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石油产业危机监管现况与完善之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和界定
所谓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其中事故灾难是指国务院2006年了9类我们国家经常发生的或特别需要重视的事故灾难,包括安全生产事故、铁路行车事故、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海上事故、城市地铁事故、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核事故、突发环境事件、通信事故。由于石油石化行业是被国家或者个人垄断的高危险的行业,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特性,冶炼制造过程有极其复杂的工艺,并且石油石化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石油石化行业的公共危机的发生有其行业特点,针对石油石化行业我们在此主要研究事故灾难这一类公共危机。
2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公共危机管理现状与问题
石油石化行业时时刻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危机。随着发展,其行业引起的公共危机频频出现:1989年埃克森石油公司的油轮在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的原油泄漏造成大面积污染曾导致公众的强烈不满;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壳牌石油液化气罐的爆炸事故在危机处理后能够稳定发展;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在时刻考验着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石油石化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行业危机频频发生的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并且将会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整个行业当中呈现。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导致危机发生时不知如何下手,不能很好地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使问题的复杂化。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2.1危机意识薄弱,监管形同虚设
石油石化行业虽然在某些技术和设备都属一流,并且行业内部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操作规范,对职工也会进行演习训练,但是都是有记录,没有实际操作。而且每个人的岗位不一样,涉及的安全问题也不一样,公司上下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缺乏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这些操作规范根本没有认真贯彻、执行,成为蒙混上级的作秀和摆设。
2.2危机预警系统不健全
然而事与愿违,石油石化行业对可能出现的重大事故缺乏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事故,公司上下一片混乱,根本无法从容应对。这样,在发现危机征兆和迹象时,没能迅速进行分析和整理,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按照可能发生的危机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
2.3缺乏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
危机管理控制中心是危机预防管理的核心部分,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并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中心,灾害发生后,一般都是临时成立工作组应付危机,这种工作组不能保证危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连续性,缺乏应对危机处理的经验。
2.4信息管理渠道不通畅
在危机的应急处理阶段,信息收集、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识别,以及信息等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危机爆发时,信息量就会猛增,各种信息都会按照各自的渠道迅速传递,而且应急处理时间紧迫,任何错误的决策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这时管理者存在漏报、瞒报、谎报、不报等逃避责任的行为。面向公众的危机信息不透明,公民知情权缺乏保障。
2.5缺乏有效的沟通,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为高危行业,石油石化企业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对施工现场周围的居民安全和环境保护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事故发生时,没能及时与当地政府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使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处在国家的大环境中,行为主体之间存在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不能只是被动的过分依赖政府,抑或孤军奋战。
3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思路
本文研究把危机处理分为三个阶段,即危机前、危机中、危机后阶段,三个阶段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只有危机前的全面的准备工作和良好的预警机制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危机,也可以在危机处理中有必备的后备保障,同时危机中的处理也可以最大化地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同时给予危机后工作减少很多压力,危机后的总结、反馈可以留下很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引人思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危机前的工作,所以,危机处理实际是一个封闭的闭合链。
3.1危机前处理阶段
危机前处理阶段主要是集中在危机教育管理机制、危机预警机制以及危机后备资源保障机制。
(1)危机教育管理机制:包括危机意识的培养和危机处理能力的增强。在危机没有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培养危机意识,所谓危机意识就是这样一种思想和观念,它要求一个组织的管理者和决策者要从长远的、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和平时期就抱着遭遇危机和应对危机的心态;预先考虑和预测可能面临的各种紧急事态的形势,在心理上和物质上做好对抗困难境地的准备;预测或提出对抗危机的应急对策,以防止在危机发生后束手无策。这就要求石油石化行业管理者面向所有职工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把危机处理演练和教育项目化、制度化,同时进行有效的考核,并和其奖金、绩效挂钩。
(2)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高效的危及预警体系;同时建立能够保证信息及时、准确传递的信息共享和收集机制;能够快速、准确分析可能进行危机发生的各要素和事件的危机分析和确认指标体系;预测到危机时及时、有效地把预警信息出去的危机预警传达系统;与媒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在预警期间,充分保障群众信息知情权的前提下,防止媒体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及时与政府进行协调,让公众主动参与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的危机管理措施,提高危机管理效率。
(3)必要的物质准备和条件支持。我们在应对危机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如需要的必备物资甚至是危机处理的专业人才、生产单位的技术人才储备等,以免在危机发生时不能够积极地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扩大危机的影响。
3.2危机中处理阶段
当危机发生以后,对于企业来讲最主要的是如何随机应变。以最快的速度来处理危机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危机中涉及的各方社会利益,维护企业形象,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危机处理阶段要在危机处理的常规部门的指导下,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中枢,同时有畅通的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合,寻求社会支持和政府帮助。
(1)设立常规部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并没有一个独立和常设的危机管理中心,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特点要求应对危机必须有一个反应灵敏、决策果断,能统一指挥的核心权力机构。进行危机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发生重大危机时,能及时建立高效的、统一的应急指挥中枢系统和强大的应急救援队伍,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造成危机中不必要的损失和失误。
(2)建立一套高效的情报收集和信息管理系统。人员因素对信息沟通的影响最大,也最敏感,因此,在危机管理中首先要注重人的因素。加快信息公开步伐,尊重公众的知情权。社会危机意识是全社会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培养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参与意识。危机一旦形成,应及时汇报与公布真相。一方面,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及时向政府如实汇报情况,不可隐瞒事实真相。另一方面,企业还应该通过正规渠道和官方媒体如实地向社会信息,让公众与危机事件的发展有一种知情的互动。
(3)进行积极的社会沟通,寻求政府支持,加强社会合作。在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寻求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媒体、社会组织、民间志愿组织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重要合作伙伴。
.3危机后处理阶段
危机管理不是单一的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从预防、处理、总结到警示的闭合链的循环管理系统。所以,对于已经发生的危机我们应在事后进行危机总结与反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优化整合,在以后的危机处理中也能更好的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认真分析总结危机给企业带来的经验教训,以便将来企业更好地应对危机,因此危机总结必不可少。危机后处理主要应该有以下几点:调查和分析危机原因。危机结束,系统的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预防和处理的全部措施,对企业的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评价。危机的事后评价也是危机总的重要一环,包括评价企业危机管理的预警系统的组织和工作内容;评价危机应对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方法等各方面。同时也应详尽地指出突发公共事件中反映出的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内部管理进行整改。结合分析评价的结果,综合归纳危机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就具体某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具体责惩到各责任部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