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策略之一。许多企业通过进行内部结构优化,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等几项举措来实施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集成化供应链管理需要分阶段进行,企业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前提下,由内而外实现高效率的管理。
【关键词】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内部结构优化;战略伙伴
关系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非常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企业越来越重视其内部结构的调整,以及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大众公司为例,对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并简要总结企业实施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研究背景分析
大众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公司,由世界著名的汽车设计大师波尔舍创立于1937年。大众集团拥有在德国本土的大众汽车公司和奥迪公司以及分布在其他国家的若干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汽车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仔细研究汽车行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这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大众公司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策略,总结其方法和经验,并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集成化供应链水平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二、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一)内部结构优化
企业进行内部结构优化有其必要性。许多企业内部实施的都是较为死板的上下层级关系结构,上级部门对下属部门的控制力较强且下级部门的反馈意见作用发挥有限,这种制度会极大地约束下级部门工作的自发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汽车市场的变化是迅速的,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商机。通过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给予下属部门一定的自主权,企业的内部纵向结构不再是完全的上下级关系,下属部门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使企业结构更加适应于变化着的市场环境。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个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上级部门的总工作量,节约人力成本,使上级部门可以更加专注于制定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大众公司的内部结构实施的是典型的职能部门化。这种制度使企业内部的分工细化,每个职能部门都进行其相应的业务活动,上下层级关系较为明显。这样的制度可以使员工的工作内容较为清晰,部门各司其职,但是这也容易导致下级部门的自主性不高,公司内部供应链的僵化。为了实现内部结构的优化,公司高管可以适当给予部门一定的自由度,并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管理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一般企业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会根据外部需求的变化,及时地进行采购,计划,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协调,使各个环节的工作可以连贯地进行。这些部门的数据会不断地反馈到企业的数据库中,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实时地掌握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形成企业纵向之间的联系,并起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作用。这样的管理制度既保持了企业整体的秩序,同时也考虑到了部门的自由度。通过内部供应链的管理,各个部门不再是机械地执行上层的政策,而是凭借自己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来实现利润,这会强化企业中各个部门间的竞争,有利于充分地激发各个部门的潜力,最终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一些企业内部仍然实施“推动式供应链”,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将商品逐步推销给顾客,对于市场的响应速度不够快。通过内部结构优化,企业应该更多地采用“拉动式供应链”模式,仔细分析顾客的需求变化,把客户视为供应链中的源动力。企业充分地进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来估计未来顾客需求的变化方向,使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企业建立起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也是实现内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方法之一。订单在从客户传递到供应商的过程中要经历多个程序,企业通过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将销售订单,采购订单,生产任务订单等联系在一起,形成订单中心,将企业内部的各个业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企业的管理部门通过订单的处理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企业加强订单管理,将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在一起,尽量缩短订单周期,以减少库存量。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对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整合。以订单为中心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将企业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使商品通过供应链实现增值。由于我们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企业也应该重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内部结构优化所具有的推动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企业处理和储存大量的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也是企业进行市场预测的基础。用数据库等技术来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较为可靠,不过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数据的安全,及时做好备份和加密工作。
(二)战略伙伴关系
现代企业大多已经抛弃封闭经营的思想,而是通过供应链与相关的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与专业化。一件完整产品的生产往往不会在一家企业中完成,而是将产品的各个零件分包到不同的企业生产,最后再进行组装。社会分工是人类出现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也就没有交换,经济就很难发展。不同的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社会分工能够促使企业完全发挥其生产效率,从而提高最终产品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在汽车行业中不同的零件商往往负责生产不同的零部件,然后通过总装生产出最终的汽车,再销售给分销商或顾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商品的生产。大众公司的零件商分布在全球各地,通过海运等交通方式,将各种零件最终整合,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减少自己的交易成本,实现更高的利润率。同时,企业应该致力于建立合适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在合作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其他企业的生产水平,从而决定与哪些企业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减少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逆向选择问题,同时也会有效减少机会成本。例如,一些供应商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合作往往会虚报数据,反而使优质企业无法进入到供应链中。企业间通过信息共享,建立信任机制,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可以减少供应链整体的风险。
在具体举措方面,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枢纽,是信息交换的中心,也是物流集散中心。核心企业在收到上游企业发来的订单信息时,应该及时将信息进行模块化分析,再迅速地传递给指定的下游企业。当下游企业对于订单有疑问时,核心企业应该及时处理这些反馈信息,并提醒上游企业快速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从而使上下游企业能够合作协调。核心企业往往是供应链中发展水平较高的企业,因此当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供应链出现问题时,核心企业应该及时调整计划,对物流进行调节,降低总体的库存水平。最关键的是核心企业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以供应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而不能够因为短期的利益而频繁更换合作伙伴。现在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个体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核心企业可以以增值率和竞争力的不同,将企业分为有影响的合作伙伴,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普通合作伙伴以及竞争性/战略性合作伙伴,并通过直观判断,招标,协商选择等方式来选定最适合的合作伙伴。大众公司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通过各种合作来推进总体供应链的发展。2016年5月24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向Gett投资3亿美元。Gett是一个叫车平台软件,一直以来被视作是Uber的竞争对手。大众立足于其汽车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本次投资。
(三)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1、风险分担
由于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变化复杂,市场情况变化复杂,所以供应链中往往存在一定的风险。供应链风险可以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前者主要指的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的风险,如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供应链的运转不正常。社会环境变化则包括合作伙伴风险,市场风险等。当企业对消费者的需求量的变化趋势估计有误时,会造成生产的过量或者不足,从而使得库存量增加,影响供应链整体的效率。由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联系十分密切,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发生了变化会影响到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企业想要分担供应链风险,首先要学会如何估计风险。在长期的合作中,企业可以评价得出其他企业的可靠性,不同的企业对应不同的权重。根据结果来调整与不同企业的合作程度,从而降低风险。同时供应链的结构不能够太单一,这样很难根据时刻变化着的市场环境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供应链的灵活性不够,从而风险也会上升。但是供应链也不能太过冗长,供应链过于复杂会使得整体的调整速度有所下降,很容易因此而错过商机。供应链中的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提高,也会降低供应链整体的风险程度。这就需要企业间建立起稳定的信息集成系统,供应链中的企业都可以通过系统掌握信息,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大众公司在全球分布自己的供应链时,就充分地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比如将零件的生产地主要选择在发展中国家,而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则放在发达国家,供应链布局的合理化也可以降低供应链的风险。
2、利益共享
供应链中的企业共同承担着风险,也共同分享着利益。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订立一定的契约来进行利益的共享。通过合同或契约,上下游企业会约定好各自需要提供的产品,成交的价格,交付的时间以及违约的惩罚。如果是一些合作时间较长的企业之间,则会采用固定分配法,即从总量中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将利益分配给上下游企业,而具体的百分比需要企业间进行协商。同时为了分配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于利润的分配不应该一刀切,对于在供应链中承担风险较大的企业应该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建立好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可以激发供应链中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供应链更加稳定。
【参考文献】
[1]林勇.集成化供应链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8(5)
[2]俞葵.以订单为中心的制造业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研究[J].技术经济,2006(8)
[3]邱云来.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设计[J].企业管理,2009(3)
[4]许淑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6)
[5]马士华.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1)
作者:周思倩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