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目前,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社会矛盾冲突的增加已经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而高校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种种公共危机的强大冲击,我国高校公共危机管理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高校加强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各类危机事件,提升对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处理能力。
一、公共危机概念与性质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提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本文涉及的主要是指危害深重、影响范围广大的公共危机,如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MERS、SARS等流行疾病,校园暴力枪击等暴力恐怖袭击,食品安全等。类似的公共危机及突发事件不仅对社会的安定和谐造成极大的冲击,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也难逃厄运。公共危机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根据各类公共危机的表现形式可以归纳其性质主要包括:一是公共性,指其波及的范围较广,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严重影响公众的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等。二是突发性,指其发生前征兆性不强,突然爆发的危机无法给予人们充分的反应时间,或是来做一些相关的应对防御。且对于危机发生的时间、状态、影响等具有不确定性。三是危害性,指其发生给予社会、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及恶劣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或是人类的正常生活。四是传导性与扩散性,世界发展的日益紧密造成公共危机的传导与迅速扩散,典型的如流行性疾病,很可能跟随感染者的出入境扩散至其他地域或国家。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标准,可以将公共危机进一步分类。有些学者将公共危机按照诱发因素、空间范围、发生领域等标准进行分类,对于进一步深入公共危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诱发因素将公共危机分为自然危机与社会危机,而作用于高校的公共危机也可以大体按照这样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与归类。高校经常面临的公共危机主要是密切广大师生生活与工作,如校园火灾、流行疾病、校园食品卫生、校园犯罪等危机事件。
二、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必要性社会公共危机的频发已经危及到高校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对高校的管理体制与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非政府主体的重要成员,也是社会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主动承担起管理责任。危机管理日益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管理作用,保护校内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有效控制危机事件的蔓延,进而消除危机给广大师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高校有责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推行危机教育,提高高校内各权力主体责任感。高校管理者把危机管理支出纳入到财务支出的项目中去,定期组织一些安全知识教育与危机预防演练,在提高公共危机预防意识的同时,加强广大师生的危机应对能力。当公共危机发生之后,高校在进行危机应对动员时,并在安抚广大师生情绪的同时,鼓励广大师生积极面对,可以引入心理干预等方式,尽量将危机造成的损害减到最低,保证高校安全的稳定与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高校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为应对各类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高校也能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危机预防与应对工作,抑制危机的扩散与加剧,加强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各国高校建设的重点内容。我国高校也在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自我管理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几点问题,应该不断改善与加强。第一,危机意识淡薄。高校管理者及广大师生的危机意识淡薄,高校普遍存在对危机的诱因、征兆认识不足的现状,不能正确充分认识危机带来危害影响。高校管理者不能给予师生准确的信息,使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校内危机的蔓延,很可能造成校内恐慌,甚至引起校内动乱,并造成一系列恶劣的后果。高校对于广大师生的危机教育力度不够,对于危机教育也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可以说,危机一旦发生,师生们缺乏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因此,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是高校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第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律规范不健全。危机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基石,但我国高校公共危机管理仍缺乏相关的规范制度。虽然我国已经设立了《突发事件应对法》,但是各高校内部对于如何应对处理危机事件及相关程序流程还是存在空白,对于危机过后的善后工作及心理疏导工作缺少明确的规范与处理方法,高校也没有配备一套完整的修复救济制度,这是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开展的重要保障。第三,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组体系落后。高校内部很少专门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组织结构,校内危机发生后,往往由校领导或各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管理小组,组织缺乏规范性。高校内缺乏危机管理方面的专家、人才,因此,对于危机管理往往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危机处理结果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旦危机发生,松散的组织、匮乏的人员配备,加剧了高校公共危机的困境。此外,高校财务对于危机管理的支出不足,高校危机事件的处理需要各部门组织的积极配合,需要广大师生的积极支持,才能克服危机带来消极影响,进而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第四,校内公共危机预警机制不健全。在危机爆发前,如果能对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一个准确的预报与评估,并有效地将这一系列的信息快速地传输并广而告之,可以让高校管理者及广大师生准确及时地了解情况,一定程度上减少危机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但高校内还未有一整套科学的危机预警系统,在公共危机发生后,仍存在出现瞒报或虚报的现象,使信息的上传下达出现问题,这样往往会延误时间,错失控制危机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第一,培养高校主体的危机意识。高校管理者该注意自身危机意识的提高,主要包括高校内部的各级领导干部,应率先培养正确的危机意识。此外,培养和增强广大师生的危机意识也是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任务之一。高校有责任、有义务来担当这项艰巨的任务,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传播有关公共危机方面的信息,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危机的重要性,也可以组织专门的教育培训或是开展紧急状态演练等方式,进一步提升高校主体的危机意识,对于预防危机的发生及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第二,制定并完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和法规。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和颁布了一些应对危机状态的法律法规,如《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但从整体上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高校内部应该针对自身情况设定相关的制度规范,建立危机管理专项管理部门,完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与规章制度。而从世界范围内看,许多国家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紧急状态的立法工作,有的国家已经在宪法中明确规定紧急状态制度,而我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应该完善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及保障体系,相信只有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与监督之下,高校公共危机管理可以积极有效地开展。
第三,完善高校公共危机预警机制。首先,要建立快捷和畅通的高校公共危机信息系统。各高校对于公共危机的评估与认识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持,对于校内外的各项信息能够进行快速收集与分析,并能有效进行传递与沟通,确定公共危机的“警戒级别”。其次,建立高校预警系统。在确定危机警戒级别的同时,对于危机事件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整体的控制与监督。此外,高校内可以组织选拔相关师生团队,对公共危机的危害性进行宣传服务工作,这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培养公共危机管理专业人才。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亟需危机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但如今对于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深入,而高校也应该将这方面的人才组建成危机管理小组,专门研究与负责高校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科学的理论知识是我们应对和战胜危机的有力武器,促使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过程更具科学性、专业性,而对于公共危机管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公共危机管理的关键在于预防,高校主体应充分认识危机爆发后造成的严重危害,加强公共危机意识的同时,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但目前我国高校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危机意识不高,相关的法律规范不健全,组织管理不规范,预警机制不完善等,作为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我国高校在处理公共危机上也存在优势。因此,高校应根据现有问题,提升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作者:丁远 高娜娜 单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