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农村公共管理问题范文

浅谈农村公共管理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农村公共管理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农村公共管理问题

[摘要]为了加快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和生活条件,加快实现乡村发展战略,从农村行政管理部门、农村教育体制、农村经营体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宗族关系等方面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的教育文化事业等取得较大进步,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社会;振兴

1农村公共管理的概念理论

1.1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良好的公共管理对人权的尊重,同时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农村公共管理不仅是对农村农民的真实体现,它是一种更加具体、实际的管理活动。农村公共管理是我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基层稳定的中间力量。

1.2农村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大力加强农村公共设施,突出发展科教文卫体育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成果,为农民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设施保障;村民通过农民基层自治,依法管理和规范农村各类组织和活动,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面貌,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同时调动社会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管理之中,体现其存在价值,进行补缺。

1.3农村公共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公共管理人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因此公共管理人员要代表农民的利益,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认真行使农民赋予的权力,履行自己的义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工作重点,依靠社会各界的力量,因地制宜的提出适宜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出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结构、农村用地规划方案,实现规模经济发展,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不断的把农村产业做强做大,发展乡村特色农业,让农业与其他产业结合实现农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注重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改变农村固有的思想,让农村融入市场经济,努力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增加科教文卫事业在农村中的投入和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农村走向城镇化。

2我国农村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

2.1农村行政管理部门臃肿

在我国乡级政府,财政供养人员过多,乡村两级行政机构积累了过大的管理成本,也积累了严重的债务。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在农村的末级政府,自然具备了国家政权的基本职能,其行政机构的设置都要与上级行政部门一一对应,对农村的活动产生了过多的约束。

2.2农村教育体制不能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与农村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农村中我国教育基础设施都相对比较薄弱,而政府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在中西部地区实行中小学集中办学,实行义务教育。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但是他们的教育等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出现现在的农村子女入学难等情况。政府应当注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农村教育的软硬软件建设,确保能够缩小农村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达到一种基本的平衡。

2.3农村经营体制的制约

农村现行的经营体制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管理的合理化和集约化。由于农业行业的特殊性,各级政府和村委会并不能对农民的经营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土地特有制度导致村委会对土地具有流转和租赁的权利,因而导致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普遍降低。现在由于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价值也来越重要,出现了政府的收入主要依靠土地来实现,同时加剧了村委会的权力影响,对村委会不能有效的监督,更加加重了农村基层服务的运行成本。

2.4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固有的思想,导致农村没有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开支,无力承担一次性高额的养老保险金额。现阶段,在农村中家庭保障依旧是农村中最主要的养老保险方式,依靠血缘关系构建的家庭依旧是最坚固的保障,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更多的子女迁入城市,出现的家庭空位现象,导致部分老人无人看管和照料,出现种种不孝的情况,国家的权益保障也无法进一步落实。

2.5农村公共管理人才的匮乏

农村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国家落实政策时,对许多贫困的农村优先发展,确保硬件设施的全面保障。硬件设施在国家宏观政策下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对于人才方面的发展却是发展缓慢,管理薄弱。农村人才资源长期处于匮乏状态,农村落后的面貌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很多人才在选择就业时依旧会留在大城市中,连农村大学生也避免再次回到农村,选择在城市中就业。

2.6亲缘宗族关系的制约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但是在中西部农村依据存在着依靠亲缘宗族关系的农村人情社会。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范围内,人情关系补充解决法律制度的空缺,达到农村公共管理的合理推动。但是在大范围中由于人情社会的错综复杂容易出现基层管理组织的权利中空,甚至人情关系构建强于法律制度,依靠威望和关系来实现农村公共管理的落实。

2.7非政府间组织定位错乱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对非政府组织的界定不清晰,有的只是存在于学术方面,对农村中迫切需要的多种非政府组织完全处于空白期。有时非政府组织反而成为政府施策的阻挡者,没有正确的定位自己。同时由于许多政策的限制,导致非政府组织的活动相对较少,指导能力有限。

3如何加强我国农村公共管理

3.1加快促进乡镇机构的改革,实现资源整合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应该因需而设,不能仅仅依靠行政权力的匹配增设部门,出现乡镇一级行政人员过于庞大。同时应当将部分权力收归县一级单位,简化部分手续,实现政策由县到村的直接落实。乡镇作为基层的行政单位,应当更多的为农民服务,减轻农民的负担,而不是对政策进行考证和批示。淡化村民委员会的行政职能。基层村民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稳定。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职能由村委会担任,因此出现了很多腐败、权责不清的事情。在农村公共管理中,村委会应当定义为农民自治的群众性的社区组织,给予农民有更多的空间来管理和约束自己。合理利用政府之间人才流动和精准扶贫的资源。在现有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外来工作人员的思想,淡化原有的行政体制,简化政府的职能,将乡镇机构的职能主要收归县级,同时村级的服务职能得到体现,让农民通过村委感受到温暖,实惠。

3.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去就业,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专业性人才,积极的开办各种培训班,弥补农民工技能上的缺陷,让知识改变人生深入人心,鼓励大家学习。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的一线教师,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的培养计划,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待遇。采用人才引进的办法,吸引人才到农村一线工作,给予丰厚的待遇,确保人才引进能够落到实处。

3.3改革农村的经营体制

对农村的经营体制进行改革,由村委会统筹落实土地的具体方案。根据国家政策实现土地的三权分立,将土地用活,避免出现土地荒芜荒废等情况。村集体可以将土地进行统一的租赁和流转,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同时解放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民的双重增收。农民的土地得以流转,而农民有了空闲时间,便会更加注重公共管理。有经济基础和能力的农民也可以成立专业合作社,与村委等签订协议,合理利用乡村资源,盘活经营体制。

3.4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充分利用乡镇村一级的行政职能和服务职能,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不再依靠养儿防老的思想,解放思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时展必然的要求,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实现社会保障由多方共同承担。社会保障中保障基金社是农村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资金应当由个人、集体、政府等共同承担。以体现各自对社会保障所起的作用,也是和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经济情况相适应的。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实施者,应当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避免出现重工轻农的现象,均衡城乡发展,同时个人和集体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和义务,最终建立起由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承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实现资金来源的多途径模式,减轻各自的负担和压力。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共同结合。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加上地理国情的复杂,不少农村地区依旧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不可能完全做到社会完全保障,采取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方式。实际上,家庭保障一直都是我国农村的最基本保障方式,即农村的子女养老模式,也是现行农村最常见最合理的保障方式,具有其他社会保障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在长时间里家庭保障与社会保障结合依旧是我国农村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模式。多层次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由于我国幅员广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西部、中部、东部发展状况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的村之间、同一村的不同农户之间的收益和生活水平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单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可能做到全覆盖,因此应当建立以国家基本社会保障为准则,多层次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家庭和集体的作用积极发挥出来。由于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摸索阶段,各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形成对应的法律体系,也没有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目前,我国没有农村基本社会保障法,也没有专门的法规,使得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3.5积极探索人才引进与人才发掘

为了在农村发掘更多的人才,在农村形成人才聚集的模式,需要由政府、社会、高校、农村四方共同合作,并形成以政府主导,其他三方积极配合的管理格局。调整高校高等教育的布局,改善高校结构类型,对有条件的高校针对性的培养农村新型高等教育的人才。同时高等教育部门应该改变高校集中在大城市发展的布局,积极探索在非省会地级市或县级市等发展高等教育,推动高校的发展与当地农村产业结合,实现高等教育对农村的社会改造。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动青年学习职业技能,便于快速的融入农村中。推进高等教育院校的专业改革,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院校,进行专业改造和创新,办出高水平的专业。结合当地情况,估计高校毕业生和优秀人才到基层农村就业。国家每年都在选调优秀毕业生到乡镇工作,同时也在选调紧缺专业人才到基层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与农村的紧密结合。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需要制定和落实保障鼓励政策,妥善安排大学生到村工作、学习、生活,为大学生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跟踪和管理好基层的大学生队伍,为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做好铺垫。同时在农村中要积极的挖掘人才,找到本地的人才,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寻找本地人才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有着一定农村公共管理能力的人才加以重视,改变原有的以学历、身份、资历等看待人才的观念,要形成只要对农村公共管理有帮助的人才都可以重视和管理。发现本土有用的人才后,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将公共管理的专家请来,让专家对农村本土的人才进行短期的培训,增加知识和视野。让本土的农村公共管理人才走出去,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有计划地培训,实现系统化的学习,进行深造,作为农村公共管理的后备储蓄人才。同时注重开发本地有潜力的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型人才,将他们组织起来通过考核择优录取,选送入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的培训,建立一批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工作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6加强农村法律制度的建设

农村一直都是我国法律制度的漏洞,很多人并不了解法,甚至犯法也不知道。有必要推进农村的法制建设,让法律深入农民的心中,让大家知法懂法,构建一个法制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一直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大家都知法懂法守法,才会避免人情宗族社会的存在,实现一切依靠法律事实说话。现在普遍的推行方法就是将法庭搬到农村中,让大家都能看到触犯法律的后果。通过流动法庭的宣判,使农民对法律有新的认识,避免人情社会带来的不满情绪。有条件的村镇还可以设立法律援助站,对农村公共管理的相关事宜进行解答和帮助,使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保证公共设施的实施。

3.7非政府组织定位恰当,积极补缺建议

由于政府职能转换不彻底,地方财力有限,农村建设任务繁重,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的许多领域还存在“缺位”现象。非政府组织可以自行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其非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例如有着强劲发展动力的地方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可以积极倡导农民专一化种植,获取较高的收入,同时合作社或者企业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解决部分困难户的实际情况。政府积极改变和简放职能,让市场变活,给予非政府组织更多的空间。

3.8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化发展

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不单单是人才引进和挖掘,更加注重硬件设施的投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乡村道路,将道路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实现家家都有安全饮水。推进农村新能源的建设,引进天然气等新型能源,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办法,不断的改善农村的生活和卫生条件。不断推进农村的网络建设,实现网络与广播电视的结合,发展农村电商和邮政业务,积极发挥网络服务为农村居民服务的作用。

4结论

加快农村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应当加快构建有关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相关法规体系,同时结合多方力量,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村,使农村一切都有据可循,有理可凭,实现乡村的法制,使农村公共管理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

[参考文献]

[1]苏宝芳.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现状、成因与对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03).

[2]陈玉宝,王岚.甘肃省农村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甘肃农业,2008(10).

[3]石皓晨.我国农村公共管理人才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2015(56).

[4]刘碧莲.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管理问题与举措[J].才智,2015(18).

[5]曾科兵.关于加强农村公共管理的探讨[J].三农研究,2012(03).

[6]陈祥梅.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管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02).

[7]廖晓明,周玮.我国农村公共管理型人才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2008(07).

[8]方羽程.浅议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管理[J].农村工作通讯,2014(03).

作者:潘学飞 单位:成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