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政策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政策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政策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教育课改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不仅涉及到学生个人的发展,更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呼吁提倡新的教育模式,但是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近来涿鹿县叫停“三疑三探”教学新模式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因此本文以“涿鹿三疑三探”事件为例,尝试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对此进行分析评论,旨在探析出其失败的原因,能为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一种借鉴。

关键词:三疑三探;公共政策;创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主要是根据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的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考虑,并结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育部提出的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真切感悟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这与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是一致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创新,与当下提倡的新课改要求是息息相关的,本质上从属于教育政策的创新。而教育政策创新属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研究方向,因此,本文认为可以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对涿鹿叫停“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事件进行初步的研究。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由2003年时任河南省西峡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的杨文普带领西峡县教育局科研团队,通过学习江苏洋思中学、上海闸北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学校的教育改革成果,并结合西峡县当地的教育实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讨,最终创造出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教育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疑问和探究结合等教学环节,旨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进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同时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敢于表达,和学会反思的学习习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设疑自问———解疑合探———质疑再谈。一,设疑自问,顾名思义,即设置问题,解决探究问题,不过不同的是,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的主人公由老师变为学生自己;二,解疑合探,在该环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师生答疑解惑的角色关系,而是更加注重互动,一起检查探究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共同面对;三,质疑再探,围绕所学习的知识,不同的同学进一步探究提出新的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更加深入的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各个环节中做到了最大限度让学生有参与感、获得感,并且尽可能增大了参与的宽度与广度,这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虽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也在呼吁支持推广这种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也由河南西峡走向越来越多的课堂,但是2016年暑假期间这场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在河北涿鹿被叫停了。随后时任河北涿鹿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主动辞职,一篇《涿鹿县郝局长激情辞职讲话》在网络的传播发酵,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分别对涿鹿事件的失败以及教育课改何去何从进行了思考讨论。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探索———涿鹿县“三疑三探”事件失败的原因,对比河南西峡该模式的成功实施的因素,浅析我国教育课改的新思路,新方向,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能为推动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二、公共政策视角下———解析失败的原因

涿鹿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失败是多方面的,而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解析,此项教学课改新政失败与公共利益,公共政策环境和公共政策实施的不合理性有一定的联系。

(一)公共利益的角度

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和合法基础,而公共政策目标是公共利益针对某项政策的具体化;公共政策实质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利益或是社会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均需要的政策,是为社会的大多数个体利益考虑的。河北涿鹿推行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其出发点是一方面为了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促进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身是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的,但是由于在推进该政策时,未能与政策实施的客体———学生,家长和部分老师,达成意识形态的共识。在他们的眼中这项课改政策被错误地理解为:讲课少,作业少和考试少的教学模式。这对以往能够凭借分数成绩的家长,老师而言,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老师苦恼教学模式是否适应当下的教育形式,引发了他们对孩子受教育过程中学业受到影响的担忧,他们自然而然认为这影响到了自身的利益,这种观念中的利益冲突是导致此项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角度

公共政策环境,是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系统论认为,只要能影响政策存在、发展及其变化的因素都可以构成政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学术界一般将公共政策环境划分为四个方面: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社会经济方面,“涿鹿县的经济水平在河北县市中居于中下游,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政治环境方面,涿鹿县县委,县政府未能在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布局教育改革,为课改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舆论环境,这也影响了该项教育新政的实施进程。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限制是该项新政失败的又一原因。

(三)公共政策实施的不合理性的角度

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实施方式的合理性。涿鹿县推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科、学段、师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区域内大面积推行实施。这种实施方式是不合理的,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这也是造成新政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教学模式未来的发展之路

涿鹿推行“三疑三探“教育新政虽然失败,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该教学模式。同样是推行”三疑三探”课改,河南西峡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因此,通过对比涿鹿模式与西峡模式,本文给出3点建议,希望能对新时期的教育事业起到借鉴作用。

(一)增强教师团队对教育课改的认同和重视

教育模式的更新变革,首先要得到教师团队的认同和重视。涿鹿县教改过程中,部分教师积极性不高,对教改消极懈怠,以致课堂出现问题而引发家长不满导致改革失控,这是不容忽视的。杨文普的西峡一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花费了三年时间,主要是通过教师团队,学科教研组的力量以及一定的物质经济奖励慢慢地去影响改变,最后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实施此项政策的过程中,要正视这个问题,并且要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

(二)注意换位思考

实施教育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解决其忧虑的地方;站在教师的角度,注重教师理念更新,技能培训,政策鼓励等措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改革;站到学生角度,考虑他们是否乐于接受,善于接受政策改变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做到得到家长,老师,学生,社会的认同,凝聚共识,求得“最大公约数”。

(三)注重总结经验,逐步推研

课改的本质乃是解放教育的生产力,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在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推行教改实验时必须更加注重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鼓励大胆探索教育新模式的同时,对重大改革要先结合实际,实行试点试验。试验取得成功后,总结经验,逐步推研,在推广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结合实际来实践,而不是全面开花,不顾实际,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教育改革才能够成功,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涿鹿“三疑三探”事件对于教育模式的变革,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推行是一个挫折,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机遇。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涿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改的失败,让我们发现了许多之前未考虑到的问题,让我们吸取了经验教训,这会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推行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借鉴,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孙小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刍议———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J].新课程(中学),2016,07:152.

[2]石火学.教育政策创新解读:基于公共政策的视角[J].江苏高教,2013,06:8-11.

[3]胡正平.“三疑三探”在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2015,10:58.

[4]石火学.公共政策视域中的公共利益解读[J].理论探索,2012,04:103-106.

作者:林忠永1;张艳杰2;苏旭1 单位:1.广西大学教育学院,2.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