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服务型部门建设途径选择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新时期政府管理的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抄照搬。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者彼德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路径》一书中提出了四种政府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模式、参与型政府模式、灵活性政府模式和解除规制政府模式。从服务型政府的创新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大致可分为发展型、保障型、参与型和治理型四种。
一、效率优先的发展路径
发展路径以效率为核心价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投资环境为重点,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努力树立政府的“亲商”形象。在发展路径中,企业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对象,招商引资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经济快速增长是政府服务的主要绩效。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在当地“安家落户”,各级政府积极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关键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在各地生动实践中,发展路径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工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统一规划实施交通、通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招商引资硬环境。二是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费征缴、口岸通关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特别政策,为企业生产经营开辟绿色通道。三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普遍推行集中审批和服务制度,如窗口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全程、并联审批、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四是规范行政管理和执法行为,坚决制止“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骗税骗汇、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注重公平的保障路径
保障路径以公平为核心价值,以社会和谐为中心,以解决和改善民生领域问题为重点,努力树立政府的“亲民”形象。在保障路径中,弱势群体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对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是政府服务的主要内容,社会和谐安定是政府服务的主要成就。解决民生问题要靠发展,但发展并不等于就解决了所有民生问题。从废止收容遣送办法、尊重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取消农业税、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出台物权法和食品安全法……这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措施的出台,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归纳起来,保障路径的主要做法有:一是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二是以满足困难群体的基本需求为目标,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是以教育、医疗、住房为重点,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机制。四是以残疾人、老年人为主体,健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福利供给模式。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扶贫开发工程,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倾听民意的参与路径
如果说,发展路径、保障路径是政府的单边行动,参与路径则是政府与公民的双边互动。参与路径以程序正义为核心价值,以民意表达为中心,以扩大公民有序参与为重点,不断提高政府对民意的回应性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努力树立政府的“尊民”形象。参与路径的主要做法有:一是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领导电子信箱、领导接待日、热线电话、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加强政府与公民间的沟通。二是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邀请相关专家分析论证,提出政策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三是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如城市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等,在决策前利用媒体、网络等进行公示,充分听取公民、法人和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建立社会听制度。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帮助决策部门发现决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加以修正和完善,如价格听证、立法听证等。总的来看,这种“参与式”治理模式正逐渐成为各个地方政府行政决策和立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民主协商的治理路径
如果说,在发展路径、保障路径、参与路径中,政府处于居高临下的优势地位,公民是“被服务”,那么,在治理路径中,政府与公民则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民主协商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治理路径以协商民主为核心价值,以限权和问责为手段,努力树立政府的“民治”形象。在城市,凡是拆迁工作做得好的,都是多方民主协商、充分协商的结果。在农村,浙江省温岭市的“民主恳谈”就较好地实践了以“对话、协商”为特征的民主治理模式,“泽国试验”将民主恳谈导入镇政府的预算过程,“新河试验”将民主恳谈与完善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有机结合。“泽国试验”与“新河试验”表明,民主恳谈运作完全符合现行法律的框架规定,而且进一步激活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并使之更加充分发挥。归纳起来,治理路径的主要做法有:一是明确政府职能定位。合理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将不应属于政府的职能交还给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同时将属于政府的职能收归政府所有,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公开,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二是优化行政权力纵向配置。按照“财力和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合理划分层级政府之间的公共服务权限,促使行政权力重心下移,使基层政府具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建立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通过在农村普遍推行村民自治,在城市推广“共建共享”的社区自治,促进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有机结合。四是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通过公共服务外包、合同出租、联营联办等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各种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五是建立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公共服务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公共服务职责,以致损害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和社会影响的,追究其责任。
五、四种路径之间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政府工作的侧重点也不同。如果把服务型政府比作一座大厦的话,发展路径、保障路径、参与路径、治理路径则是支撑大厦的四根支柱。四种路径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相互排斥的,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四种路径相互之间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政策组合。发展路径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围绕发展经济、“做大蛋糕”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发展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发展了,实力增强了,才有财力和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路径强调,改革发展的成果应该人人享有,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围绕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在强调经济效率的同时必须注重社会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只有社会安定有序,经济才能持续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造福于民。正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如果不强调安全第一,迟早会酿成大祸。参与路径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围绕公民参与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促进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治理路径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围绕达成共识这个中心任务来展开,科学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通过协商、合作、问责的手段,促使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治理路径下的服务型政府并不是要剥夺政府的权力,而是说明政府的权力并非凌驾于社会之上或不受控制,它来源于社会、受制于社会并且服务于社会。无疑,治理路径更有利于对服务型政府的行政权形成有效制约,有利于增强服务型政府的合法性,有利于服务型政府施政目标的合理化,有利于服务型政府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综上所述,发展路径、保障路径、参与路径和治理路径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同手段,分别从不同侧面强调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实践中,更常见的是这四种路径的不同组合。
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务公开为重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谣言止于公开,廉政来自透明。只有行政机关的政策法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都公之于众,才能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包括立法活动、法律条款、政策实施、公共财政以及其他有关的政府信息等,都要向社会公开。特别是要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公开,包括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预算和执行情况等都要公开透明。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以及医院、学校、房产、公交、通信、水电气热、有线电视等公共事业领域,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所有公开的政务信息都要通过网络,所有可上网办理的政(事)务都应开通网上办理服务。
(二)以行政问责为重点,建立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了保证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在整个行政流程中实施绩效管理,建立系统的监督考评制度和完善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首先是“评什么”。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科学、规范地确定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既要有经济指标,也要有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指标;既要考核已经表现出来的显绩,也要考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既要科学合理,也要易于操作。其次是“怎么评”。坚持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建立开放透明的绩效评估运行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内部评价机制,增强考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公民评议活动,将管理和服务对象纳入评估体系,并逐步提高公民评估的参与面和权重比。此外,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专门的社会评估组织,鼓励有关专家学者对各级政府绩效进行科学的诊断和评估。最后是“结果怎么用”。要本着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到“四个结合”:评估结果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相结合,评估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相结合,评估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评估结果与行政问责相结合。特别是要通过政府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长效机制,追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失职、渎职责任。
(三)以低收入群体为重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分好蛋糕”与“做大蛋糕”的关系,将普惠民生作为各级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民生福利支出增幅快于财政收入增长。一是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扩大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保障水平。二是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形成统一经办、运行有序、覆盖全民、相对公平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着力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推进市级统筹,有条件的地区推进省级统筹,长远而言应该做到全国统筹。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四是建立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促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五是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四)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引导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一是加快推进“扩权强县”和“强镇扩权”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县级和镇级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缩短公共服务流程,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探索建立机构设置综合、管理层级扁平、运行机制高效的新型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二是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和扶持第三部门,鼓励各种非政府组织参与到政府治理之中。政府主管部门或挂靠部门加快与中介组织在“人、财、物”关系上的彻底脱钩。推进社会中介组织自律机制和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市场性、社会性、中介性为主要特征的中介组织管理体制。三是不断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民参与管理是公共行政治道变革的基本原则。要适应社会结构变化,树立以参与、回应、互动为核心的新的决策理念,实践以科学理性、平等协商、利益协调为特征的新的决策模式,逐步形成公众参与、双向互动的利益表达与决策机制。四是加强服务型政府非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加强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责任意识、自律品格、协调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培养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相契合的公共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