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风险社会对单位管理影响及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风险社会的来临对于单位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工作观念变动对单位人员稳定性的影响、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对单位管理责任的影响、风险社会的变动性对单位管理方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单位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完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的利益需求;改变单一的管理理念,推动责任伦理建设;提高单位管理的风险计算能力,防患于未然;增强单位管理灵活性,创新弹性管理方式。
【关键词】风险社会;单位管理;激励机制;管理理念;风险计算;弹性管理
“风险社会”是由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他很有预见性地分析了后工业社会的状况,并提出人类自20世纪末开始进入一个“全球风险社会”阶段。时至今日,风险社会已成为现代单位管理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风险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人类社会也同时面临着风险迅速增长的趋势。这种趋势在一系列灾难与突发事件发生后得到印证,并使“风险社会”这一重要判断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21世纪以来,如英国疯牛病的全球性蔓延、美国“9•11”恐怖事件、日本核泄漏危机以及全球环境与生态危机等,都是风险社会的重要征兆。贝克将风险界定为现代化自身可能引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1]他所阐述的风险,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灾害或战争状态,而是由现代化所引致的发展的另一面,是由完备的专家组织、经济利益集团或政治权力派别基于利弊权衡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导致的。工业社会的发展导致风险社会的来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甚至危及生命,并且这一状况是全球性的。从理论上看,风险社会主要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首先,风险的“人化”特征。风险的“人化”是指风险的形成是人为活动的结果。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利用更强有力的方式来影响自然和人类社会本身,致使风险结构发生了转变,即从以自然风险为主导演变为以人为风险为主导。人为风险是人类理性不断成熟、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后,其决策和行动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加深的负面结果,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期性,其迅速发展的全球化态势几乎影响到每一个人。其次,“风险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风险”相互交织。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果,其所具有的规范性在为发展提供保障的基础上,也为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感。除此之外,制度还为资本和市场的冒险行为提供支持。但无论是安全取向的制度还是冒险取向的制度,都存在着运转失灵的风险,使“风险的制度化”转变成“制度化的风险”,如此相互交织会产生更多更不可控的人为风险,“这个世界并没有越来越受我们的控制,而似乎是不受我们的控制,成为一个‘失控的世界’”[2]。因此,从本质上说,风险社会是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中现代性危机全面凸显的表现。
二、风险社会对单位管理产生的影响
风险社会的来临对于现代单位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工业社会的发展以及风险社会的到来,对全社会乃至全球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单位组织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人员又是单位组织的主体,所以,单位管理在不断出现的社会风险的冲击下面临着很多问题。风险社会对单位管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观念变动对单位人员稳定性的影响贝克在《美丽的工作新世界》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工作社会”这一概念,他论述了新的风险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切有酬工作都面临被高效的技术取代的危险,终身工作的观念已经消失。风险社会中的工作关系是无规则的,绝大多数人处于一种不充分就业状态,人们对于工作的观念以及人们实际选择的工作样态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终身工作理念行将消失,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多重的不充分就业形式。这种工作观念的转变对单位人员的稳定性产生了很大影响:工作形式多样化,工作场所不再限定于一个区域而可以是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可以相连接即可,甚至连工作的时间也不固定,不需要固定时间上下班,只要在期限内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这种在很多工作领域都出现的工作趋势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给人事管理带来许多困难。另外,公共组织内的工作人员开始从事副业工作。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使人们更易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开始投身副业,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全心全意投入本职工作,如果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就会造成组织核心离散,员工日益缺乏组织认同。
(二)风险社会的个体化对单位管理责任的影响在工业社会中,单位管理的首要责任是追求效率,其原因是受官僚制组织框架的影响。官僚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之上的一种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其完全依据正确文书和程序规章办事,不掺杂任何个人的主观判断,是非人格化的组织模式,具有专业化、科学化、程序化、层级化的特点,以达到对组织行动结果的控制。这一理性化的组织模式奠定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工具理性快速发展的基础。随着工具理性的渗透,必然形成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责任。但是,随着风险社会的显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人们对风险认识的共同性,使人们的个体化意识越来越强,单位管理不能再局限于以效率为中心而忽略人的本体性,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人不再只是管理的手段,同时也是管理的目的,这样就从根本上冲击了韦伯所提出的理性官僚制的非人格化特征,工作中开始涉及情感和私人生活。所以,对于单位管理而言,不能再仅以追求效率为中心,而应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将人的主体性考虑进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达到一种组织与组织成员共同发展的平衡状态。
(三)风险社会的变动性对单位管理方式的影响工业社会下的单位管理受效率导向和以事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影响,其管理方式必然带有一种控制性、刚性的制度化特征,依靠制度来约束人的行为、规范人的行动。制度化为管理带来了便利,但是也会带来风险。贝克曾提出“有组织地不负责任”这一说法,其主要表现为现代制度正在以组织化的方式制造风险,并且具有控制性的刚性制度无法有效应对不确定的、不可预期的风险社会中的问题,反而在复杂多变的风险社会下显得笨拙和僵硬,既无力解决当下问题,又隐藏了更多更大的风险。由此可见,工业社会下的具有控制性和刚性管理特点的单位管理方式已然无法应对现代社会风险,这对单位管理方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单位管理具有更加弹性化的特征,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符合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以更大的权变管理方式应对外界的不断变化。
三、风险社会背景下的单位管理策略分析
目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伴随着工业社会和风险社会的特征,具有比西方社会更大的复杂性,因而面临的挑战是极其艰巨的。对此,单位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一)完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的利益需求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工业社会的管理责任是以追求效率为目标,但是在风险社会下,必须考虑员工的利益需求,增强组织成员的认同感,使组织与组织成员共同发展。首先,改善奖少罚多的奖惩机制。目前单位管理的现状是惩罚多于奖励,对工作人员没有与任务相配套的奖励措施,却有一系列的惩罚措施,任务完成得好不一定有奖励,完成得不好却一定有惩罚,这极大地遏制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损害组织的凝聚力。因此,需要制定奖励制度,与惩罚制度配套使用,有奖有罚,同步进行。其次,奖励个人的同时奖励集体。如果只奖励个人,就会使人们隐匿信息而相互竞争;如果奖励集体,则会鼓励人们分享信息、共同完成工作,增强小集体的凝聚力。单位管理要做到在奖励个人的同时也奖励集体,以个人的努力带动集体的业绩,当某一个小集体中的某个人受到奖励时,对他所处的小集体也要从某一方面进行奖励,这样就会促使其他成员积极进取,同样为这个集体争取荣誉。
(二)改变单一的管理理念,推动责任伦理建设这需要从以下做起:首先,坚持制度与文化并重。随着单位组织中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工作时间与空间、社会资源与资本等发生改变,劳动过程的个体化趋向、工作的区隔化发展、社会的片段化特征愈发明显,个体成为弹性网络上的联结点。基于此,刚性的制度化管理方式将失去效用,转而向弹性的文化与制度并重的管理方式转变,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制度的制定也要具有灵活性,不能采用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一方面,要制定解决僵化、重复出现、固定问题的简化管理规则,及时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过时的程序性规则,尤其是要取消各组织机构内部自行制定的烦琐程序;另一方面,要确保单位管理的灵活性,领导者不必拘泥于刚性的制度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弹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有效使用自由裁量权。其次,增强责任意识。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的潜在性给领导者的决策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领导者要承担起比以往更大的决策责任。在传统的单位管理体制和社会发展价值观下,由决策者、专家集团、媒体等结成联盟,崇尚科学技术理性,为发展划定评价标准(即物质财富的增长),从而制造了风险,并以由他们主导的资源和话语体系以及传统的制度来转嫁责任,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面临风险并承担后果,这正是贝克所说的“有组织地不负责任”的体现。因此,责任伦理建构必不可少,单位管理必须做到权责匹配,在运用管理权力的同时,就必然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三)提高单位管理的风险计算能力,防患于未然风险社会的到来为单位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为有效应对风险,做好风险防御工作,需要提高单位管理的风险计算能力。风险计算之所以能够起作用,首先在于人们已经有能力对一些复杂的事情进行剥离和归纳,找到其共性;其次在于人们有能力将基于共性特征所做出的风险推算应用于其他貌似毫不相干的现象上;再次在于人们在统计数据、程序化处理以及保险契约规则方面已经取得认同。以上是现代社会赋予人们的预测和发现风险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单位管理过程中尤其重要。领导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其任何一个决策都能主导组织的发展方向,而在风险来临之际,如果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的前期预判,就会使整个组织面临严重的风险冲击。对于潜在的风险,我们并不是无计可施,只能静等风险到来,只要决策制定者具备一定的风险计算能力,能够提前对风险进行精确计算,就能对风险做到未雨绸缪,预防预警。
(四)增强单位管理灵活性,创新弹性管理方式传统社会中的组织机构是一种官僚制的金字塔结构,而风险社会中的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是一种基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组织在全时间和全空间范围内使资本处于流动状态,其范围非常广泛,且处于流动中的资本不仅包括产品和物质等实体,也包括符号,即文化符号与不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组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再保持价值中立和情感无涉,工作常与人的价值判断、文化结构、宗教信仰等纠缠在一起。个人的情感不同,完成工作的方式也就会有所不同,工作结果也会因人而异,人的因素成为单位管理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包含知识产权、特殊技能、关系资源和人际因素。领导在面对这样的组织成员时,刚性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显然不再是其实现管理目标的唯一方式,或者说不再是最有效的方式。风险社会带来的变化使得领导者的管理方式不得不更加具有灵活性,不得不积极探索和创新弹性管理方式,使组织成员更加体会到自己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大的自由空间发挥个人特性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满足自我提升的同时,提高组织整体工作水平,进而使组织更加有能力对抗风险。
参考文献:
[1]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9.
[2]吉登斯.失控的世界:全球化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M].周红云,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3.
作者:王拓 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