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企业竞争力时间属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企业家感到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中国学术界对“竞争”有关或相关的概念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自从1990年普拉哈拉(C.K.Prahalad)与哈梅尔(Gar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文章,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国内关于“核心竞争力”综述性的研究学者杜云月(2002)和蔡香梅、虞群娥(2004)和蒙宇、徐阳华(2005)等人基本上把近十年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类和整理。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基本认同“概念界定”的困难性,其中重要原因是分析概念的角度相差比较大。笔者同时看到,绝大部分学者认同“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源于“一般竞争力”;“核心竞争力”高于“一般竞争力”。研究核心竞争力的文章很少明确定义一般竞争力概念,可能限于文章篇幅或者概念比较简单无需介绍。李云(2003)作两个概念的比较研究时,列举一般竞争力的概念时,也有8种观点。由此可见,国内学者如果在“一般竞争力”概念上难以达成共识,深入研究必然有很多分歧。一些学者也看到了这点,专门撰稿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如范晓屏(2002)系统研讨了竞争力的内涵,章雁(2005)综述了国内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很多文献对竞争力都有自己的定义,不同学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提出的相关内容有很大的歧义。笔者发现在各种定义中,都没有对“时间”这个属性进行详细探讨,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竞争力的时间属性假设
本文假设,如果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可以量化研究的对象,那么就可以从时间段上量化。
本文假设,如果企业竞争力是一个有外在表现特征的研究对象,那么可以通过统计外在的特征来衡量其大小。
本文假设,如果外在特征统计值基本上代表企业竞争力,那么就可以在同一时间段比较不同企业的竞争力。
根据以上假设,本文从公司顾客反应的角度定义“企业竞争力”为:某一段时间内企业投入各种资源要素后顾客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
企业短期竞争力C=+公式(1)
企业长期竞争力=公式(2)
二、关于概念的分析
1、时间段条件
本文首先探讨“某一段时间内”这个条件。生活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欧美学者,对“竞争”概念了解非常透彻。竞争的表现渗透到各个方面。作为企业,毫无疑问的是和对手竞争目标客户,那么同一时间段内谁赢得更多的顾客买单,无疑谁的竞争力就大,所以我们是通过顾客的订单结果来判断竞争力的大小,不是通过事前吹牛,吹自己的技术好,吹自己的服务好等等。下一个时间段,企业再和对手比较谁赢得更多的顾客买单。目前,上市公司大都是以“一个年度”或者“一个季度”作为短期公司市场表现的“标准时间段”,投资经理首选同类公司中表现最好的进行投资。和竞争对手比较不同时间段的结果,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就好比举重比赛,大家都在现场一个时间段比较,不能用你上个星期的成绩和我下个星期的成绩比较高低。所以本文提出的“一段时间内”这个条件是没有异议的。这也是竞争力的第一时间属性。
2、投入的资源要素
接下来探讨“企业投入各种资源要素”这个分母。各种文献分析竞争力的时候,已经把各个要素都罗列出来了,如:资金、设备、材料、技术、产品、人员等。本文简要归纳一下,主要有物力资源要素和人力资源要素。
在现实社会中很难存在两个企业在某一时间段投入相同的资源要素,所以存在判断上的误解。例如某大型企业A在某个资源要素S上投入多,获得的顾客订单比某小型企业B多,大家就一般认为A企业的竞争力当然比B企业大了。其实不然。我们可以假设这两家公司都到一个远离本部的新地区开拓市场,假设除了广告费用以外的所有投入要素都是一样的,如果A公司投入区域广告费用1000万,区域订单额2000万,比例数2000/1000=2,B公司投入区域广告费用100万,区域订单额800万,比例数=8,那么很显然,通过比例数的比较(2<8),B公司至少在这个时期内的竞争力强。所以本文提出的把“企业投入的各种要素”作为分母这个想法,也是应该没有异议的。
3、顾客反应
本文提及的“顾客反应”是一种外在表现,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测量、量化和统计,文本就此做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第一是“顾客反应”,第二是“反应强度”,第三是“反应持久度”。
顾客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并在不停寻找能够满足需求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自己购买哪些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所谓顾客反应就是注意到相关信息而引发的各种后续反应。这些后续反应包括很多内容,如:思考是否符合自己内在需求,思考信息真假,观察公司信息、了解产品信息、体验产品功能、比较产品、比较服务、决定是否购买、进行购买、使用评价等等。其中“订单”就是进行购买的最具体表征,也是最容易量化和统计的。
公司投入各种资源要素,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并通过各种行动引起目标客户的注意,通过这种注意引发的后续行为。若果顾客反应强烈,就产生定单,如果反应持久,就能多次产生定单。作为竞争的结果,公司只看客观统计的订单数量和大小。如果没有引发顾客反应,那么就没有订单这个结果,没有结果就表示公司在竞争中失败,也就是说没有竞争力。所以本文只关注顾客反应这一个变量。
从上面的探讨中,顾客反应这个变量不是单一数值,而是多个属性的某种综合值,而且这个值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如图所示。B-C表示产生注意时间;C-D表示反应强烈时间,D点达到反应强度最高值;D-F表示反应持续时间;F-G表示反应衰退时间。
本文认为“反应强度”就是一段时间内顾客反应变量值的大小。这是竞争力的第二时间属性。如果强度不够,就不能产生购买行为。就好像举重比赛中你力量瞬间不够大,举不起来,就失败了。另外,不同顾客的内在要求是不同的,反应强度值至少要大于顾客内在需求标准。公司为了争取到得更多的顾客,预计的反应强度值更要高于目标顾客的平均水平。
本文认为这个综合值有两个时间区间,一个是购买前,一个是购买后。购买行为发生在D点前还是之后,取决于顾客个人特征。在实践统计中,可以简化处理,购买前为0,购买后为单位产品数量的倍数。
本文认为“反应持久度”就是该段时间内顾客反应变量值的延续时间,即(B-G)/(O-E)。这是竞争力的第三时间属性。有些反应延续几分钟,有些延续几天,有些可以保持很长时间,有些反应甚至突破该时间段延续到下个时间段。如果反应持久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产生该时间周期或者下个时间周期的购买行为。这也有点像举重比赛中要求选手坚持住规定的时间才能算成功。
引入“持久度”这个变量,主要是因为顾客在长期的选择中,这个时间周期中的反应强度值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也就是说顾客反应越持久,等下一次公司激发起顾客反应,强度会更大。在现实市场中,就是公司持续投入经营和顾客持续反应的交响曲。
根据上图,我们看到竞争力大小沿着折线F(X)波动。我们给出某段时期内竞争力总量的另外一种统计公式:
短期竞争力C=公式(3)
C的积分计算结果就是曲线B-G下的面积。O表示某时间段起点时间,E表示结束点时间。
三、关于若干问题的探讨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本文竞争力的概念是简单明了的。下面本文运用此概念对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企业在竞争中关心什么?关心顾客,关心订单,那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是毋庸置疑的了,即如何组织和运用“企业可投入的各种要素”去激发顾客的最大反应,并保持其反应。而两位美国大学者(Prahalad和Hamel)就是从“如何组织和运用(howto)”的角度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在网络经济浮出水面、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候,两位学者就能鲜明提出这个准确概念,笔者相当钦佩他们。新晨
只有界定好概念,才能在“为什么”、“做什么”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公式(1)中,分母代表需求方的综合反应信息,而下面分子代表供给方的有效信息,这里面可以涉及经济学的各种理论。
从本文概念出发,可以看到不同学者研究竞争力时偏向于强调某个局部的东西。有些强调资源要素投入后的产品,有些强调资源要素投入过程的服务,有些强调投入过程的各种创新,有些强调与顾客反应有关的市场研究与营销能力,有些强调资源要素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有些强调人力资源中的知识要素和技能要素,有些强调资源投入运作中的机制要素、管理要素、文化要素。
在我国企业竞争力实证研究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很多统计数据比较空缺,很难作实证研究。在复杂多变的转型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在不同场合发挥不同作用,目前只能多通过学术研究和探讨,确定一些定性的因素,多翻译和分析国外科研科研成果,提供一些定量分析的参考,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和经济政策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