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解析图书馆人文管理范文

解析图书馆人文管理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解析图书馆人文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解析图书馆人文管理

[摘要]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图书馆馆员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本文认为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人文精神;表现

公共图书馆作为诸多文化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始终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且不断变化。传统的图书馆更多注重的是馆舍的面积、存书的数量、设备的配置、经费的投入、图书的外借量以及接待读者的人数等“物的发展”,而对“人的发展”这一重要因素相对考虑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从“书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标志着图书馆人文精神构建的开始。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它把人作为评价一切的标准和行为的出发点、落脚点,在整个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思想理念,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充满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意蕴和民主价值观,是一种文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具有社会精神文明的共性和行业特征。

图书馆人文精神最根本的特征是“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通过更新服务手段,改善服务条件,开展主动交流,提供更多更新更美的优秀书刊,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读者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体现出图书馆普及性、全面性、发展性、主动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服务特点,最终实现人性化的服务目标。即把一切为了读者,让读者满意,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图书馆服务人性化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现代管理的核心,也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要见证。

服务方式人性化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举措。人性化服务是指图书馆以别致的馆舍、一流的馆员、多元的藏书、先进的技术以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来满足读者需求的服务方式。图书馆在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的同时,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实现图书馆馆员的人生价值。

图书馆人文精神具有导向、塑造、培养和激励等作用,对读者群的道德修养、思想观点、社会知识、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以所有读者为根本,尊重读者,维护和保障读者的合法权益,保护读者有效行使信息参与权,并认真采纳他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要保护读者的隐私权,对读者来馆查询、检索、利用的各种咨询信息加以保密,进而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去满足读者的需求,让图书馆信息资源能够通过读者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图书馆馆员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深入挖掘图书馆员的智力和潜能,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馆员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处在和谐、奋进的环境之中。要充分考虑馆员的愿望需求和理想,体现出对人自身的认识,对人尊严的维护。制定出一整套相应的管理体系,切实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在图书馆的管理中,要采取教化、疏导与激励方法,用柔性手段进行调节与控制,用非强制性的方法去影响感化。要强化和提高馆员的信息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对现有馆员的培训。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全员培训,并注意分层次、结合岗位特点,使馆员普遍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自动化系统知识以及数据库知识,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社会效益,使人文精神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要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始终,体现在图书馆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

在设计和建立图书馆时,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建构思想,以优越、便利的地理位置,高雅、新颖、亲切的格调,文化意蕴浓厚的建筑造型等,使图书馆成为都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环境之一。在馆内功能布局、设备购置和设施摆放、服务产品、服务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处处给读者以亲切的关怀,为读者提供舒适、优美、洁净的环境,通过良好的环境和人文关怀去感染读者,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办馆理念。

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将人性化的因素很好地融合进去,充分体现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建立良好舒适的亲情化的服务环境,在服务措施上表现出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特点,使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要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宗旨来开发新技术、运用新技术,让新技术成为读者方便、快捷、准确获取信息资源的工具。充分应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知识,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人群解决不同的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富有特色的服务,起到知识导航的作用。

同时,在藏书建设方面也要做好前期调查和后期信息反馈,以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导向,调整馆藏结构,优化资源体系,为读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