每种能力的学习要求和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不断依据标准进行自我检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升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效果。其次,在评价主体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学生自评让其明了自身的差距,还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的作用,实现三方共同评价。再次,在评价方式上,重视过程性评价和行为性评价,重视学习过程学生的行为表现,重视对学生学习前后的能力水平进行对比性评价。
作者:胡晶君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