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基层干部政策执行力范文

基层干部政策执行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层干部政策执行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基层干部政策执行力

一、政策执行的背景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之前,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政策科学是研究政策制定的科学,正确地制定政策乃是解决政策问题的关键,政策执行不存在问题。只要政策能够被制定出来,就被立即执行。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并没有引起西方政策学者们的重视。美国的一些政治思想家一般比较轻视公共行政人员和官僚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传统的观点是政策由立法机构制定,行政机构只是照章执行。这种认识忽略了行政决策的重要性,特别是忽略了基层组织的决策者在确定有效的政府政策中的重要性。2007年的湖南干部新政正在悄悄运作和开展:“县乡干部直升省厅”、“招贤博士后干部”“外省干部空降湖南”、“湖南干部外挂粤浙”,体现了青年干部流动轮岗规模大、形式多、特色强的特征。其中宁乡“5127”计划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有力推动了宁乡的乡经济发展。

二、政策执行的定义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严强在《公共政策学》中对公共政策执行是这样定义的: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操作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选择相应的政策工具,采取宣传、试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已合法化的公共政策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政策既定目标的动态过程。

三、基层青年干部的特点

基层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各项工作的直接落实者,其执行力如何,既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又关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执行力直接考量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基层青年干部站在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前沿、第一线,其执行力的好坏是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的关键和基础,也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扎根基层的青年干部一方面在年龄上优势明显,大多数刚刚毕业于各高校,精力充沛,有理想,有抱负。知识结构丰富,涵盖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理工科、农学、师范类等学科。另一面由于缺乏经验,不得不适应环境,善于学习,在为人处世方面略显浮躁,仍需沉淀。“纸上来的终觉浅,方知此事要躬行”,基层工作复杂多变,青年干部不得不学会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宜,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四、基层青年干部执行力薄弱诱因

(一)利益诱因学而优则仕,传统文化如此熏染,个人利益首位思想容易动摇青年干部的价值取向。集中表现在:唯团体利益,不讲大局;唯个人利益,不讲奉献;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为什么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曾锦春最终因贪污受贿而入狱,其根源在于他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不坚定。

(二)中庸无为陷阱基层工作艰难又清贫,青年干部初来乍到会有激情,持续一段日子,激情递减,由于官场中庸无为思想左右,很多青年同志也学会求平安,不讲作为,敷衍了事。集中表现在:唯热情,不求落实。空有一腔壮志豪情,手却无缚鸡之力,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有的遇到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束手无策,本领恐慌,打不开局面。唯现状,不求长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安于现状,谋事无规划,做事没重点。不思安危,不思进取,工作缺乏闯劲。“怕”字当头,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不愿得罪人,怕困难,怕惹事,怕诬告,怕丢票,怕担责,遇事避重就轻,碰到问题绕道走,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长此以往,这种执行易滋生干部的悲观主义。

(三)红色文件解读误区基层青年干部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党委和政府的决定、决议、指示、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学习不够,思考不够,理解不深、不透彻、不系统,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照本宣科,唯书唯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问题意识不强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基层青年干部如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问题意识不强,就很难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种居安思危的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么就很难做到防患于未然。没有方向的工作就像暗夜没有灯塔的航行,青年干部要树立标杆效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矛盾抓不住,则出力不见效。不能通观全局,以战略的眼光去看问题,再加上统筹协调不够,政策执行力自然薄弱下来。

(五)手段和目的链误区西蒙在手段——目的分析结构的局限性中写道:使用有限的手段实现最大价值必须是管理决策的主导准则。而很多基层决策者往往不看过程,只看结果。其实这种提法是不科学的,也是执行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完成任何工作都必须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如何取决于干部的执行力。在手段目的链中,每一个手段都可以作为目的本身,此目的不再为达到另一目的为手段。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中间价值,每一次执行力度决定了中间价值的实现,如此反复,影响到最终目的的实现。

五、影响青年干部政策执行力的因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是由一定的执行人员去贯彻实施的,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创新精神、高度责任感、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如果政策执行人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政策精神实质,不能透彻地理解政策,造成政策失真,就会在传达、宣传、执行政策时扭曲政策、曲解政策。政策执行人员对政策执行人员形成影响的因素大体有以下方面:

(一)执行者的政策水平基层青年干部政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的好坏。政策执行人员要在对政策性质、精神实质、含义、内容等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认真执行政策。理解力决定政策水平,没有完全理解政策,或者曲解政策势必影响执行效果。一些政策执行人员由于对政策精神理解不透,采取的执行措施不力,对政策的贯彻不及时,执行时又机械地照搬照抄,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富有创新精神,其执行的效果很不理想。此外,执行者对政策执行过程的驾驭和对具体问题的应变处理能力,也是他们政策水平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会影响执行效果。

(二)执行者的政治觉悟与职业队道德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政策执行活动需要执行者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党性、政治纪律性在执行者身上体现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效果。政策牵涉到对利益的分配和对行为的调整。当基层青年干部身兼政策对象和执行者双重角色时,执行者的思想政治觉悟成了执行的关键。觉悟高的执行者,尤其是领导者都要把国家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放在首位。执行者对职业道德的模范遵守,以及道德规范对执行者的约束力大小,也是影响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提高基层青年干部忠实政策的自觉性。政策执行中,道德约束起着法律制度约束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执行者的意向、责任感、工作作风意向是个体对某种现象所持的主观评价与行为倾向,它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的强度。执行者对政策评价的标准,对政策的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决定他们对政策执行所持的积极意向或消极意向甚至抵触意向。提高执行者的政治素质,培养其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和执行政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培养执行者意向的有力措施。执行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才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和对工作的推动力,才能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缺乏责任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盛行,其结果必然是敷衍塞责,玩忽职守,工作得不到落实。

(四)执行者的知识结构和组织管理能力一个合格基层青年干部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应该熟练地掌握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所从事的政策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广泛地了解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及法学等各领域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取得较大的主动权,能力是知识的综合反映,合格的执行人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执行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组织管理活动。政策执行不仅要有胆识,能够审时度势,做好宣传工作,争取各方势力的支持,动员各种资源,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维持组织的凝聚力,而且要机动灵活,随机应变,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政策实施。正如巴纳德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写到:“决策的艺术在于:对现在还不适当的问题不作决策,时机不成熟时不作决策,对不能有效地实行的事不作决策,对应该由别人决定的事不作决策。”

六、加强青年干部执行力的措施

伟大的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说:“物尽其用,货畅其流,人尽其才”。如何留住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奉献基层,脚踏实地谋一方幸福至关重要。

(一)优化干部知识结构2005年湖南全省1483名各厅级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184人,占12.41%,20455名县处级干部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以上的886人,仅占4.33%。从党政领导干部的专业结构来看,农学、师范类专业居多,金融、经济、法律等管理专业的较少。如今湖南青年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悄然改变。只有丰富的干部结构,才能弥补各个领域人才匮乏的空缺,在作出重大决策时候能够咨询参谋的作用。

(二)构建积极官场生态长期以来,干部队伍长期处在相对封闭状态,信息相对闭塞,缺乏活力,难免产生保守、僵化以及固步自封的现象。由于干部队伍中大部分人固守一个地方,积习甚重,加之近亲繁殖等因素,使得很多青年干部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突破能力日渐退化,打破常规引进源头活水,意在改善青年干部队伍,开阔视野,激发朝气,更新观念。

(三)扩展人才流动空间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青年干部决心扎根基层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已经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的地结合起来了。只有建立有效的基层人才向上涌动机制,才能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从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看,最高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如果青年人才能够立足本职岗位,又能达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那么他们也会量才而行,适才而安。

七、结语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充分配置基层青年干部人才结构,提升他们的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其观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