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管理理论下大学图书馆的职责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当前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大背景下,作者从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大学图书馆开放服务的制约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我国大学图书馆开放服务提供借鉴。
关键词:
公共管理;大学图书馆;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社会化
1公共管理学的考察视角与国外经验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其界定为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组织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进包括大学在内的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1]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看,大学图书馆是一种服务性的公共组织,不仅要服务于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也要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它在公共管理学的公共组织类型中属于非强制性公共组织,其主要活动有,通过协调整合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建立现代大学文献管理保障体系,在队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不仅要做好高校师生的图书信息服务工作,还要积极和主动地拓展功能,开展图书信息方面的社会服务工作,面向更广大的社会公众,为社会,尤其是为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德国图书馆学家诺德提出:“图书馆不应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让知识的光芒辐射和照耀到社会各个层面,这在国际社会早已达成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国际图书年了《图书宪章》,其中第一条即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社会有责任保证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享有阅读的利益。”[2]基于这样的观点,许多西方国家的共识是,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都同属国家,是全社会拥有的公有财产。所有图书馆都有义务服务于社会。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利像使用公共图书馆一样,使用同样接受政府税收支持的大学图书馆。在政府调控方面,国外政府对大学图书馆进行宏观调控,作用相当明显。例如美国的《莫雷尔赠地法案》《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都有关于图书馆建设条款。政府根据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优劣来调整拨款,如果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良好,会相应增加拨款,反之则会减少。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成为许多国际知名大学的共同选择。各国大学图书馆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开放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大学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各层次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调查显示,日本国立、私立大学图书馆向社会的开放率为98%。日本高度重视对公民终身教育的政策,大学图书馆全面向社会开放,对周边区域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3]在英国,居住在剑桥镇的居民可以享受到世界最顶尖大学之一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的特权,包括剑桥大学总馆、专业图书馆和学院图书馆都是完全开放的,常能看到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剑桥大学图书馆阅览。美国的耶鲁大学与剑桥大学一样,采取向校外读者开放的服务方式,任何人都可自由进出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在游人眼中已成为一道“风景”,当游人看到学生们全神贯注、倾心阅读时,也会被这种浓郁的读书氛围感染,更有坐下来一起阅读的冲动。[4]总体看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大学图书馆不限制社会读者,这些校外读者主要是市民、游客、校友、其他高校师生以及共享组织成员等等,以上各国大学图书馆的差别是开放程度不同。图书馆通常实行免费阅读,外借图书采取适当收费。虽然各国大学图书馆具体的开放形式略有不同,但这些知名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共同之处在于,服务理念和服务目标,都是向社会提供科技和文化信息资源。[5]国外大学图书馆给我们的启示是,通过采取开放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素质,同时也是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值得我国图书馆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2我国大学图书馆目前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基于上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视角,参照国外的情况,对我国大学图书馆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我们主要还是传统地围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开展工作,而服务社会是我国大学图书馆当前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我们认为,所谓的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不仅是智力资源,也包括空间资源和信息资源。2007年,《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就“大学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在“你认为大学图书馆是否应该向社会全面开放?”的调查中,在参加调查的2000人中有四分之三的人选择“应该”。另有一组数据也很说明问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显示,到2014年底中国公共图书馆共3117家。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每41万人才能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可以看出公共文化资源严重缺乏。由此可见,大学图书馆应尽快向社会开放以缓解公众对文化信息的渴求,承担起自己作为公共组织对社会应尽的责任。1998年,我国中山大学等五所大学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向200名校外市民发放借阅证。随后,各地院校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等相继向社会开放。2012年3月,在“首都图书馆联盟”会议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提出倡议,北大和清华等26所大学图书馆将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大学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社会和全民信息资源共享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同年4月,武汉大学等五所高校在武汉地区成立了“武汉地区图书馆联盟”,倡议武汉地区各级各类图书馆,争取率先实现地区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实现图书馆向社会的全面开放。2014年8月,安徽36所高校图书馆率先向社会开放;2014年12月,成都市11所高校面向社会试点开放。成都市民可凭身份证免费办理借阅证,使用大学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相关服务。这些已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虽然我国一部分大学图书馆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外开放,但是开放效果和对外服务还有待完善和提高。[6]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2.1馆藏资源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一般情况下,社会读者希望在休息时间来图书馆翻阅文化休闲类书籍和报刊,身心得到彻底放松,而只有少数读者在大学图书馆查询专业类强的文献资源。[7]大学图书馆主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专业化的文献资源决定了自身的教育性质。与公共图书馆不同之处在于,大学图书馆馆藏偏重于教育资源,缺乏吸引社会读者的文化休闲类书刊,如果要满足社会大众读者,将要在文化类信息资源方面加以补充。
2.2服务方式、途径以及管理水平等有待提高
从我国部分大学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的情况看,大多数图书馆目前只提供简单服务,如阅览和查询,或者在开放的同时对读者使用权限设有多种限制,还没有开展外借和专业性等多样化服务;大学图书馆在开放时间上因有节假日和寒暑假,有相当长的时间实行闭馆,社会读者不能及时地利用图书馆,这些问题引起读者的不满。[8]大学图书馆对外服务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社会读者的复杂性,图书馆在管理服务层面遇到不少难题。因此,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需要不断完善,尽快缩短与社会读者要求的差距。
3我国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对策建议
“大学图书馆是公共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补充,有条件的高校应当面向社会开放服务。”鉴于大学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在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认为现阶段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注重以下三方面的工作。3.1把握功能定位,真正落实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理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外大学图书馆是面向社会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而在我国,部分大学图书馆虽然实现了对外开放,但大多只提供阅览服务,很少为社会用户提供借阅服务。当前,由于知识、信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把握知识经济时展的方向,把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向全社会开放。
3.1.1明确服务社会的理念
鉴于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的服务理念,我们清晰地看到国外大学服务社会的思路,即大学图书馆有引领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职责,积极向社会公众开放,不仅提高自身发展还可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大学为社会发展服务是责任和义务。[9]当前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理念还不明确,虽然有条件的大学图书馆已向社会开放,但并没有从主观上意识到开展对外提供服务的必要性,这与领导者的远见和决心密切相关。要凸显出大学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必须先明确服务社会的理念,在社会读者信息需求中求发展,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3.1.2通过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国家应完善和制定政策,构建将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作为投入公共物品的新机制,用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促进大学图书馆向社会提供公共资源和服务,通过服务来回馈社会。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后,政府积极向大学服务社会进行额外的经济支持会大大提高大学图书馆对公众服务的积极性。这里的关键在于,政府要推出相关政策来推动大学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并由政府的专用款项资助促进大学图书馆的社会一体化发展。可供借鉴的思路有:
(1)为提高大学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动性,改变原来学校对大学图书馆的拨款方式,增加投入专款来加大本校图书馆对社会提供服务的力度。
(2)通过投资对大学图书馆进行经济支援,允许大学对社会公众象征性收费,同时避免大学信息资源的过度使用。
(3)一些公益性的社会机构可以把本区域的公共资源和大学资源整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服务。
3.2整体改进工作,切实发挥公共组织的功能所谓发挥大学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的功能,就是要提高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公共性程度,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主体要由高校师生,转变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公众。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大学图书馆要从内部进一步改进自身工作与从外部更好地处理好与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入手。
3.2.1改进自身工作
(1)是实现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部分合并院校,都出现了一校多馆的现象,北京大学等大学图书馆首先进行了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尝试。[10]大学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特点是本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共享,通过总分馆的建设可以将不同的分馆联系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大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2)学校内的图书馆(室)相互开放。大学的校内各院系都有图书资料室,院系资料室负责对本专业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借阅功能。这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不同学科的交流和互通。应通过建立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将学校各院系图书信息统一分类、统一编目,以便校内外读者实现资源共享。
(3)建立大学图书馆联盟,实现大学间的资源共享。大学图书馆联盟是促进图书馆合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最有效方式,为拓宽服务范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这种方法的实施也将使各大学图书馆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整体提升。
3.2.2处理好大学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
(1)让大学图书馆回归公共本性,实现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只为本校服务的传统意识,将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更多地辐射到社会公众领域,使图书馆积极参与到地区经济建设中,提升大学图书馆在社会公众和地方经济建设中的影响力。
(2)要积极推进大学图书馆与本地区企业的合作。大学图书馆寻求与企业合作之路,要主动调查研究,了解市场导向和需求,为企业收集、提供整理信息,提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特色服务,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馆藏和专业知识技术,使企业信息数据更加有序,更有价值,帮助企业形成科技含量高、信息量大的最新产品。参照国内外大学的做法,可着重开展以下工作:①科技查新服务。根据用户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给出客观结论,并出具权威报告。②为企业建立业务档案。为企业建立特色专业信息数据库,开辟专用通道。③为企业开展专利、特色馆藏推介服务。满足用户要求,提供更便捷、有效的专利信息服务;图书馆组织专人定期分专题为企业用户编制其所需的个性化馆藏资源推介资料。④促进科研成果产品化。企业可选择适合投入市场的科研成果进行生产,使图书馆和企业共享科研成果,实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大学图书馆与企业密切合作,可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大学图书馆的进步,达到“双赢”目的。
(3)推进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效合作。国外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例如德国布拉格大学的服务模式是与国家图书馆密切合作,不设主校区图书馆,无论是阅读空间还是文献资源购置问题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全部开放,在承担为社会读者服务功能的同时,公共图书馆利用其丰富、完备的馆藏以及人性化的服务,吸引学生、教师、研究者。[11]我国大学图书馆应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扩大合作范围,充分发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不同类型图书馆空间、资源和服务的最佳共享。
3.3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保障体制
要求大学图书馆在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同时,还要发挥自身优势,面向大众,服务社会,也向大学图书馆的内部管理,向大学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2]如果说,服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是大学图书馆的自身任务,那么,开展社会服务则是大学图书馆应尽的职责。应通过改善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内部管理,使这种自身任务与社会责任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使得大学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组织的作用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展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图书馆人员素质培训与队伍建设。可以说,现有的大学图书馆馆员都适应和习惯为师生服务,而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社会服务,对于馆员是个新任务。要通过观念更新、技能培训、素质提高等多种途径,培养和训练一支与大学图书馆新使命相适应的专业化的高素质馆员队伍。
(2)在文献情报的收藏与网络资源建设方面作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奠定拓展功能、服务社会的馆藏基础。
(3)创新服务模式与方法,保障并不断提高面向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对象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质量。[13]只有根据服务主体的需求,积极完善管理机制,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按需求对象的知识层次提供文献信息类型,提供差异化和多样性的信息服务,实现大学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将社会资源最大利益化的目标。结语综上所述,大学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提供社会服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它的实施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服务功能不同,大学图书馆社会化开放的实质内涵是把图书信息服务资源转化扩展为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共物品,这需要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逐步完善和构建大学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因此,基于公共管理理论,要让大学图书馆实现由单一地服务师生,到服务师生与面向社会并举的转变,更好地回归并充分地体现其日益彰显的公共本质特征,使大学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大学图书馆工作中得到具体体现和落实。我们相信,大学图书馆能够肩负起建设书香社会的重任,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为社会服务。这种回归与体现不仅将更好地推动我国大学履行其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大学图书馆自身也必将通过这种回归与体现从全社会获取永不衰竭的发展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黄健荣等.公共管理新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11版).22-23.
[2]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9.
[3]张辰.美日大学图书馆对社会开放诸形式[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2):61-62.
[4]肖永英,孙晓凤.美国高校图书馆延伸服务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1):15-20.
[5]郑宇,陆觉民.剖析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J].情报资料工作,2008,(3):108-110.
[6]陈朝.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的拓展与创新———以北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4):186-188.
[7]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障碍举要:基于《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的冷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7,(6):21-23,49.
[8]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知易行难”[EB/OL]..
[9]王峰,康丽峰.大学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探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9,(4):51-53.
[10]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2,148.
[11]徐雁.全民阅读推广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1.
[12]吴建中.在图书馆的变革、转型与超越研讨会上的发言..
[13]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5-69.
作者:范新容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