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居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范文

农村居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居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村居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要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城乡差距党

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有效达成这一目标,必须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协同发展,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福利待遇。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并不仅限于单纯增加农村地区公共服务机构的数量,而是要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尊重农村居民的诉求,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结构优化升级,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优质公共服务,提升其获得感。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求失衡的矛盾逐渐凸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逐步提升,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供求失衡矛盾逐步凸显。

一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限,城乡差异逐步增大。城乡二元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资源较少,难以满足群众的现实需求。比如,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受地理位置以及经济条件限制,无力提供优质医疗资源与优秀教育资源,看病难与上学难问题进一步加剧。虽然新农合制度为农村医疗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契机,但其需要逐层上报并具备报销门槛等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医疗难题的改善。此外,一些地区盲目进行撤点并校,使得部分青少年难以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教育服务。二是农村地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现阶段,一些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质量相对低于城市地区。一方面,基层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在公共服务资金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缺口,只能专注于必要的公共服务,无力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同时也具备更鲜明的维权意识,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反馈民生意见,进而推动政府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机制,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而一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往往受限于传统思维模式,同时缺乏利益诉求的表达渠道,无法有效实现诉求上达,阻碍了农村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农村与城市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分离,是导致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对资源的调配作用,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另外,财政保障制度应从单边支持转为多边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一是要转变传统的财政保障理念。当前我国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城乡二元发展导致了城乡财政资源配置不均衡。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探索城乡均衡的财政保障机制,但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各地应打破狭隘的区域理念,走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二是要实现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跨政府间合作,丰富财政资金来源。从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来源来看,中央、省级政府划拨与县级政府自筹是主要来源。城乡尽管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属于不同的行政管理单位,公共服务各自独立发展。要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制度,就有必要探索城乡之间财政保障的跨区域政府间合作,即要实现县级政府与市级政府的财政合作。此外,分税制虽然保证了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但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差异,县级政府税权不断上移,公共服务财政资金自筹难度较大。

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探索纵向政府间财政保障合作。比如,县级政府可以争取中央财政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拨款,为公共服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是要广泛吸纳多种资金,实现公共服务资金从单渠道到多渠道的转变。单纯依赖政府的公共服务模式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会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公共服务流动、优化资金供给,已经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路径。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探索购买新型公共服务等供给模式,进一步缓解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行为主体的合作,培育新型的优质公共服务产业,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刺激农村公共服务消费,实现公共服务的自给自足。四是要科学统筹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保障城乡公共服务财政供给均衡。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机制,不仅要拓宽财政资金的来源,更要关注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一方面,要做好城乡一体化的财政支出规划,避免厚此薄彼,从顶层设计层面保障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支出均衡发展。要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状况与需求,科学规划资金应用,做好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审查力度,实现公共服务财政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加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力度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模式的构建,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利益博弈,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建设,保证公共服务增量保量发展。一是要重视人民群众监督的权利,将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在政府参与并负责核心监督的管理模式中,若人民群众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则无法实现对公共服务建设的深入监督,也无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获得满足。因此,必须要让人民群众具有参与公共服务监督的权利,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农村居民的监督意识,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监督。二是要加强公共服务管理与监督的法治化建设。公共服务运营涉及到民事、行政、金融等多种行为,单纯依赖人民群众与政府机构,既无法实现监督的常态化,也无法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实效。因此,必须要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加强公共服务管理与监督的立法。一方面,要借鉴城市公共服务管理经验,制定适合乡村地区的法律法规,让公共服务管理与监督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违法必究。三是要构建多样化的监督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只有不断优化监督手段,才能彻底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为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服务监督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首先,要充分结合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注重对民众意见的收集,发挥监督的效用。其次,要借助新媒体,打造公共服务监督平台。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农村逐渐普及开来。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等开通监督举报功能,全面破除公共服务监督壁垒。最后,要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主动开展内部监督。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对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与运营情况进行大数据风险分析,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与治理。

【参考文献】

①李云:《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先锋》,2018年第9期。

②朱战辉:《从管理到服务:乡村治理转型实践与治理机制分析——以南京市“为民服务资金”为例》,《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5期。

作者:宫同伟 单位: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