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系统,侧重从会计审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内部控制属于初级的、粗放式的,并且尚未提出权威性很高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导致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不真实,内部控制信息不一定是投资者或管理者需要的信息,而且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致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是指对企业控制的建立以及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系列因素的总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目前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着很多局限,阻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及其员工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上。
1.企业员工以及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领导者仍按老观念和过去的思维方式经营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有人把内部控制仅仅当作各种文件和制度,形同虚设,或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在企业内部只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但是疏于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尚未认识到内控对于企业经营的重大意义,难以接受和适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立起来的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机制。
2.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
国有企业经营的是国有资产,其资产经营权由政府授予,有些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模式,即政企合一。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企业内部产权代表缺位的现象严重,高管人员的行为无人监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多数的国有企业领导人还不能担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厂长经理负责制未真正落实,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董事会形如虚设,管理当局权力过大,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因缺乏约束而转化为“合谋关系”,这样经营者就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
(二)风险管理以及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普遍未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有些企业虽然也想防范风险,由于国内风险管理水平及风险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有些风险管理人员,不具备正确应用职业判断的能力,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实践能力,有的企业内控制度虽然建立,但并未有效执行。“审计风暴”披露的一系列严重侵吞国有资产的重大恶性案件,以及中航油巨额亏损等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事件均表明,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严重问题,风险管理机制缺位。要遏制国有资产流失,应强化企业风险管理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2.在控制活动方面职务分离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
控制活动是帮助管理层应对风险得到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我国国有企业控制活动中,发生较多的是没有把不同人员的职责予以分开或隔离,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如会计人员兼做财务,这样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又导致财务管理乏力,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尤其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要由不同人员负责,相互牵制、监督。如果财务与会计合署办公,极易导致会计人员以及领导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截留各种现金收入,容易产生个人舞弊,而且极易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违背了“真实公允”的原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部形象。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是指评价内部控制质量的进程,即对内部控制改革、运行及改进活动评价。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企业管理层,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而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该是独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并不能正确评价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得到良好的执行以及完善。其工作范围大大受到管理者的干预,受到了限制也就很难赢得威信,因此,从国有企业现状来看,内审部门是名存实亡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注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使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建设。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国企要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整合监管力量,完善监管体系,使国有资产的利益真正得到保护。改善会计环境,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健全财务监督体系。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约束系统和保障机制,适应企业监管的要求,保证国企改革顺利进行。
(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机制,强化内部控制措施
国有企业应将风险评估系统化,通过风险评估识别企业内部所有重要业务流程,不断完善重要业务流程风险数据库。通过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经营风险。国有企业应完善内部管理,推行计划指标化管理,定期召开高层管理者参加的计划审题会,把经营过程纳入计划轨道,着重加强物品采购、价格制定等经营关键点的控制。国有企业应选择多种控制方法和内部控制措施,从授权审批、会计系统、财产保全等方面,加强内部制。
(三)加强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国有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应强化企业经营者的内部控制意识,督促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较好地弥补内部公司治理监督和约束机制的空缺。内部审计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各环节的主要力量,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而且能够有效纠正各种损失的发生。能够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确保其权威性和独立性,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和纠正,同时,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系统,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和监督。
(四)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
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工资发放、绩效考核由上级财务负责人考核,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委派管理,对上级财务负责人实行实线管理。公司的财务部门建立预算编制的单元,合理划分财务内部职能。财务部门内部设置各级小组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对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制度的制定,资金管理账户管理,投资、资产的管理,经营收入计划、成本计划和收入、成本的分析等进行控制管理。从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可靠着手,做好基础工作,建立覆盖生产、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三、结论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关键在企业法定代表人要身体力行,并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表率。只有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需要国有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特别是“第一把手”,自觉地接受党的纪律机关检查、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监督、政府的审计机关审计,以及实行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开展党纪国法教育,廉洁自律等手段和措施来弥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固有缺陷,以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