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范文

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摘要:残疾人就业问题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在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应用非条件回归模型,分析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的就业影响,通过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残疾人的公共服务还存在着较大的缺位情况,其中就业服务就是最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研究设计,同时阐述了回归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分析,最后总结了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关键词:公共服务;残疾人;就业现状;非条件回归模型

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高达8505万人,占据全国总人数的6%,世界银行曾经指出,正是由于较多的企业将残疾人拒之门外,造成全世界的GDP有1.37亿美元~1.95亿美元的损失。就业也是残疾人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城市残疾人的就业率为17.00%,农村残疾人的就业率为35.76%,从数据上能够得知残疾人相比正常人的就业水平有较大的差距。

一、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研究设计

(一)确定概念

就业概念最早是在190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奇提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的专家学者对就业概念进行了完善。在强调就业者自身能力的时候,也将国家公共服务的内涵加入在内。在就业角度下,就业能力是政府和劳动者本身共同承担的责任,政府在就业能力建设上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在国家“十二五”期间,明确指出基本公共服务应该是建立在社会共识基础上,由政府主导、同社会的发展水平向呼应,保障全体公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

(二)假设研究

在就业能力和就业理念的前提下,残疾人就业因素主要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劳动者自身因素造成。笔者认为,残疾人的就业状况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程度、支持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且两者之间成正比。若是公共服务的状况更加的完善和健全,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就会好很多,本文主要设定6种假设: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康复服务对残疾人的就业影响;公共设施(无障碍)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教育文化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生活、生产服务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知识普及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三)采集数据数据来源于某市残疾人定点监测中心,问卷调查是国家统计局、中国残疾人协会共同设计,对残疾人进行抽样调查,且结合城乡结构,获取最终的有效样本1637份,其中男性870人,女性768人,男性和女性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3.16%、46.85%,18~35岁的170人,36~56岁的480人,56岁及以上的990人,分别占比10.27%,29.26%,60.58%。受教育程度占比中未上学的占36.45%,小学占比39.03,初中及以上20%。

二、回归模型的构建和数据分析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在构建模型的时候,只考虑两种情况残疾人实现就业、残疾人未实现就业。在两种假设的基础上,重点考虑自变量问题,建立非条件模型形式,对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根据推算得到回归模型线性表达式子,为了将公共服务情况对残疾人就业概率很好的表现出来,在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的基础上,使用非嵌套模型拟合系数(BIC),得到下述式子(1),这类模型主能够将自变量、观测值数量考虑在内。BICk=G2+DFklnN(1)通常情况下,BIC的值比较小,模型的拟合度就就比较好,简单而言就是BIC的绝对值越大,模型的拟合度就越好,本文的所有研究中若没有特殊情况,水平临界值均默认为5%。因变量包括两类。1.设计选项:是、否;2.设计选项:已经就业、没有就业。因变量均属于二分变量。自变量。本文的自变量包括职业基技能训练、康复服务、公共设施(无障碍)、文化程度、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生活知识等。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残疾人的性别、年龄、类别(主要指的是残疾类别)、户籍类别、教育水平。

三、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按照上述的模型和计算公式其最终结果显示,已就业占总体的31.5%,未就业占总体的69%,从数据上看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就业现状问题较大。

(一)职业技能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通过上述模型形式(1)能够得知,职业技能培训之后的就业比为2.950%,在线性水平之下(取值5%),将其他变量全部控制之后,在残疾人中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比较没有接受过职业培训人员就业率要高出2.932倍。通过使用交叉分析结果得知,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相比未接受过的多40.43%,通过相关的统计结构分析得知,在残疾人就业情况下,职业技能培训具有显著的作用,可以将此列为残疾人就业能力培养重点内容之一。

(二)生活普及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通过模型(1)的分析能够得知,生活普及就业比为2.199%,同样在显性水平条件下(取值5%),将其他变量全部控制之后,在残疾人中接受过生活普及培训的人比较没有接受过生活普及人员就业率要高出2.189倍。通过使用交叉分析结果得知,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相比未接受过的多24.70%。生活普及状况和个人自理能力之间的系数关系总结出,生活普及和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培训能够有效的提升残疾人的自我照顾能力。根据相关的统计结构显示,通过开展生活普及,能够很好的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提升残疾人的就业率。因此,生活普及业应该是残疾人就业能力培养中的内容之一。

(三)个人因素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个人影响因素主要指的是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残疾人的年龄和残疾人的就业有显著性的影响。将其他变量控制,残疾人的年龄增加一级,实现就业的概率就会降低40.25%左右,通过分析数据能够得知,年龄在56岁以上的残疾人就业率仅占14.80%,相比年龄段为36~55岁的范围内的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概率降低了32.66%,因此得知老年残疾人的就业率较低,获取劳动收入的可能性更小,针对此部分人群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率呈显著影响,将其他变量控制,残疾人的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级,实现就业的概率就会增加22.56%。通过分析数据得知,高中以上文化(包括高中文化)程度残疾人的就业率相比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包括初中文化水平)就业率增加43.28%,由此可见,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就业率也会有所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本文以上的分析阐述,在结论前提下,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政府应该改善残疾人就业公共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训,将残疾人的就业培训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提工作,政府需要明确轻度残疾人也是国家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的时候,应该重点考虑残疾人的接受能力;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残疾人员的教育程度和残疾人的就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需要重视残疾人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要注意残疾幼儿的康复教育工作,采取特殊教育方式和针对性教育方式,全面提升残疾成年教育水平;针对老年残疾人政府应该重视社会扶持和节日关爱等活动,由于老年残疾人群属于弱势群体,实现就业的可能性更低,为了稳定民生、民心,政府应该给予老年残疾人更多的优惠政策。在现有的社会救助体系上建立来年残疾群体特殊性救助政策,定期开展各类社会扶助活动,同时还应该实现残疾老年人的健康跟踪,加大老年救助的宣传力度,为老年残疾人提供更是多的精神关爱,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仕勇,梅紫.公共服务状况对残疾人就业影响研究[J].调研世界,2015(04).

[2]朱霜.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张微.评估、提升与整合:建构农村残疾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域[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04).

[4]杨振婷.上海市社会组织参与残疾人就业服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姚洪亮.长春市残疾人就业培训体系:现状、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13.

[6]吴耀环.社会政策视角下福建农村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7]曹俊山.上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评价与完善研究[D].复旦大学,2016.

作者:杨芳芳 单位:滨州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