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范文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粗放式管理时代已成为过去,精益式管理正迫在眉睫。作为少数几个综合性较强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之一,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国有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运用,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核心手段和方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根据中长期规划甚至是短期的年度经营计划,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财务资源或者非财务资源实施分配、考核以及控制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综合、持续改进的过程,其内容涵盖了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经营、资本、财务等各个方面的收支全部活动。国有企业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决策目标与其资源配置相结合,使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和保障。文章介绍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及其在国有企业中推行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的发展完善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一、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的含义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通过预算将企业内部的各单位、各部门的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集中性考核,控制和分配,对企业的内部资源加以整合,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对企业相关投资、融资活动、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期并控制的管理行为及制度安排;通过科学的预测,以价值的形式和其他数量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计划和目标,兼具控制、激励、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确保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管理体制,也是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的全方位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

(二)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从宏观的角度讲,国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国家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国有资本预算体系中重要一环。它不仅能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提供保障,还为国有资产收益分配提供依据。通过实行全面预算,国有企业监管部门能够充分了解国有资产的运行状况,掌握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有效加强了国有企业的收益管理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国资委可以借助企业的预算报表信息,把握宏观调控投资的方向,调整产业布局。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全面预算是现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预算的有效实施,可以为本部及其所属单位确定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为全体员工建立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科学合理的预算效果是企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基准和参照,也是企业业绩评价的数据基础和比较对象,可以说,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成为国有企业新时期的新课题。这时全面预算管理以其综合、高效以及对生产经营全覆盖的优势,果断成为国有企业实行内部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的核心管理方法和手段。全面预算的有效实施,还为国有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供给力支撑。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从自身整体出发,将预算管理贯穿到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对企业内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加以调整与考评,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评估与修正,以达到成本的良好控制,经营管理风险的有效降低和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使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有余、认识不足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全面预算纳入到企业综合管理体系之中,但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有不少企业仅仅是为了在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上级单位的认可才制定实施的预算管理,貌似了解预算的重要程度,但因缺乏正确的预算理念和科学先进的预算知识,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就停留在了表面上。经常是缺乏较为完整的预算体系观念,没有搞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各项成本费用预算、现金收支预算、预计财务报表在内的总预算,不能将组织经营的各个阶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只对成本费用或现金支出进行预算控制,这样因为缺乏整合思想的预算管理经常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冲突,导致预算控制的空白地带。还有些企业秉承了计划经济的影响,很自然地把预算管理与财务计划混为一谈,或者直接认为预算就是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事,把全面预算视为会计工具,当成单纯的财务预算和控制费用的手段。如果实行的效果不佳,就是领导没有管理好,财务工作没有做到位,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部门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一个小单元,这些都将导致预算实行的效果达不到初衷,收效甚微。

(二)缺少健全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目前,已经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国有企业中,有大部分企业都把这项工作交给财务部门或是计划部门,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预算管理队伍,没有相对完整的预算管理制度。不设立专职的预算管理部门,只通过财务核算数据体现预算的执行情况,很容易形成财务或计划部门独自为伍的状态,不仅影响各部门的预算收集的准确性,还为预算控制带来偏差;而缺少制度的约束下,有些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十分简单随意,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为了争取到对本部门有利的预算指标,讨价还价,故意宽松预算,像是销售预算从低预测,费用预算从高预测,年终决策时,既可以确保销售预算的超额完成,还可以实现费用预算的节约有效。不仅给管理者留下了好印象,还让自己的业绩评价得到高分。或者还有一种观点叫“用满预算”,因为有些管理者认为,如果当年的预算没有用完,未来的预算就会被削减,为了避免未来被削减,他们会巧妙地将申报的预算用满为止。可见企业的预算工作没有组织上的保障,就没有一个权威机构来进行协调和仲裁预算管理在日常实施中出现的部门整合的问题和矛盾,预算工作没有制度的约束,各项预算指标就无法客观公正;组织与制度的松散,就使得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高度,只能束之高阁,不能落地生根。

(三)编制与战略脱节、基础信息质量偏低现阶段多数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并未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投入过多的热情,预算的编制工作多是由财务人员或其他与企业内核算相关的基层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清晰完整的了解,对预算的指标没有市场的经验,多是在本企业以前年度的基础数据上修改调整后得到的数字,并采用较为单一的定期预算、固定预算等编制方法,这样编制出的预算,一方面缺乏长远的视角,各期编制的预算衔接性差,分解的月份预算无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基础信息质量偏低,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校正,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从一开始就出现偏差,与市场不相容,进而后期也难以推行,事后的考评更是无从谈起。

(四)事中控制不力,事后考评不严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助推企业的发展,挖掘企业的潜在能力,也让企业管理的缺点一显无余。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期初严格认真,期中灵活宽松,期末不了了之。预算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难逃“文件硬,执行软”的宿命,没有有力的执行,更没有给力的制约和监督。预算的调整缺乏有效的制约,经常是“问题战胜了方案”,超预算或是无预算的项目可能因为预算调整权的宽松而照样开展,视冗长的预算制度如不见。预算执行后,奖励容易,处罚难,考核机制几乎形同虚设,被考核者往往强调客观因素的影响,故意回避自身的主观原因。考核者则因为国企自身业绩考核的复合性而难以“客观公正”,结果就是预算管理的约束,从事中到事后,从考核到被考核,形同虚设,长期以往与企业的预算管理初衷相差甚远。

三、改善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以战略为纲,强调全员参与要使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中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前提一定是先转变国企人员对预算管理的陈旧认识,从管理者开始,对此项工作有足够的重视,正确的认识,坚决不能与计划经济混为一谈,更不能错误的认为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中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出预算管理作为连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营的桥梁作用。根据企业的战略地图,制定企业长、短期计划,给各部门制定预算目标值,并下发给各部门,使各部门明确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自己的任务规划。然后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办法,有效激发全员参与的热情,要让企业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认识到自己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不可缺少性,创造出从上到下,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得预算实行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每一个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最终达到“我为企业办什么事,花什么钱;办到什么程度,花多少钱”每个员工都成竹在胸,为预算的良好实行有一个科学的理念引导。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健全预算管理机构要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国有企业顺利有效地开展,企业内部一定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这个体系的完善包括机构的完善和制度的完善两个层面。第一层面,预算组织体系由决策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和执行单位三部分组成。企业可通过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预算的主导工作,同时设立预算管理、审计、考核等专职预算管理人员,与各责任中心的基层预算人员组成的多层次职能预算网络,为预算的实施做好组织的准备。第二层面,建立配套的预算管理制度,以全面预算制度为主体,包括编制、执行控制、修正调整、分析、考评以及预算人员管理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从制度上,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具体的规定,以便为预算的后续执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比如制度规定,如果预算目标过低,轻易完成者,给予惩罚;而对在正常预算目标额度以上完成者,为促进其取得更好的成绩,给予鼓励,发挥制度激励与员工能动性的有效结合,使员工参与预算有度可量,有文可依,使企业预算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运行,避免因制度不明、规范不清而导致的各类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三)改进方法,提高预算信息质量“欲工其事,先利其器”,要做好预算工作,前期的编制及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国有企业中的预算编制方法大多是在以前年度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固定预算、增量或减量预算,这些方法编制较为简单,但准确性和适应性较差。要克服这一缺点,使预算的编制与国有企业的业务类型、经营特点相适应,编制的数据指标对企业具有较高的操作性与合理性,一方面企业预算的编制一定要以市场为基础做功课,在充分分析预测市场的前提下编制预算,使制定的预算数据指标涵盖正常的波动空间,具有必要的弹性,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了解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及其特点,再结合企业自身经营特点、管理要求等,采用适合的某种方法编制预算,或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编制法,比如,增量与零基的结合;固定与弹性的结合;定期与滚动的结合等。在此基础上,将企业划分为责任中心,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使预算与责任会计挂钩。各责任中心成为执行预算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最小单位,不同的责任中心有不同的评价指标,各责任中心根据自身类别编制预算,预算的编制从下到上分级汇总,预算的审核从上到下逐级审核。通过科学编制、全员参与,激励全体员工有效执行,提高预算的质量,并使得企业各期的预算前后能顺利衔接起来,避免预算工作的盲目性,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四)加强精益管理,提高预算实效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工作,它要求预算企业的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范,流程必须科学。加强精益管理,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根据自身业务类型特点、管理基础与要求,从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树立用数字说话,用流程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预算管理理念,以提升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精细每一个核心环节和控制点,进一步明晰各种人员的权、责、利之间的关系,激励出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促使员工以最积极的状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任务和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工作,实现以人为本,以精益为纲,以最小资源投入为企业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另一方面精益管理下的全面预算必须落实严格的考核机制。“在管理中,没有监督与考核,再美丽的天使都会变成可怕的魔鬼”没有考核,预算的实效性就是一纸空文。通过公正严谨的奖惩办法,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效率,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调动员工的热情,激励员工为了实现预算管理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全面预算管理对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因实行的时间尚短,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还需要不断根据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调整,规避不足,探索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方法及相关问题解决机制,结合我国的国情,改善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以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健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4).

[2]周芸.浅析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商业,2013(27)

作者:张爽 单位:北京地下铁道车辆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