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论文2篇范文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论文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事业管理教学论文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设计滞后

我国早期管理定量分析这一课程的教学主要遵循了原理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但缺乏基本理论的具体应用。近年来,该课程引入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运筹学、博弈论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强调管理类学生通过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寻求定量分析的共性。尽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与专业结合不紧密这一根本性问题;加之课程对数理知识要求较高,课程本身的学习也显得枯燥,导致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定量分析这一课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就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而言,绝大多数学生是文科出身,骨子里习惯性地“排斥”数理知识的学习,他们仍然按照文科方法学习,对理论能够基本掌握,然而,一旦进入实验(践)操作环节,其定量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非常低下,无法学以致用。

2.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不断加大,各高校都纷纷改善自己的教学条件,设计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推广和使用下,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这种改进,一方面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针对管理定量分析这门课程教学而言,某些时候多媒体教学效果比不上传统教学效果,必须将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这是因为,传统教学主要以黑板、粉笔、讲义等作为教学工具,教学信息量有限,学生吸取知识量有限。但具体到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却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时间,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讲内容。

3.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

现在大学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与社会用工要求差距较大。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高校教学模式不合理,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缺失或不足。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实践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这种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据了解,很多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没有专门的实验(践)教学老师,也没有单独开设相关统计软件的操作应用课程,造成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践)教学的严重脱节。目前,多数任课教师(包括作者本人)采取抽调2~3个理论教学学时,利用多媒体将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学生本人没有现场跟着老师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下来,大部分学生仅仅掌握了管理定量分析的理论知识,没有接触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无法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当然在解决实际管理定量分析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少数学生可能通过自学学会了管理定量分析的相关软件操作,但由于缺乏教师指导而理解不深,无法对软件输出结果做理论解释,最终还是无法解决定量分析问题,更无法将分析结果与实践相结合了。

二、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学内容

对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材的选择,有以下的思考。首先,所选教材强调与专业基础知识相关。最佳方案当然是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特色需要的教材。遗憾的是,目前所有管理定量分析教材竟没有一本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紧密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多种教材,合理整合取舍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计划。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多为文科出身,对于选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使用上也必须经过仔细研究方能定夺下来,这也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其次,针对目前管理定量分析教材基本上是大管理类定量分析教材,无一本与具体专业结合紧密的现实,逐步创造条件,争取早日着手自编能够紧密结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特点,适应专业发展需要的管理定量分析讲义或教材。另外,考虑到管理定量分析要以应用统计学课程为基础,所以还需综合调整安排应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重复或遗漏重要教学内容。

2.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前我国高校管理定量分析这一课程的教学,正逐渐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教学转变,教学手段基本表现为“从某一单一教学手段向另一单一教学手段”转变。个别学校任课教师一方面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几乎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仍然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验(践)教学,属于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际上,管理定量分析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变“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继承传统板书教学的优点,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利用板书形式,仔细向学生推导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其次,个别章节内容适当引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拓展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第三,注重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理论讲授与软件操作相结合。

3.加强实验(践)教学环节建设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管理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首先,高校要加强师资培训。学校要加大SPSS、EVIEWS等统计软件师资队伍的培养,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加强管理定量分析相关软件的教学应用,把软件操作与管理定量分析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每章理论讲解完毕适当安排学生上机实验,让学生能够掌握软件的正确使用。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暑假社会实践机会主动开展能够运用软件分析的调研活动,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4.改变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

当前各高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多为考试课,一般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常用题型包括选择题、解释范畴、简答题和计算题等。为照顾到大多数文科学生,考核内容中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还要占到一定的比例,其中,计算题一般要占到接近50%的分值。但这种考核方式有它的局限性,那些通过短期突击的学生基本也能及格,对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却比较欠缺。因此,既然要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就必须同时重视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一般应由两个老师分别担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任务并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然后按照相等权重计算出学生的最后考核成绩。如果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安排了案例讨论的话,当然成绩评定可以考虑理论考试、实验操作、实践练习分别按4:3:3的比例进行。具体为,理论部分占40%,侧重考核学生对定量分析理论、方法、公式、判断标准等知识点的掌握理解程度;上机实验部分占30%,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正确使用;实践部分占30%,主要考核学生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其他课余时间进行),学生自主选择社会经济管理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选择指标体系、展开调查研究、确定定量模型、分析求解结果,最后提交实践报告。

三、结语

总之,管理定量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来说,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模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根据问题需要正确选择模型,搜集数据求解模型,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的用工需要。

作者:蓝英李伟任毅李儒林单位: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第二篇

一、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为中心进行分析,启发学生提出见解,做出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中心,从而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专业教学中一种普遍运用的基本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国外,案例教学法走过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从近些年所兴起的“慕课”、国外知名大学公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案例教学法在西方课堂教学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尤其是实行教学改革以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发展更是日臻完善。但相比于上述学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稍显落后,尤其表现在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材建设、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理论成果缺乏等方面。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共事业管理中教与学的脱节,学生往往过多地关注掌握理论知识,而未能学以致用,缺乏解决现实公共事业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的流程

一般来说,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流程包括选取案例、布置案例、思考引导、组织讨论和总结交流等五个环节。

(一)选取案例

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可以来源于多个渠道。一是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调查。当前高等院校和政府、企业的联系愈发密切,许多高校纷纷采用产学研的方式加强与政府、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学生进行产学研合作或者专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可以搜集和整理现实中的实际案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来源于大众媒介。信息时代最大特征就是信息爆炸,每天我们都要接触到以几何级倍增的各式各样信息。在这些纷杂的信息中,可以借用网络检索工具去寻找一些与公共事业管理密切相关的案例。

(二)布置案例

案例教学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所涉及的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如概念、原因和方法等内容。可以布置学生搜集与案例相关的材料,使其对某些问题形成必要的共识,有效地避免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出现漫无目的和信口开河的状况。在案例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和概括能力。在具体的某一案例中,案例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无序的,因此,应当提醒学生辩证和理性地看待案例中的信息和材料,从而识别出哪些信息本身作为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哪些信息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材料作为论据进行佐证;哪些信息是重要的,不可或缺,哪些信息是错误,可以不予考虑。

(三)思考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相应案例,并对案例做出初步的点评,补充学生在案例准备环节的漏洞,弥补其分析不够全面的缺陷。然后提炼出案例的主题,如公共物品案例、文化产业案例中的“公共物品”、“文化产业”等,概括出案例反映的关键问题,布置讨论的相关内容。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鼓励他们提出新颖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学生难以把握的实质内容,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

(四)组织讨论

主要分为个人讨论和分组讨论。个人先通过阅读、研究和分析获得自己关于案例所反映问题的见解,之后便可以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这个环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对待案例看法和认识的机会。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率,建议小组讨论的规模以4~6人为最佳,讨论中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简要说出自己的分析以及对待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照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顺序逐一发表各自高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进行完毕,再接着进入下一个问题中,也可以将几个问题关联起来进行系统讨论。为了激发小组成员的创造性的思维,可以允许有不同的意见冲突,无需达成一致共识。

(五)总结交流

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讨论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揭示出案例的理论和观点,在总结过程中应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而非简要对案例下结论。可以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出,对于分组讨论中有争议的问题,给予解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做出进一步思考,同时对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予以表扬,对欠缺给予补充,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公共事业管理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及改进建议

在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教学内容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教学效果也进一步得到提升。以所在学校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教学考察发现,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课程出勤率和活跃程度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观。在对110名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中发现,有83.9%的同学认为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很好”,有14.6%认为效果“一般”,仅有1.5%认为效果“差”。但是,案例教学法也面临着困境: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看,批改学生作业工作量大,备课工作量大,而且教师需要能够掌握大量案例,并能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教师要求较高。另一方面,目前学生对于案例教学并非能够完全适应,尤其是每次案例分析都要求学生查询大量的相关材料,做课前准备,学生从心理上都觉得是额外的负担和压力,因此一小部分学生选择应付了事。针对上述问题,应该探索更具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开展案例教学法,在此给出几点建议。

(一)组建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团队。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课程涉及的学科较多,内容较为庞杂,因此,应当组建拥有公共管理、政治学等专业背景,由教授讲师助教共同构成的公共事业管理学教学团队。针对主讲教师的学科背景,分配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能够扎实灵活地开展本学科内容的案例教学。

(二)建设和完善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库不是静态的资料库,而是应当随着公共事业管理的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要注重通过多渠道获取、加工和制作好的教学案例,经过案例教学和学生反馈,修正和完善所讲授的案例。此外,还要确保案例的前沿性,适时地淘汰旧的教学案例,积极增添反映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最新案例。

(三)开展产学研合作。

要鼓励并创造条件选派青年专业课教师到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建立产学研基地,培育良好的“产学研政”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去基地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深入了解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的运作方式以及民众的公共需求,将实践案例运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环节中。

(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实质上也是师生间的互动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在案例的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与学生保持融洽的沟通,积极听取学生对于案例选取、问题设计和组织讨论的意见建议。针对在案例教学中出现的如“跑题”、“冷场”、“发言不均”等问题,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社交工具,与学生保持互动,培育良好的师生感情,共同推进教学过程的开展。

作者:吴磊孙莉莉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