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范文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

企业业绩评价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采用特定指标体系,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判断。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十分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实际运用,即评价结果将逐步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和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发展空间等结合起来。将业绩评价结果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是业绩评价制度的一部分,并且这种结合不仅仅表现为物质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从个人利益角度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业绩评价制度以保证经营者的一定经营自主权为前提,是权责利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因而比监督更能激发经营者的责任感,充分促进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现状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是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内容,有效的业绩评价将有助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企业外部看,一般的业绩评价体系由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构成,其具有衡量企业的业绩、提供企业经营的有用信息、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功能。

我国企业现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依据1999年6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在这个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包括十个指标,分别为: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同时将上述指标分成四类:1-4项为获利能力指标;5-6项为偿债能力指标;7-8项为营运能力指标;9-10项为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这种指标体系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规范,其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在当时这一指标体系还是比较完整合理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中的建立,该指标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需要。

二、我国目前企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

1、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完整

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尽管较为完整,但是一种事后评价,总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基本指标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已不能全面剖析企业业绩状况。现行指标体系由四部分指标组成,即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而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成长性,即成长能力,也是反映企业业绩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是股份公司,则企业的市场价值,同样是投资者与经营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因此,该指标体系原有的四个方面的指标,虽然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但对人们普遍关心的成长能力和市场价值却忽视了。另外,在财务评价指标中缺乏现金流量指标。我国企业业绩评价主要以财务指标为主,但在具体的指标设置中缺乏现金流量相关的指标,这就无法准确地衡量企业的营运能力、收益质量和偿债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测也会有失偏颇。这也是造成目前国有企业财务缺乏弹性和流动性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行国有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作进一步的补充。

2、现行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设置与计算的不合理

在获利能力指标中,现行指标体系由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报酬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构成,对考核企业获利能力十分重要的净资产收益率却没有被列入其中,而资本保值增值率列入企业成长能力更为合适。在偿债能力方面,已获利息倍数,也没有被列入。营运能力方面,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也未被列入。因此,现行指标设置显现出许多问题,就完整的分析指标体系而言,现行指标设置缺乏合理性。

同时在指标计算方法上也存在不合理的一方面。在现行指标体系十个指标中,有些指标的计算明显存在不科学之处。如销售利润率的计算,从现行损益表来看,企业的利润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商品销售毛利、商品经营利润、利润总额、利润净额。其中利润总额或利润净额包含着非销售利润因素,所以能够更直接反映销售获得能力的指标是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由于商品产品销售业务是企业的主营业务活动,因此,经营利润数额、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通过考察经营利润占整个利润总额比重的升降,可以发现企业经营理财状况的稳定性、面临的危险或可能出现的转机迹象。因此,经营利润率应是销售利润率的主要指标。

3、主要采用的是静态分析

现有的财务评价系统主要依靠的是企业的三张会计报表,而会计核算主要依据的是历史数据。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早已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宏观的国家经济政策,微观的企业经营政策,都是处于不断改善调整的过程中,同时,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的瞬间传递,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的复杂变化,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在这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静态分析已不能完全正确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同时,静态分析也未能充分关注企业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点同样不容忽视。

4、未考虑作为评价基础的会计数据的真实性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业绩要求的压力,企业往往采用调整会计政策、债务重整、资产重组、获得政府税收优惠和利润补贴等手段,粉饰会计报表,而现行业绩评价体系计算盈利能力指标时,并未考虑上述非经营性损益项目的影响。此外,资产总额是计算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以及评判企业规模的基础数据,为了准确分析企业的真实偿债能力,资产总额不应包括不实的、已形成实际损失的、已无法变现的以及仅有账面价值而无实际价值的资产。而现行业绩评价体系在运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并未注意不实资产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程度。

一、传统的财务评价系统明显不适应信息时代的业绩评价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固然有种种原因,但长期以来以单纯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系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因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导向作用。如果在企业经营、公司上市中完全看财务指标,就免不了产生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在信息时代,会计的信息系统功能融人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过分强调单独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而忽视会计的控制评价功能,不仅容易引发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会削弱企业的管理控制,难以使会计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三、完善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的措施:

1、完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使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一套通用性强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既体现出资人对企业的共性要求,又照顾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企业及企业各成长阶段的个性特点,把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结合起来,在国家文件规定的评价体系与框架下,对评价指标的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和扩充。然后,在吸收平衡计分卡优点基础上,把财务指标拓展分析到为实现财务目标所需的各种非财务指标中去,最终建立一个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适应外部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共性指标构建以出资人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兼顾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以财务层面指标为基础扩展分析到客户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指标,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果链,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个性指标由评价主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和特点,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各阶段财务特征等因素确定,具体指标在可供选择的指标中选定。

通过完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使新指标体系中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与非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有机结合,清楚地揭示各个层面之间的因果链关系,有效地克服单一财务指标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业绩静态化、评价片面化。

2、统一指标计算方法。为了客观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也为了能在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各项指标的计算必须统一,同时其统一标准应以能客观反映和充分说明该项指标的含义,增强指标的可操作性。

3、增强企业动态经济状况分析

国有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应该仅仅只是考虑对历史数据的静态分析,还应包括反映企业动态经营状况的指标,这样才能更加客观评价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比如说应该考虑或有事项预计损益和日后事项损益等项目对绩效评价的影响。通常,企业只考虑或有事项带来的损失,对于将来可能产生的收益,根据谨慎性原则不作预计,但在企业经营中,有时却会对业绩评价带来重大影响,因此,不应只考虑或有损失,而应该综合考虑或有损益。另外,计算业绩评价指标依据的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日至计算分析的实际时点期间,企业可能会发生重大的日后损益事项,这种重大损益事项足以影响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公正评价,因此,考虑这些因素,可以看作是对企业静态财务数据的动态修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分析数据的历史性因素所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

4、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以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出发点,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科学化和有效果性,认真对待注册会计师等第三方的审计,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处罚力度。以企业经营者为核心,建立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界定以经营者业绩为基础的经营者权利、责任和利益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系,努力实现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将会计失真现象带给业绩评价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制定盈利能力、企业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等指标时,应考虑适当扣除上述不实资产和非经营性损益项目的影响,使得评价指标能真正反映经营者的经营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