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自2006年财政部了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在我国逐步被使用。相关准则以及财务会计制度也在不停的修正和改善。在2014年1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这之前会计准则虽触及到了公允价值的方式和原则,但之前并没有独自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核定。本文介绍了现行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应用,论述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运用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对策
一、准则前后公允价值应用比较分析
(一)《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之前公允价值的应用国家在2006年2月了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组成体系包含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共有22项具体准则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我国此会计准则在总体思路和具体处理上都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同一化。1.基本准则中的应用。我国在2006年初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将公允价值归为五个会计基本计量属性之一,公允价值成为我国会计准则中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但是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应用的还是十分谨慎,只能针对特定的资产或交易和一定市场条件。另外,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中看出,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还没有建立起公允价值的层级系统,只能接受市场价格。2.具体准则中的应用。分别在存货、企业合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22项具体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应用做出相关规定。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主要应用在投资者投入无形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包含负债和权益成本的非衍生金融工具的负债成分、长期股权投资;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报表中的列示以及被增设为调整项目等方面。
(二)《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FASB和IASB针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研究。在2009年中有关计量公允价值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案征求意见稿并在全球范围内征求意见基础上,IASB在2011年颁布了IFRS13《公允价值计量》。为了改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财务会计使用中存在的不足,国家在2014年初,了新企业准则,这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标准体系在原先的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增加到39项具体准则,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与改进。我国此项新准则是以IFRS13《公允价值计量》为参照的。它主要从公允价值相关概念、计量框架和披露要求方面对公允价值予以界定。1.公允价值的相关概念。《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定义了市场参与者、公允价值、主要市场、最有利市场和有序交易等相关概念。2.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框架,《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认为其主要包含公允价值级次、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量单元等内容。(1)公允价值层次。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认为应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按第一、二、三层次输入值依次使用。第一、二、三层次输入值分别是指负债或资产能够被取得的在活跃交易场所中没有经过改变的价格,除此之外直接或间接可观察值和除上述两个层次外的不可观察值。三者的可靠性水平依次递减。(2)估值技术。《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认为企业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采用的数据和信息应当具有适用性和可利用性,并提出了“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这三种普遍认可的估值技术。企业在计量公允价值时可以单独运用当中一种或综合几种方式的办法。企业在运用估值技术时,除在相关可观察数值获取不具体实际或没有办法获得的状况下运用不可观察数值,其余情况下都应优先运用可观察数值。企业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一旦确定了运用的估值技术,不得随便更改。(3)公允价值计量单元。根据国际准则,我国新颁布的准则引入“计量单元”的概念,计量单元的引入,拓展现行准则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单位,也在计量资产和负债组合的公允价值时得到更为准确的数据。3.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披露的总体构架,规定了不同层次公允价值、持续与否的公允价值的披报、资产和负债分组等三个方面。(1)持续和非持续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准则认为企业应当区分持续的和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报告主体无论公允与否都须要披报其计量类别和数额。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除了披报上述内容,还应当对各公允价值层次之间转移的原因和数额、各个层次中的变更及每个层次中变更时的方针策略披报;而对于非持续的公允价值计量,应当对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予以披露。(2)资产和负债的分组。先按照负债资产的特点、性质、公允价值层次等相关因素进行划分,再分别披报对应组别的计量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3)公允价值层次的披露。准则对三个公允价值层次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披露要求。三个级次的公允价值计量首先应当披露其所属的层次。对于第二层次计量的公允价值,应披报运用的数值和估值方法。若估值技术变更,应对变更及其原因予以披露。第三级次计量的公允价值除披露上述内容,还应该对重要的、量化不可观察的可合理取得的输入值和持续公允价值计量的期末与期初余额期间的调整信息进行披报。
二、准则提出后公允价值运用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首先,目前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管制还较为严格。部分行业对市场参与者设定的准入条件都比较高,导致行业内市场参与者较少。资本市场对于外国企业和其他国家投资者的开放程度不够充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次,我国资本市场不活跃,交易品种有限。
(二)公允价值在实际操作上有困难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开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较晚,还存在很多应用操作性问题。首先,各项会计基本准则也只是说明了公允价值原则性问题,并没有对具体操作方法予以介绍。例如公允价值第三层级的输入值是需要通过估价模型来确认的,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不是很重视估值技术,也正因为此估值技术发展缓慢,并且会计准则也没有说明具体如何操作确认。其次,信息获取困难且信息质量低但成本过高。
(三)专业人员素质不高因为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核算程序相比于历史成本更加繁琐复杂,可能会涉及很多变量的选取、复杂模型的运用,以及对估值结果的评价和调整。就需要综合统计、金融、经济、甚至特定行业知识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端人才来进行会计处理。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财务工作人员普遍尚不具备相关财务素养和专业技能,合理估计力以及判断能力较差。另外,目前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普遍较低,增加了会计信息的造假、失真。
三、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改进对策
(一)优化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交易为依据产生的价格。所以,要使公允价值更好被应用、会计准则更顺利地被运用和实施,必须拥有成熟有效的市场经济环境。当前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存在管制较严格、生产资料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完备、市场体系不完整等不足,不时会发生造假丑闻。针对以上不足,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市场机制:(1)积极培养各级产权交易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首先应逐步对资本市场放松管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这样既可扩大市场竞争,均衡市场价格,又可增加市场主体,更易获得市场交易信息;其次应提高市场活跃度,培育多种交易市场。(2)强化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对于会计资料使用者而言披报公允价值的详细信息至关重要。信息披露有效既可以帮助审计和监管机构评价其财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还有利于使用者基于市场参与者角度更加完整、清晰的了解主体对于不确定性风险和要素价格的估计。对于上述披露规定的执行,我国资本市场的金融监管力度应进一步地加大,强化责任牵制制度,使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增强,增加企业的违法违规成本,培育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减少。
(二)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理论基础我国此项新准则相较于之前的准则具有开创性,但是与IFRS13相比,公允价值统一框架仍然须要完善。首先,我们还需精确和统一准则所提出的一些关键性概念的表述。另外,《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相较于IFRS13在具体逻辑上还值得探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在第二章统一被提出后,接下来的第三、四、五章均是探讨了较为具体的计量方面问题,而之后的章节又回到基本方面。从严密性上说这样的逻辑结构不但不如IFRS13,还使具体计量中混杂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准则的框架性特点没有体现出来。这些不足仍须要我们改进和完善。
(三)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首先应努力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企业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会计人员在此基础之上理解并掌握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提高财会人员的第三层次的估值技术以使其能更好地判断复杂的交易事项。与此同时,国家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为会计从业人员定期举办讲座及座谈,使广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及时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准则,以满足时展的需要。其次,为在我国更好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还必须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其树立高职业标准,遵守从业准则。
参考文献
[1]黄世忠.公允价值: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1-4.
[2]徐经长,曾雪云.金融资产规模、公允价值会计与管理层过度自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02:5-16.
[3]叶枫.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学,2013:23-30.
作者:王潜川 周小伟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