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生管理中利他意识行为的实践范文

学生管理中利他意识行为的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生管理中利他意识行为的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生管理中利他意识行为的实践

【摘要】未来企业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就是利他程度的竞争,利他意识行为是利己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积极的利他意识行为和利他竞争意识的教育能提升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是高职阶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利他意识行为;利己;主观幸福感

近年,中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北斗导航等技术、设备、服务理念走向全世界;超算、量子计算与通信、量子雷达、连续开采可燃冰、航天航空发动机、人工智能、运20、C9型飞机、超高音速飞机等军事科技井喷,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与自信。但中国同样要面对很多困难,如由于核心技术的缺乏,招致美国对中兴的封杀……如克服中等收入陷阱,使中国产品由“生产大国”为“生产强国”的变化,要改变中国产品价低质劣的印象,使中国产品向价值链上游转移,向高附加值产品过渡。随着市场经济和网络资讯的发展,产品质量上升不可避免但同质化严重,企业竞争日发激烈,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心灵上的充实和满足,对商品的需求已经超出价格和质量、形象和品牌的考虑,对无形的价值如售后服务,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好坏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制造业进入了“以顾客中心论”。马云说过:“……我们以前做企业以自己为中心,未来新经济下是以别人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比你强大,这是未来最重要的,因为员工是创新的源泉”。而企业的竞争就是服务的竞争,所谓服务,指为他人做事,满足别人需要,使他人从中受益的一种有偿或无偿的活动,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而服务的竞争取决于是否“利他”及“利他”的程度,市场竞争、人才竞争是一个通过“利他”途径来达到“利己”目的的竞争。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很早就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研究,公认的看法,利他行为指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利他行为的特征: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实现“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利他意识行为就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

1现代高职生的利他利己意识行为现状

1.1高职生更注重自我意识,潜意识强调利己

现在的高职生多是独生子女,家中所有的人都围着小孩转,争着关爱小孩,对于独生子女提出的要求,只要无大的原则问题,家长都满足其要求;即使子女没有提出要求,家长也早已经想到并准备好,长此以往,高职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利己意识),偏重自身感受,较少考虑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利他意识)。

1.2高职生生活条件好,缺乏进取心(不正确利己)

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溺爱造成的轻易情感满足让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像父母爷奶辛苦那么多,就可以比父母过得好,因此他们缺乏进取心,利他意识淡薄,不愿对父母、家庭、班级、学校付出努力(利他),甚至也不愿意为自己的未来付出努力(利己)。

1.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弱

高职生有不低于同龄人甚至高于其他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在超出他人的关爱下生活,面对学习压力、竞争压力、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的压力、社交和社会事务竞争,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并强,更多表现出无力感。这一特点使得高职生的人才培养目标难度增加,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2高职生利他意识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2.1利他意识行为是高职生获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价值最根本的是两个方面: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人行为对人类社会、集体、他人的需要的满足(利他行为)是个人的社会价值。个人行为对自己的需要的满足,对自己的积极作用,是个人的自我价值(利己行为)。人类创造个人价值,就是坚持艰苦奋斗,自尊自爱,自我发展壮大。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不可能仅靠自己存活于这个世界,个人需要从自然和社会索取生产生活、资料、他人的尊重(社会地位)等生存和持续发展的条件。一个人能否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两条:一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二是取决于社会的支持力度。社会支持的力度,关键又在于个人的奋斗对社会产生价值的大小。个人对社会产生的价值越大,即利他强度越大,社会对个人的支持的强度越大。利他是利己的前提,利他强度越大,利己程度越大。换句话说,个人的行为必须同时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有利(利己的同时利他),个人行为产生的价值必须大于个人从社会获取的价值,即产生剩余价值,社会才能够把剩余价值的部分返还给个人(利己),满足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2产品、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利他程度竞争

随着网络资讯的发展,“地球村”日益变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产品、企业的竞争大至国家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又必须依托人才来实现。因此,企业的竞争和国家的竞争归根究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客户中心论”的建立,服务理念进入企业文化的主页,而服务的竞争,实际就是利他程度的竞争,因此,培养强烈的利他意识和利他竞争意识的高技能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2.3“正确自私”就是通过利他的途径达到利己

美国当代影响最大的作家、哲学家安•兰德说:“人是理性的,这是人的本质特征”。安•兰德定义的利己主义:“人应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牺牲自己,也不为自己牺牲他人”。从现实主义出发,引导高职生按“理性”的利己主义行事未尝不可。从高职生的利他利己意识行为来看,高职生处于利己的低层次阶段,相当部分的高职生在热衷电玩、缺乏进取心的表象下,是高职生不正确“自私”和不正确“利己”的事实。人都是爱自己的,但部分高职生并没有做到正确利己,如肆意任性迟到、旷课、晚归、夜不归——实际在破坏班集体利益和荣誉;任性地上课睡觉、抄作业、不参加体育锻炼,不热衷集体活动——对集体利益不产生正增益;在宿舍床上抽烟、乱丢垃圾、夜深了还沉迷网络游戏,敲击键盘声和密集的按动鼠标的声音让同学夜不成寐——损坏他人利益……在这些任性和肆意挥霍青春,表面光彩的背后,是素质下降的身体、荒芜的学业、父母失望的眼神还有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苍白无力……这些行为在损坏集体利益的同时,并没有对个人利益产生增益作用。个人是集体的一部分,对集体有益的事,会对集体中的大部分人有益。只有回归正确的利他价值观,通过利他,维护集体利益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

2.4帮助小团体以外的人

利他意识行为最容易出现的弊端,就是利他对象仅仅限于小团体内的人,据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受限于有限的社交范围,认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互利,直觉告诉这些人,社交范围的人才可能互利,因此本能地不愿意帮助小团体外的人。高职生此意识的不良后果是明显限制了社交范围的扩大,不利于人的发展。国内之所以出现路人跌倒无人敢扶的现象,除了怕担负责任以外,还有一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意识在起作用,不愿意帮助小团体外的人,但结果是整个社会都出现了冷漠对待有危难的人不愿意伸出帮助之手的现象。马丁⋅尼莫拉在他的反纳粹的一首诗中写道: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都没有说话——因为我都不是他们要追杀的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因此,应号召高职生关心那些看起来与高职生毫不相关的人和事吧。因为,现在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将来也许就是那个帮助我们的人。冷漠对待那些不平之事,也许将来受害的是我们。高职生和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奉献自己的爱心去利他,无论他们与我们是否认识或者与我们是否相关。

2.5积极主动的利他行为会提升幸福感

马洛斯的人的需求的五个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职生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汪宏[1]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密切正相关,说明个人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高,个人价值感弱的其对生活的满意度低。汪宏[1]等的研究还表明:积极情感会增强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会减弱生活满意度;而利他意识行为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呈正相关。正如学雷锋做好事,心甘情愿去做和违心去做的表面结果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心甘情愿地帮助别人利他,就会觉得很幸福,心不甘情不愿的利他行为的就会觉得很难受,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应鼓励高职生实施积极的利他行为:如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刻苦锻炼身体、竞选班团、社团干部投身社会集体公益活动、参加兼职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以实现个人价值、提升生活满意度,从而对其他同学起良好示范作用。

2.6利他意识行为可以促进高职生人际关系

甘雄[2]等的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感,维持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天下熙熙,皆为利兮;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行为不当是造成人际关系淡漠的主因。人际关系不好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处理得不好,高职生的管理之所以是个难题,主要是因为高职生的个体意识强烈,不太顾及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及感受,没有形成共同的集体利益意识,也无从维护共同利益。过度的个体意识行为与利他意识行为的目的和途径是相背的,强烈的利他意识行为会抑制过度的个体意识行为,因此强调人人均需提高利他意识行为,以平衡利益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高职生的人际关系。利他意识能促进师生平等意识、尊重意识。所谓“合作”,就是:不要把利益全部拿走!既然利己的前提是利他,所以在高职的教育管理体系内,需要强调利他意识行为,教师、学生都需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班级、学校、国家社会的命运紧紧相连。教师的日常行为要有利于学生,学生的日常行为也要有利于其他同学及教师。既然人人均需要利他,所以利他意识能有效地提高师生、生生平等意识、互相尊重的意识。利他意识行为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素质。利他意识行为的提倡,能有效地降低做班团干就是执掌权力、高高在上的意识的形成,既然人人都需要自觉自愿地利他,所以担当班团干部的目的只能是更好地为同学、集体服务,而不是耀武扬威。

3高职生利他意识行为培养策略

灌输“利他意识”,用“理念管理”代替人的管理。《道德经》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这段话通俗的讲,就是说最好的统治者,老百姓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老百姓亲近他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老百姓害怕他;更次的统治者,老百姓轻视他。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是让自己的理念灌输到团体的每一个个体心中,让自己的理念成为团体中每一个人的理念。用自己的理念驱动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按照自己的理念行事;而不是事事躬亲,事倍功半。部分高职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学习意识薄弱,管理困难,根本原因是思想意识不统一,个性意识强烈,没有正确认识到如何正确利己及正确“爱自己”。因此,高职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统一思想认识,在高职生入学阶段灌输“利他意识”,让利他意识成为高职生整个高职学习期间良好的开始,甚至成为高职生一辈子的信条,成为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及衡量高职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利他意识培养的途径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由老师主讲利他主义。也可以是座谈会,由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如何才能正确获得利益、如何正确维护自己的利益。还可以组织高职生就社会热点进行辩论会,如辩论是否该帮助陌生人、是否因为担心被讹而放弃扶跌倒的路人等等,以增加利他意识行为的认识。还可以对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团委、风范营等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召开有关利他意识行为的利弊专题讲座,来强化利他意识行为的培养。让利他意识和利他竞争意识成为高职生日常学习、生活、社交行为的准则。

参考文献

[1]汪宏,窦刚,黄希庭.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6(3):597-600.

[2]甘雄,李承宗.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8):53-56.

作者:邬智高 郑琪 刘莹 刘慧 单位: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