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内部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范文

内部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内部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内部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

摘要:

高校改革传统的管治式模式,深化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研究,提出基于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的治理模式,为高校开展内部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等学校;学院;管理;评价

如何深化内部治理、做好高校内部学院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已成为各高校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我国高校院系管理从管治到善治的演变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央决定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着手对境内高等院校进行整合和重组,开始了全国范围的“院系调整”,一批综合性大学内的二级院系开始拆分重组成为新的专门学校,高校下设“系”作为二级组织,系下设教研室。1992年起,由于观念上的转变和前苏联解体等影响,我国逐步开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从原来的苏联模式向欧美模式转变,开展了广泛的“院校合并”运动。通过联合办学、优化资源配置等形式,一些专业院校并入综合性院校后成为新的综合性大学中的二级学院。1993年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1999年高校扩招后,许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受国家政策和院校合并效应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内原有的学系也争相“升格”成为二级学院。从此,学院已经成为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二级实体机构的主要形式。

1998年出台的《高等教育法》要求高校要从传统管理模式向依法治理转变,尽管高校内部二级教学单位的名称变化了,但高校本身及其内部长期以来实行的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却没有变化,目前的高校仍具有由上至下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实行管治的基本特征。管治式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规范并统一了高教管理,使各高校在学历学位教育起步和恢复时有章可循。但随我国改革开放和体制改革的深入,这种模式的消极意义也日益凸现,如导致千校一面、恶性竞争,缺乏大学精神传承,不追求社会公益,不关注优秀人才的差异性,不能激发师生和学校的办学主体性,不能促进各校各点的特色化,不能培养杰出人才等。〔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以现代大学治理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思路,指出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存的管治式治理制度进行改革、完善和超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为实现新时期高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必须转变理念,从“管治”走向“善治”。

二、高校院系治理模式的研究状况

现代管理学认为,一个上级管理者一般以直接管理5-8个下级为宜。随着高校规模的日渐扩大,高校内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是必然选择。美国大学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学院是美国大学中最有实质性权力的一级组织,大学对学院的管理只是监督作用。因此,在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重心下移”就是对管理权力的下放,目的是在学校宏观调控下,强化和突出学院管理实体的功能。目前,众多高校在立足国情和校情基础上,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提出管理重心下移,探讨改进现有的校、院两级治理模式。目前,开展研究与应用较多的是实行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引导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发现,目前对高校教师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较多,以“高校”“教师”“目标管理”为主题的有4397篇论文,以“高校”“教师”“目标考核”为主题的有1257篇论文;对高校教师进行绩效考核的研究文章较多,以“高校”“教师”“绩效考核”为主题的有1332篇论文,以“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为主题探索有1792篇论文。

通过搜索也发现,高校对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研究的文章非常少。主要研究有:吴淑娟等(2009)提出高校推行的院系目标管理应该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突出服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抓住三个关键“环节”(构建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加强目标管理的过程控制、实施科学有效的目标考核与绩效激励)〔2〕;刘素兰等(2011)从学术队伍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招生就业、学生教育与管理、安全保卫与综合治理、财务管理等八个方面构建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3〕杨晓雪(2010)分析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数据,提出数据仓库在院系绩效评价平台的应用解决方案。〔4〕刘利等(2012)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通过比较院系资源配置的相对效率,对院系资源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5〕王建宏(2011)分别采用DEA和SFA两种方法对高校学院的综合效率进行测度,经过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对各个学院的经营效益进行了评价。〔6〕王美强(2012)探索运用背景依存DEA方法评价地方高校的校内院系绩效。〔7〕张睿(2012)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二级院系的综合绩效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8〕闫华飞(2010)等以关键绩效指标(KPI)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对院系进行综合评价。〔9〕陈建国(2011)以“资源投入指标、绩效产出指标、效益指标”为核心,构建并优化高校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0〕李旭峰等(2012)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构建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1〕在具体应用方面,同济大学2005年研制出一套涵盖教学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的院系实施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2006年开始坚持每年对院系实施绩效评估。〔12〕

三、高校改革现有内部“管治”模式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高校普遍建立了二级学院,但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理顺,校、院、系三级组织架构基本上属于行政系统和生产企业所用的直线职能式的管治模式,没有体现出学术单位的管理特点。如何完善二级学院治理模式,是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关键所在。实行二级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治理模式是现有高校内部管治模式改革的需要。目前部分高校已经采用了目标管理或绩效管理等模式,应该说,目标管理或绩效管理对高校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目标管理存在目标难以制定、强调短期目标等许多明显缺点,从而影响目标管理模式的真正效果;同样,绩效管理也存在难以科学合理地制定绩效计划问题,制定不出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从而影响绩效管理工作的实施。在学校层面制订管理目标或绩效计划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对不同二级学院的不公现象,容易导致各二级学院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学校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高校内部“管治”势在必行。

四、基于二级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善治”模式的构建

如何克服上述管理工作中的制定目标工作的难度,做好二级管理重心下移后对学院的科学管理?建议高校借鉴大学排名对各二级学院进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学校不再对各个二级学院制定具体的管理考核目标,只负责设计评价指标从宏观上对学院工作进行引导;同时学校加大对学院的管理考核,通过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排名,帮助各学院在与其它学院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在与自己历年排名比较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与落后所在,主动承担并实现高校的主要职能,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这一管理模式的推行,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先行试点。目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已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的1/3以上,江西省29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有15所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已成为我国特别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的一支主力军,提高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质量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所在。新建本科院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需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核心竞争力必须靠院系实现。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实施二级学院核心竞争力评价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新建本科院校有“新”的优势,一张白纸、没有包袱,改革阻力小,加上新建本科院校思改、想改和要改的积极性高。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要开展院系核心竞争力评价,运用评价指标导向,克服目前高校内部目标管理或绩效管理等管治模式的一些不足,引领各学院自主发展、科学发展,推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在新建本科院校试点的基础上,将取得的经验推广到其他高校。

参考文献

〔1〕李海燕,谢小琼,李兰铮.从管治到善治:公共治理视域下的高教管理改革路径选择[J].高教探索,2012(1):8-13

〔2〕吴淑娟等.院系目标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长江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82-87

〔3〕刘素兰等.高校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7):191-193

〔4〕杨晓雪.数据仓库在高校院系绩效评价平台的设计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6):142-145

〔5〕刘利等.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126

〔6〕王建宏、高等院校院系综合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3):61-65

〔7〕王美强.基于背景依存DEA方法的高校内院系绩效评价[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136-140

〔8〕张睿.医学院校二级院系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55-57

作者:袁凡 单位:江西省发展改革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