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我国国内层面的区域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区域公共政策适时调整。当前,我国区域政策正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我过区域发展的现状出发,探讨了目前中国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区域发展的公共政策做一展望。
关键词:
区域发展;公共政策;政府干预
区域发展政策作为政府的公共政策,是为了解决国家面临的区域经济问题、特别是区域差距问题而采取的干预行为。在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已成为党和国家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回顾和总结我国区域发展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对于全面深入认识区域发展政策,有力地贯彻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都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1中国区域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会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个现象并不是当今所独有的,而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和内陆地区等此现象尤为凸显,甚至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马太效应。由此可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对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也已经成为了中国各级政府以及理论界最关心的话题之一。1.1经济指标上的区域差距扩大:中国所实行的非均衡发展区域政策让本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然而,也正是因为中国政府实行了这样的政策才出现了非均衡的经济空间布局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增大的现象。上世纪末期,我国东部和西部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呈现出持续升高的态势,然而东部地区增长的幅度明显高于西部地区,此现象的出现逐渐拉大了两者之间的经济差距。从1991年到2005年这短短的15年时间里,虽然东西部地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值上距离正在不断的缩小,但是两者之间所相差的倍数却出现增大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一定措施的话,距离一定会越来越大。站在理论的角度分析,过高的区域经济差距会引发收入分配不均、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区域合作受阻等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与此同时还会给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还会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2区际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放大:1979年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所出台的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也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社会保障等公共物品的区域平衡,从而导致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相比较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自身经济增长的速度较快,所以有能力在社会公共事业上做一定的投入,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由于自身以及政府政策方面的一些限制,和发达地区在公共事业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1.3产业结构水平和利用国际资源的的区域差距增大: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都想利用以往的计划体制营造出一个貌似“合理”区域分工的布局,从“七五”到“十五”政府一再要求各区域要发挥自身特色、合理的分工,形成自身所独有的产业结构,然而收效甚微,不同地区之间重复引进、重复建设,从而导致各地之间产业结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离不开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可够的状态不但会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形成影响。如果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资源的浪费,不仅无法获得规模收益还会使社会的生产效率下降,这种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往往是依靠投入的增加而不是产业结构所形成的效益。(2)经济活动所创造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受产业机构的影响,产业结构如果缺乏合理性所产生的国民生产总值也会不合理。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经济增长尽管会带来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却不能切实的满足人们的需要。此外,1979年以后我国东部地区就开始逐渐成为国际产业汇聚以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区域,相比较而言,大部分的内陆地区由于市场、产业结构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发展速度较慢。
1.4省内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伴随着整体经济的提升以及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各省内部的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不平衡的现象,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比国内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差距还要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省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形成。因此各地政府当下所要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怎样合理规划省内经济以及社会的均衡发展。
1.5缺乏一个职能明确的区域政策管理机构:在我国,和地方援助有关的区域公共政策执行机构数量众多,然而却存在区域政策管理机构严重缺失的问题,这种缺失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缺乏立法意义,二是职能未能得到清晰界定。除此之外,区域公共政策无论是在决策权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权力方面,均存在过于分散的问题,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间难以形成有机配合,出台了有所抵触的政策,造成我国区域公共政策领域暴露出两种极端:首先,中央政府立足于本身的主观性以及权威性来主导区域公共政策的实践,如此一来,使其无论是在科学性上,还是在针对性上,均备受挑战;其次,地方政府在该方面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而部分地方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尽管能够给相关区域带来显著效益,然而因为未能准确把握好政策区域、非政策区域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诱发所谓的跨区域公共问题。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区域政策管理机构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2区域发展公共政策步入新阶段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中国的区域政策体系越来越完善,已经逐渐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2.1对区域经济问题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国家对于区域经济越来越详细的划分使得人民逐渐学会利用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竞争能力、生活质量等一系列的综合指标来准确的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状态以及差距。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不仅体现在东西部地区,还体现在城乡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发展的水平以及状态也更加多样。1979年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研究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平衡现象不断扩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明显的标志之一,而想要在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则需要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区域差距逐渐增大的现象一定不能忽视,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争取早日缩小差距。
2.2更全面更清晰的认识了区域政策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区域政策目标分为三类:迅速增长型、稳定增长型以及平衡增长型。想要追求经济的迅速增长就一定会出现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而只有稳定增长和平衡增长才可以在提升经济的同时避免失衡现象的出现。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仅要注重经济的增长还要关注经济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协调。传统经济体制,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职能是不能分开的,企业所获得投资都以政府性的投资为主,所以此时国家的区域经济政策也就只能以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工作重心,选择不平衡的经济增长战略。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已经逐渐失去主导地位,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所以当下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应以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工作重心。而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包括一下几点: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调整经济关系以及调整生态环境等。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整体性的快速提高。
2.3政策系统更健全也更多样。以往,区域政策为了更好的和计划经济体制相协调,只能以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最终目标,对有关区域所提供的投资和融资也大多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所出台的区域发展政策则包含了支持政策以及控制政策等多种不同的政策类型。所谓的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国家在支援地区选择以及支援方法、范围以及方向的选择方面所面临的难题。所谓的倾斜政策则与产业倾斜政策之间有机结合,接受帮扶的对象不仅局限于贫困地区,还可以是和贫困地区有关的新兴发展地区。而所谓的控制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支持政策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政策目标的偏差、落实中的失误以及发展速度过快所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2.4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国家政府具备更强的财力和物力来实施区域政策。近年来,全社会的固定投资每年都达到了两万亿元以上,仅2000年一年的时间内,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金额就达到了4600亿元之多,这个数值已经超过了上世纪50-80年代将近30年投资金额的总值。2001年,为了更好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仅国家开发银行一家银行就向中西部地区提供了高达819亿元的投资,再加上其他银行的投资以及该地区吸引的外来资金,中西部地区所获得的投资金额是前所未有的。尽管站在投资比例的角度来说,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投资比例依然无法和东部地区相比,但投资的数额已经明显高于大三线建设时期。
3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3.1完善区域经济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现代,法律赋予了国家行政的权力,而一切法律法规的制定也都要以法律作为最高准则,而区域政策的制定也一定要遵循这个规律。我国现有的区域经济法律法规还有待健全,某些政府部门在制定影响力较大的区域经济发展法律法规时还存在随意以及不科学的现象。依旧缺乏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基础,如果没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来支撑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的话,就一定会增加区域政策制定中失误出现的概率。因此,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来说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保证了区域政策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才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真正的起到促进作用。
3.2在促进区域经济时应主要通过政策的引导:政府对于经济的敢于蛀牙应该体现在政策引导以及协调发展等两方面,原因有三:1,关于资源配置,应当合理的利用公共支出以及税收等资金来源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2,关于收入的再次分配,为了更好的解决收入初次分配时所出现的一系列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应该在再次分配的时候采取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公共物品的供给量和提高社会福利等方式来弥补;3,关于平抑经济波动,因为市场经济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所需的时间较长且同时所需资金投入量也比较大,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政府一定要适当的调节以及干预,平抑经济波动,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稳定物价、解决就业难问题以及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3.3政府应该注意干预的力度:通过实践可以看出,政府的干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的失灵进行挽救,而不能在根本上代替市场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的干预之间存在一定的主次关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干预本身有一定的限制范围,这种限制一般被称之为市场失灵,而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则有政府越位干预以及政府缺位干预两种。所以在实践中如果出现区域经济利益之间的冲突可以利用市场机制本身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段内自行消除的情况,政府就没有必要进行过度的敢于;而出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利益冲突比较严重,与此同时市场经体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利用自身力量进行解决的情况时,政府就应该增强干预的力度,甚至可以采取直接干预的方式。
3.4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效率与公平问题: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效率和公平是人们一直高度关心的话题,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这两者往往难以兼顾。站在本国国情的角度来说,政府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时应首先以效率和公平作为准则。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到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确保区域发展整体的效率还要确保区域之间的差距不被过分的拉大,在合理的差距范围内,兼顾效率和公平。
3.5组建区域公共政策管理机构:对于区域公共政策管理机构而言,其可由四大类人群组成,即高级政府官员、科技工作者、基层劳动者以及一般民众,由他们站在全局高度来制定和实施能够有效处理区域资源等长期规划中的各项核心问题,从而实现对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合理控制区域之间的协调成本。
作者:赵欣宇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