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范文

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

【摘要】文章在简单分析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对策

图书馆作为一个从事知识与信息的搜集、选择、组织、储存、分发和服务等知识管理领域工作的组织,如何在新环境下更新传统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理念,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增值的知识信息,开展知识创新服务,充分实现知识的价值,已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关键。

一、知识管理的涵义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研究所所长邱均平教授等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由此可见,知识管理不仅仅是信息和数据的管理,也不仅是指信息技术,而是识别有用的、相关的知识,去组织吸收及综合知识、促进创造性的使用知识,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即以知识为核心、创新为动力的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作为一个新概念,来源于管理学领域,开始时是针对企业的一种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图书馆是知识聚合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非常强调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综合管理,它不是把知识作为管理的对象。而是作为管理的资源,将个体图书馆的知识变成整个图书馆的资源,使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和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的管理,尤其是对人的管理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对图书馆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完善,使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以及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畅通。图书馆知识管理将搭建起一个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知识与组织的桥梁,形成一个庞大、有机的图书馆知识网络,使知识的传播与创新相结合,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知识增值。

(一)关于显性知识的管理

显性知识表现为静态的知识实体,是便于整理、存贮和交流,易于传递与分享的知识。“显性知识”主要是指以文档、邮件、报告等形式存储于纸张等传统介质上,也可以存储在光盘、磁盘、数据库中,对“显性知识”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一是将本馆收藏的非电子化文献数字化;二是对显性知识加以序化包括:书目数据库建设、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全文数字化;将“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将大量无序的信息使之有序化;三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使“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以便建立知识库,供用户使用,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高效率的知识服务。

(二)关于隐性知识的管理

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应注重隐性知识的管理,它以知识的发现、知识的组织、知识的传播和利用等为基础,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因此,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是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即强调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图书馆一要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培养知识型馆员,建立人才库;二要营造一个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倡导图书馆员的学习、进取、创新的精神;三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高科技手段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充分挖掘各种载体形态信息资源中蕴含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条件。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竞争时代所需的人力资源应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综合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图书馆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知识型人才,使他们成为具备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知识资源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图书馆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能力和开发潜能,培养出更多具备知识管理技能的知识型馆员。图书馆员应打破传统管理的模式,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制定知识管理的目标、计划和措施,加强知识集成以产生新的知识,帮助用户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信息,并帮助用户进行分析,为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分析家、知识管理者、知识领航员,成为具备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打造知识型团队

学习型组织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模式,它是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弹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型组织对图书馆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知识管理组织不仅拥有众多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强调学习,置身于知识服务、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员,他们是知识载体及知识创新的主体,他们不仅使快速增长的知识有序化。还要在学科及研究领域不断增加的时代。需要不断的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用所获取的知识来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赢得竞争优势。图书馆要营造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式交流、互动式学习的知识共享文化环境,制定新的馆员评价标准,把馆员对知识共享的贡献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将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程度与绩效评定联系起来,能有效调动馆员参与知识管理的热情与责任,形成一种具有公平竞争机制的氛围,图书馆要根据本馆的目标与任务有计划地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体系,分批分层次对馆员进行培养、培训,使馆员们通过知识交流达到知识共享,使知识变为力量,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图书馆应通过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创造学习型系统,打造知识型团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三)知识管理创新

创新是一种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导向的行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和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管理就是追踪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和扩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这将有利于图书馆学科的充实、更新与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就是对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组织创新管理就是通过优化图书馆的业务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建立一套符合数字图书馆时代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来支持和加强知识管理活动。图书馆引进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知识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不论是对显性知识还是对隐性知识的管理,都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与知识价值,走知识创新服务之路。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是推动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知识增值服务

在知识挖掘和发现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和信息的增值服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信息增值服务不仅仅指查找、获取信息,而是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用户问题和问题环境,利用图书馆员自己独特的知识和能力,对现成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图书馆要满足社会需求,提高服务技术含量,充分开发利用网络环境资源,形成虚拟馆藏,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和网上参考咨询服务,通过服务系统,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问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增值服务;图书馆员通过发挥自身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用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运用到用户服务中去,以知识和信息作为桥梁和纽带,以创新服务为手段,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最终达到图书馆的知识创新、知识传播与利用的目标,真正实现知识增值的目的。

(五)专业化、个性化服务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与发展,用户的知识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专业化与“个性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超前意识,主动出击,深入目标用户群体,了解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的特点,在专业信息方面,为用户有针对性地提供专业性的信息服务,如建设相应的专业网站,将专业信息资源导航、专业化网络检索工具、专业咨询内容集成到网站上,做到对用户问题和用户环境及时准确地把握,为对用户需求提供具有专业化的特色服务。

所谓个性化,即针对每一位用户独特的信息需求提供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按所依赖和采用的技术,目前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知识推送是一种主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系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兴趣主动将其关心的知识资产推送过去,是一种“上门服务”。二是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但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对用户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三是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将知识服务贯穿于用户解决问题的始终,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地、连续地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总之,知识管理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这就要求图书馆应瞄准知识管理的更高目标,积极开拓,大胆创新,把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真正运用到用户服务中去,充分发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能动作用,真正实现图书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