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体育旅游开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体育旅游的内涵分析
体育旅游是体育和旅游的有机融合,是通过体育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相互补充,把体育作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到目前为止,对于体育旅游的定义人们还没有较一致的观点,但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把它视为以体育为主要内容或主要目的的特种旅游产品。《体育大词典》中这样解释到:体育旅游是“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游览活动。”根据这一认识,体育旅游是一种旅游。而又根据语言学造词法的理论,体育旅游这一概念名称属于主从式,或叫偏正式,即前者是从属于后者的,是修饰、限制的部分;后者是主体,是被修饰、被限制的部分。主体部分表示实质,从属部分表示特征,两部分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在体育旅游的概念中旅游是其主体,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并不是所有活动的主体部分都是旅游,有一部分的活动主体是体育。特别是大型活动、专业性强的体育活动和危险系数较高的体育活动,则更不在旅游的范畴之内。因此从语义角度,体育旅游不能涵盖这一交叉领域。可见,体育旅游这一概念无论是从内涵和语义上看,还是从实际操作层面上看,均不能涵盖体育与旅游的交叉领域。
我们可以将体育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体育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非盈利目的而进行的以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旅行和逗留,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对此,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从广义上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心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体育旅游则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与一体的服务,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旅游可细分为观赏型体育旅游和参与型体育旅游两大类。参与型体育旅游又可分为竞赛型体育旅游、休闲健身型体育旅游和拓展型体育旅游。观赏型体育旅游是指对体育遗址、遗迹,体育场馆、机构设施等旅游地的观光、游览,或观看大型体育比赛。观赏型体育旅游主要是通过视听感官而获得体育审美愉悦。竞赛型体育旅游是指以参加某种体育竞赛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需要指出的是,职业运动员以赢利为目的的旅行活动不能成为体育旅游。体育旅游是非盈利性的,以陶冶身心、精神愉悦为目的。休闲健身型体育旅游是指以消除疲劳、排遣压力、疗养健身、娱乐为目的,在旅游中进行体育运动的旅游活动。拓展型体育旅游是指为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磨练意志达到旅游者寻求刺激、猎奇、挑战极限愿望的旅游活动。如穿越沙漠、蹦极、攀岩、漂流、户外生存技能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余暇时间的增多,全球性的旅游活动蓬勃兴起。近几年来,旅游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体育旅游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是人们为了满足身心需要,以参加体育运动为手段或以观赏体育赛事为目的,并不以此谋取报酬而离开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或国家不超过一年的旅游。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交叉融合而产生出的具有旅游和体育特点的新型产业。体育旅游业是指社会为满足大众体育旅游的需求,而将人类所创造的一系列物质形态的工具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以商品化的综合服务方式,为体育旅游者提供便利条件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发展体育旅游业,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又能以其优先发展领域,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体育旅游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分析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体育旅游开发现状
(一)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缓慢
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缓慢,体育旅游产品主要依托各景点原有的体育设施来进行一般性的体育活动,缺乏对体育旅游产业的组织和宣传。调查表明,31家旅游公司的管理者都认为体育旅游这个项目非常好,但都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有自己特色的旅游项目,旅游公司只是利用原有的体育器材和设施进行一般性的体育活动,没有专门以体育项目为基础的体育旅游项目。国家还没有制订一项有利于体育旅游发展的远景规划。很多旅游区“小打小闹”,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吸引游客;有些景区在发展旅游项目的同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景区周围的环境,这些都是不利于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的。
(二)体育产业化步伐缓慢,缺乏高品质的体育旅游资源
我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涵盖了多种地质地貌而且名山大川众多,河流湖泊、海滨胜地各具特色,这些特点使我国拥有宝贵的体育旅游资源。由于我国大陆主体位于北纬18—53度,跨度较大,各地地貌、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我国几乎适合开展所有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东北可以开展雪上运动,东、南部江、海地区可以开展水上运动,而为数众多的名山可开展攀岩运动。同时,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民俗活动。而且我国在交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为旅游者的出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我国却缺乏高品质的体育资源。
首先是体育场馆、设施投入不足,就全国而言,能够作为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部门的体育场馆数量不多;其次是体育项目内容单一,缺乏特色,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体育旅游的需要;第三是独具特色的有别于现代体育的传统体育项目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各民族拥有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很高的竞技性、参与性和观赏性。各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不能很好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体育旅游的发展。
(三)国内旅游市场总体消费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国内的体育旅游人数已达到一定规模,随着城乡居民收人的不断提高和带薪假期的日益增多,体育旅游消费收人近年来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体育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仍属于后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消费水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体育旅游消费水平偏低的局面还有待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体育旅游开发策略
(一)加快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
作为服务产品的生产,其核心是专业服务人员的培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旅游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除经济水平和文化因素影响外,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缺乏熟悉体育旅游市场研发与管理、同时熟悉旅游业和体育业的复合型人才。如体育旅游导游的业务素质包括:一是具备水上救生员资格、野外活动指导资格、红十字紧急救护员资格、登山保护员资格,以确保旅游者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二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背景,同时精通并能指导各类户外活动。三是具有进取、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意识及组织协调能力,以自身特点体现体育精神,展现体育魅力。体育旅游管理人才素质要求:第一,掌握体育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第二,具备相关体育旅游管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三,熟悉体育旅游业和政策法规及其发展动态。第四,掌握体育运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第五,具有良好的人文知识。第六,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建议在体育院校中开设体育旅游导游专业,相关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并且要通过严格的职业鉴定考核方能上岗。
(二)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
体育旅游经营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强对我国体育旅游的宣传,通过舆论导向来促使旅游者认可和接受这种新兴旅游产品。随着全球网络化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已成为人们进行体育旅游的首选信息来源,体育与旅游部门应积极联合相关部门,组建体育旅游信息产业集团和网络化的体育旅游信息系统,发挥文本信息、电子信息、影视信息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积极开拓体育旅游信息市场,积极创建、开发高效快捷的体育旅游网站,以全新旅游信息推送方式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地宣传传递各地的风土人情、美食特产、特色化的民族体育活动,加强重大体育节日庆典、各类体育比赛的宣传营销,方便体育旅游者查询相关信息,增强国内外旅游者参与体育旅游的积极性,设计宣传力度大的体育旅游产品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旅游,把我国丰富的、现实的、潜在的体育旅游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产品,增加体育旅游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把民族化、特色化的体育旅游品牌产品推向世界,扩大我国体育旅游的国内外影响。
加强宣传,运用各种媒体和现代化传播工具,包括建立“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旅游网站”,将我国的体育旅游资源全面详实地介绍给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吸引大量的游客到我国进行体育旅游,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旅游的快速发展。
(三)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整体发展规划
今年我国有5处世界遗产被亮“黄牌”,主要是因为更多追求经济利益,而对旅游资源保护不够。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执行情况监督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加强对体育旅游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明确对管理区、观光区、便利区的划分,实行限游策略,把游客对旅游地造成的污染、损害控制在可恢复范围内。体育旅游是一个新兴产业,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很少,应予以完善。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纳入当地社会和经济整体规划之中,听取各部门、各相关群体的意见,参考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现状及承载能力。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平衡供需结构,坚持先规划、后开发,防止盲目开发及重复建设。必要时可以考虑体育旅游业的“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业适度超前发展是大多数国家在旅游初始阶段的普遍做法,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