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阶段性公允价值会计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资本市场的不断深化,公允价值成为财务报告中的焦点。在此背景下,为推进公允价值会计统一化、国际化,基于新阶段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计量属性、运用的意义,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公允价值应用现状,以及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新阶段性;发展对策
1991年美国制定了第一个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000年公允价值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被逐步应用于非金融工具中;2006年国外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属性、应用范围和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规范。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对其实质的理解都是一样的。与国外相比,我国公允价值研究起步较晚,很多方面尚待完善。对我国新阶段性公允价值会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公允价值会计相关概述
1.公允价值会计的定义。为实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公允价值会计应运而生。伴随会计领域众多学者对公允价值研究的不断改进与深入,包括对公允价值计量指南的制定、公允价值计量范围的确认与规范和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制定等,国内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研究。某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是指将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市场价值作为负债和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计算模式。由于公允价值与其计量属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结合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产生和现有公允价值会计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所谓公允价值会计,是指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计量、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范围确认中的应用的一种会计方法。因此,它主要包括公允价值计量、确认和信息披露三方面内容。公允价值的计量,指的是在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过程中,对资产、负债等所计量项目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是指在财务报表中和其它财务表中对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进行披露,主要有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公允价值的确认,则指对那些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和事项及其相关处理进行确认。
2.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国外公允价值研究的初始阶段中,其被认为是一种复合的计量属性,而2000年发表的《在会计计量中应用先进流量信息与现值》文件,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历史成本。之后,由两组织共同的公允价值概念框架中,其将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和重置成本一同列为会计计量属性的行列,即该框架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短期应付账款、应收账款的可变现值,现行成本与市价,以公允价值为目标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可变现值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公允价值。第二,在公允价值确认初期,历史成本可以作为过去某一时点的公允价值,到了后期计量阶段,历史成本将无法再准确的反映出负债或资产的现时信息,即其不再是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向着历史成本方向转化。可见,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间是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是公允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的转化为历史成本的一个过程。第三,以特定个体为计量目标、反映特定个体价值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不是市场价值,因而也就无法代表公允价值。第四,对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的、长期的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可变现值不具有公允价值的代表性。
3.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意义。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是会计目标的两个不同观点,他们对会计信息有着不同的要求。决策有用观认为决策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而决策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会计信息在时间分布上表现为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信息。公允价值会计也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它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出负债与资产的真实价值,注重的是市场的完善程度和交易的公平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决策相关性。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是通过恰当的形式对财务报告受托者的责任履行情况和应具有的经济管理责任进行有效的反映。它强调以数据为基础,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历史成本在完成初始计量后将不再进行后续测量,因而也就无法及时的反映出资产、负债的价值变化,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越来越低。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信息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会计信息的重要决策作用也日渐凸显,因此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符合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满足信息相关性要求。确保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是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而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所具有的两个最重要质量特征。由于相关性和可靠性共同组成了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所以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的满足信息相关性要求,可以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是组成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三个要素。而构成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三个要素则是中立性、真实性和可和性。所谓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出它所想要反映的内容,它不受偏向或错误的影响,是合理的、真实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受会计目标所决定。决策有用观注重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受托责任观则强调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另外,公允价值信息还具有动态性、及时性、预测与反馈的特点。这使得公允价值会计的运用可以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
二、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历程
自会计改革以来,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7年到2001年会计准则改革首次将公允价值引入其中,这是第一个阶段。从2001年到2006年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的废除是第二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再次引入是第三个阶段。该阶段在我国会计准则改革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997年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第一阶段具有标志性的准则。1998年,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将公允价值正式引入我国的会计准则中。其后,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建造合同、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会计政策变更等多项具体准则中也都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引入是为了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有序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缺乏活跃市场和相关监管制度等原因,在实际运用中公允价值带来了诸多严重问题,对我国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真实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了6项新的准则,其中5部是对原准则的一个修订。修订后的《债务重组》、《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不再使用公允价值。这一阶段我国大大缩小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采取尽量规避的态度。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以及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再次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公允价值应用现状
我国于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实现新的跨越与突破的体现,是公允价值在我国得到切实运用的良好证明。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与应用,开启了公允价值运用的新征程。现阶段,公允价值已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会计准则中被采用,并且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而运用在各种准则和各种交易当中。伴随公允价值应用的日益广泛与成熟,使得会计计量成为新准则修订中的一个关键点。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现状,新准则中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债务重组、金融工具、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其中,金融领域是公允价值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公允价值作为一个全新的计量属性,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完全可以用于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工具的确认与计量。此外,公允价值在企业合并、债务重组、资产减值准则等其他项目上也有应用。
四、新阶段性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有效对策
1.建立与完善会计准则制度。
1.1构建统一框架。当前,现有公允价值统一框架在结构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早期的《公允价值计量》中明确指出,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一方面是为了建立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尽快对公允价值做出准确的定义,并对公允价值计量信息进行披露。因此,公允价值统一框架的构建与完善,应将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和信息披露很好的体现出来。既要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开始部分对该准则制定的目的进行明确的规定,还要提出该准则与公允价值定义和计量适用范围,对公允价值的计量进行规范,对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提出明确的要求。只有确保各公允价值框架的构建在主体结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规范性,才能确保统一框架的建立是符合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要求的、适用范围是广泛的。
1.2合理应用准则。基于我国制定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所构建出的我国公允价值统一框架,在不断完善具体准则描述的同时,还应该将该准则进行合理的应用,以进一步推动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应用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其一,对准则中与公允价值应用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修正;其二,不断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深化公允价值的应用程度。这两方面的挑战在应用层面也是推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应用在未来的两个主要努力方向。要想实现准则的合理应用,首先就需要以整个社会经济配套措施作为支撑,其次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统一框架构建思路,对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重组。
2.全面落实新准则制度。
2.1规范市场机制。首先,降低市场准入制度,增加行业内的市场主体,鼓励与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该行业、进入市场,扩大市场竞争,扩大获取公允价值主体和交易规模,促进市场价格均衡。其次,扩大资本市场开放程度。资本市场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下的产物,具有发现价格和支持公允价值应用的功能。对其开放程度进行扩大,有利于国际优质企业进入我国资本市场中来。最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多样化交易品种。近年来,资本市场正大力推进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其未来发展呈现出一种扩容趋势,在此基础上建立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同时发展多样化交易产品种类,有利于市场机制的进一步规范。发展多样化交易产品类型,可以通过对交易产品进行合理的创新,培养与聘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2.2提高管理技术。管理技术的提高,可以通过提升信息化程度、完善估值技术与加强员工培训三方面来进行。现代市场经济是信息化的市场经济,只有实现经济的高度信息化才能够确保公允价值发展和应用与国际最新情况接轨。及时的、充足的市场经济信息是公允价值会计得以更好利用的可靠保障,可以为公允价值提供真实的、大量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持;估值技术是保证公允价值良好运用的重要工具。估值技术的提高与完善需要国家加快研究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估值技术标准规范,需要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估值技术的应用指南,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不断积累经验,紧跟国际先进估值技术发展动态;会计从业人员始终都是财务报告的编制主体,公允价值会计应用实现的主体。因此加强员工培训,可以有效推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必然要求。首先对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要求员工对公允价值含义、计量属性等有关内容进行全面掌握与深刻理解,其次对员工进行实际业务操作训练,提高员工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业务处理能力,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五、结语
文章主要从公允价值会计相关内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历程,公允价值应用现状,新阶段性促进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发展的有效对策四大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本文对公允价值及其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对公允价值的具体含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虽然在新阶段下,文章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研究较为全面,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研究,缺少相关案例的说明,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当中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叶枫.新阶段下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2]刘俚燕.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作者:安铭越单位: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